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属云贵高原东南边缘。辖16个乡(镇)179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3551平方公里,境内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4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1.2%。
隆林历史悠久。宋宝佑元年(1253年),隆林隶属泗城州管辖的安隆峒;明建文四年(1402年)于螺蛳山下(今田林县旧州镇)置安隆长官司;清康熙五年(1666年)实行改土归流,撤安隆长官司置西隆州,至雍正七年(1729年)西隆州知州署自旧州迁至里仁塘(今隆林县城新州)仍隶泗城府辖;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西隆州改为西隆县;1950年3月全县获得解放,同年3月18日西隆县人民政府宣布成立;1951年8月,西林县撤销建制,并入西隆县,西隆县改称隆林县;1953年元月1日,隆林各族联合自治区人民政府(县级)成立,开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5年9月18日,隆林各族联合自治区人民政府改称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委员会;1989年8月29日,自治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隆林各族自治县自治条例》;1997年被命名为“革命老区县”。目前,隆林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也是百色革命老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隆林区位优势明显。隆林各族自治县东与田林县相连,南与西林县接壤,北与贵州省安龙县、册亨县毗邻;324国道贯穿境内。隆林至百色高速公路修通后,隆林距南宁、昆明、贵阳都是4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将成为桂西次中心城市。在中国-东盟“一轴两翼”经济发展战略中,起到连接云南、贵州的桥梁作用,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桥头堡”。隆林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有大小河流118条,在南盘江上,现已建成的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52万千瓦,年发电量132亿千瓦时;自治区重点工程平班水电站已于2005年全部建成发电,装机容量40.5万千瓦,年发电量16亿千瓦时;还有自然落差达484米的冷水河现已建成7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3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至今已探明的有锑、黄金、煤、锰、水晶矿、石灰石、硅石和辉绿岩等,是广西小有名气的有色矿藏之乡,其中锑矿储量大,矿产品位高,锑含量高达30%-60%。
隆林民族文化独特。自治县境内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多姿多彩。么窝、大树脚、张家寨、龙洞大寨等民族风情旅游景点已经开发;雪莲洞、入选“百色十八景区”,“一日三省游”的天生桥旅游渡假区、国家级金钟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景区正逐步规划开发;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活动在区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苗族的“跳坡节”、彝族的“火把节”、仡佬族的“吃新节”、壮族的“三月三”排歌节等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风情,少数民族服饰、蜡染、刺绣等手工艺品及黑粽子、羊瘪汤、辣椒骨、五色糯饭、枕头粑等民族风味小吃享誉区内外,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
近年来,隆林各族自治县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工作目标,团结进取,加油鼓劲,不断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步伐,全县呈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2006-2007年连续两年荣获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2007年分别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区双拥模范县、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奖;2008年荣获全区计生工作进步单位奖,金钟山黑颈长尾雉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分别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模范集体;2010年荣获全区计生工作先进单位奖,县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
//点击排行///////////////////////////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