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文简体 > 专题 > 隆林60周年 > 隆林概述 > 内容

节庆习俗

2013-04-12 10:06:28浏览次数:0来源:北部湾在线

  春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是各族人民最大的传统节日,普遍有办年货、祭祖、喜庆新年、探亲访友和文娱体育等活动。


  办年货 从腊月下旬开始,择吉日杀年猪,做腊肉、腊肠、舂辣椒骨、酿酒、做米花、甜酒、“耳块粑”、缝制新衣、买粉丝、草果、炮竹等用品。


  祭祖 壮族、汉族祭祖,礼仪隆重。除夕当天,各家各户大搞清洁卫生,摆好香炉,贴门神、家神、对联,煮粽粑、杀鸡煮肉。备齐节日佳肴后,于傍晚供祭祖宗牌位。壮族的祀物男女分设,正堂高桌为男,右边矮桌为女,左下桌为土地神。摆好供品后,燃放土炮和鞭炮,欢迎祖宗回家过年。汉族祀物是年夜饭的酒菜,摆满神台后,在祖宗神位烧香烧纸钱,点亮一对大红蜡烛,由家长祭拜,请各祖宗回家过年及祈祷吉祥,接着全家从老到小依次向祖宗作揖致敬。这才全家进餐,吃年夜饭(有的称团圆饭)。零点时,家家户户燃放鞭炮,“除旧岁,迎新春”.壮族的除夕灯火通明,通宵达旦。有铜鼓的人家,还在堂屋挂起铜鼓,欢迎爱好者前来敲打,主人以酒菜相待,到鸡啼三遍时,做糯米糍粑,再供祖宗,一直供到初一晚饭前。


  苗族,将年夜饭的酒菜置于餐桌旁或火塘边,由户主念名恭请祖先回家过年,每念请一位祖先,就奠酒一匙于地,请完祖先后,吃年夜饭。


  彝族,祭祖前先喂狗测事,将饭和肉并列于食器里喂狗,狗先吃肉被认为预示新的一年肉价贵,先吃饭预示来年粮价高。测事后吃年夜饭。接着,悄悄将别家的一两根木柴拿回家,以示“招财”。鸡啼后,各家各户从户外选一块碗大的石头绑好,用绳子拉回家,置石头于神台上,向祖宗祷告“牛马拉回来了。”同时烧香放炮,然后拿纸钱到水井边烧,挑回新水,用新水煮饭,煮甜酒祭祖宗,用一只大粽粑(约3~4公斤米),一只大糍粑(簸箕大)作为专门的供品,由初一起至初五止。


  仡佬族,在除夕晚饭后,各家的长子选定一个小山岭,作为祭祖、祭天地神的对象。祭物除节日的酒、肉外,还有一个专门祭祖用的大粽粑,用2.5~5公斤糯米制成,形状和规格大如祭盘,还摆一只最大、最直、最长的大红薯。摆好供物后,主持人燃香,烧纸钱祭祀,祭毕将三碗酒分别倒些下地,表示给祖先作第二餐吃。祭祖是男人的事,女人不能参加。


  庆新年 壮族,初一清早,男女老幼穿上最好的衣服,妇女打扮得整齐漂亮,并到井边烧香、贴红纸、抢新水(新年的第一担水)。男人给锄头、石磨、舂碓绑粽粑,慰劳辛苦一年的劳动工具;屋前屋后的果树,都贴上红纸或一块红布,预示新的一年水果丰收。傍晚举行“消帮”(拜祭祖宗神结束,把供品收拾好),各家各户大放鞭炮,开门大吉,迎春接福,举家吃夜饭。


  苗族,初一上午吃糍粑,饮甜酒,晚饭才会餐。初一早上测凶吉,主人拉自家一头肥壮耕牛到堂屋,燃放鞭炮,用玉米饭喂食耕牛,并根据牛拉屎尿的先后测凶吉,先屙屎后拉尿就认为新的一年吉利,只屙屎不屙尿就认为不吉利,这个活动流传至今。


  彝族,家家户户贴门神和对联,墙壁四周贴满各种彩色的年画,四周柱头、农具、家具贴上红纸。从初一至初五,为祭祖宗时间。


  仡佬族,初三拿粽子、酒和锄头到田头搞“开三”。经过叩头拜祭后,用锄头在田地里锄三五锄,就完成了“开三”仪式。认为“开三”能驱除百虫,消除百灾,获得丰收。此外,初一到十五家家户户都给祖先烧香,还祭本寨共同信仰的土地神。


  汉族,新年祀庆活动除与壮族大致相同外,还有初二“打牙祭”拜祖先,带熟鸡熟鸭酒饭到祖坟供拜,烧香烧纸,燃放鞭炮。


  探亲访友 壮族在初二、初三开始探亲访友,互相祝贺“恭喜发财”“大吉大利”“利市平安”,主家以酒相待,男客敬米酒,女客及儿童敬甜酒和糖米花,青年男女还约会到山坳唱山歌。初三开始,妇女带鸡、酒、糍粑等回娘家向父母拜年,有小孩也一起带去。外祖父母和岳父母已去世的,就“摆他太”,即杀鸡做糍粑摆2桌供品,在大门两侧拜祭已故老人。仡佬族初三以后,新媳妇带粽粑等礼物去娘家拜年。


  苗族和彝族,在探亲访友活动中,与亲友互相祝贺,互送节日食品和一起会餐庆佳节,彝族成年人到老年人家拜年时,要先拜祖宗后拜老人,设席待客,谈谈唱唱,欢度佳节。苗族从初三开始到初十,开展到老庚家拜年活动,带给老庚的礼物有腊肉、酒、糍粑等,有的同老庚欢聚时,喝酒“摆白”(讲知心话)达两三天。


  文体活动 壮族节日期间,民间业余剧团演出壮戏传统剧目,龙狮队捶鼓鸣锣舞龙舞狮游村,上街拜年、表演。新州、者浪一带壮族男子,按天干地支历法推算出新年的大利方向后,于初一早上结伙“出行”,到大利地,寨与寨之间比赛放土炮,预示新年向好的方向走。


  苗族,在初一到初三搞围猎打鸟活动,最大的文体活动是跳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比赛爬杆,所以又称“爬坡杆”.1985年德峨乡坡场的跳坡人数达3万余人。参加跳坡的人大都是男女青年,穿起节日盛装,每人各带一种乐器,有月琴、口琴、笛子、芦笙等。跳坡开始时,男青年争先恐后地向场上竖的柱子攀爬,谁能按规定的动作又快又好地爬到顶,又倒滑下来,就可得到杆上的酒和肉,还有一些奖品。在爬杆过程中,前来参加活动的苗族青年和邻近的各族青年,团团围绕在杆子周围,有的吹芦笙跳舞,有的弹琴吹笛,有的喝彩助威,非常热闹。有些青年在活动中开展社交,寻找对象。


  彝族开展“抹黑脸”和打磨秋。彝族以黑色代表吉祥,能消灾托福,正月初一至十五,青年男女互相追逐,用锅烟灰往对方的脸面涂抹,表示祝福,抹得越黑越好。此外,节日期间还喜欢在村寨旁的晒场上进行打磨秋的文体活动。


  仡佬族开展荡秋千、踢毽子等传统体育活动。解放后还开展打篮球、乒乓球、打靶、打飞棒等活动,有的青年男女还聚在一起对歌、吹笛、吹箫、吹木叶,初一晚上通宵达旦。


  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是壮族、苗族、彝族、仡佬族共同过的节日。当天,各民族都做染色糯米饭,做三色或五六色,各民族都分别以不同方式祭神求福,禁止农事活动3日。


  壮族称三月三为“香三”,祥播、革步、金钟山一带过巳日,其余均按三月初三过节。解放前要杀猪杀牛祭祀社神,解放后也还有部分地方杀猪祭社,每户派一男子参加,以求社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各家各户杀鸡鸭、煮腊肉供祭祖宗,全家带着香烛纸钱去上坟。沙梨、扁牙、者浪、岩茶、介廷等地在节日期间,艺人举行壮剧演出,连演3天,青年男女摆歌场,互相对歌。因此三月三又称歌节。


  苗族,父母刚去世的家庭要带上鸡、猪肉、酒、糯饭等供品上坟;刚出嫁的女儿拿一壶酒去供,连续供祭和清坟3年,以后就不再供祭和上坟了。


  彝族,三月三是祭神节。解放前全寨凑钱买一头猪来杀,用猪头供祭山神。解放后改为由寨上一个有名望的男子带着鸡、酒供祭山神,祭神后3天禁做农活,不找青菜,不戴雨帽、不撑雨伞,违者受罚。

上一页1 23 下一页

//点击排行///////////////////////////

//民生图片///////////////////////////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