广西电台全国“两会”前方报道记者韦黎(后排左三)与广西代表团部分少数民族女代表合影。
3月3日—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全国“两会”前方报道组奔赴北京对全国“两会”进行全程报道。无论是多年跑“两会”的老记者,还是初次跑“两会”的新兵,全国“两会”报道都是记者职业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段难忘经历:兴奋、感动、紧张、疲惫等等情感都在前方报道组成员的内心泛起过波澜。全国“两会”报道中哪些故事成为了他们记忆中的永恒?我们接着上周的刊载,继续听新闻老兵和新兵们娓娓道来。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前方报道组记者彭龙赶在代表上车离开前采访代表。
“两会”前方报道组记者彭龙和吴丛烈就采写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侧记进行讨论。
新闻“新老兵”彭龙:
圆梦人民大会堂 保持好的工作状态靠游泳
●第一次实现进入人民大会堂采访“两会”
3月5日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的日子,天气晴,没有雾霾,没有大风,有的只是北京初春明媚的太阳。好天气给我的这次“两会”报道献上了一个不错的开局。然而,我心里清楚地明白,只有把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的侧记写好,才真正算得上让自己的这次全国“两会”报道旗开得胜。
虽然报道全国“两会”,我已经不是第一次,但以随团记者的身份去人民大会堂聆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却是我记者生涯的第一次。记得小时候小学课本里有“金碧辉煌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介绍,大学时也只是在她身边走过,从来没想到终于有一天自己可以进到人民大会堂采访。
当我的同事吴丛烈经验丰富地甩开人群进入会场抢会议资料时,我却在人民大会堂门前,乖乖地排着长龙队伍等候进场。第一次在宽敞宏大的人民大会堂里行走,我就像进入迷宫一样,好在平时采访锻炼出的心理素质和“路在嘴上”的功夫,让我在开幕大会开始前走到了正确的位置。在人民大会堂三楼,我看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庄严肃穆的会场,听到了一个国家的总理作报告的声音和代表们阵阵热烈的掌声,我第一次感到“人民”这两个字的厚重和一名全国“两会”记者的光荣。
当代表们纷纷走出大会堂,我发现在如海浪一般波涛汹涌的人流中迅速找到并不熟悉的采访对象,并在他们上车之前尽可能详细地提问并完成采访,的确需要练就一身既思维敏捷、眼疾手快,又胆大心细、不怕被拒绝的功力。
当我和同事们一起整理完20多个代表的采访录音,并在下午及时完成《踏上小康社会新征程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开幕式侧记,我终于如释重负。但是有幸第一次实现进入人民大会堂采访“两会”,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把个人的工作和一个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前途如此近的联系在一起,这种成就感、使命感和荣誉感让我今生难忘。
●脑力劳动过甚 So,小小游泳一下
当两会报道会期过半,在疲劳大脑的带动下,我一向不挑食的好胃口似乎也进入到一个疲劳期,看到再美味的饭菜都提不起兴趣,最渴望的就是躺在床上美美地睡自然醒。
平心而论,广西大厦提供的自助餐其实也不错,有广西风味的油茶、家常菜、桂林米粉、水果还有我喜欢喝的酸奶,但是连续一个星期每天三餐都这么吃,再好的肠胃也有想罢工的时候。于是,酸奶的香甜变得没有了吸引力;油茶的醇香也开始伴着油腻的味道;而桂林米粉如果不放点辣椒刺激,都无法下咽。
终于,广西电台全国“两会”前方报道组组长范易副台长体察到“民情”,在他的许可下,“两会”前方报道组决定外出觅食,换换口味、变换变换伙食。于是我们报道组六人兴高采烈地来到离广西大厦不远的一家小面馆开起了小灶。北京炸酱面、土豆丝、地三鲜,虽然价格很便宜,但因为有了变化,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胃口不好并不是餐厅的饭菜不可口,而是我们持续脑力劳动过度,而又没让身体运动起来的缘故。于是,为了更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我决定锻炼一下——吃过晚饭,我抽出时间到酒店一楼的游泳池游泳,这一运动,紧绷的脑子的确清醒了很多,身体也变得舒服起来。(彭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