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文简体 > 专题 > 隆林60周年 > 民族风情 > 内容

隆林民族习俗之服饰

2013-04-16 15:28:05浏览次数:0来源:北部湾在线

  隆林各族自治县境内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各民族至今仍保留着自己传统的服饰习俗。

  壮族妇女服饰 平班镇委乐一带壮族妇女穿着短衣、长裤和短裙。衣短齐腰黑白蓝三色,有襟纽行从颈口往右下腋开。右下腋下和衣襟边系上条带,白衣及蓝衣颈后绣有花边,绕至颈前。黑衣缝制讲究,用黄绸缎作底,用各种花线绣上图案,并在衣的边、角、袖、领绣上各种花纹图案,嵌上黄、红、黑边,显得格外端庄艳丽。裤长至脚底,多为黑色土布,式样与唐装裤相同。裤外的短裙为百褶裙,裙的两侧佩有两条长短不一的绣带,带的末端接有彩须穗子。者浪、者保、平班一带的妇女穿唐装,解放前穿的都是自纺自织的花方格布、直纹白布和用蓝靛泡染花方格布三种。花方格布和白布做内衣,包头巾,黑布做外套。解放后,青年女子普遍穿从商店购买的蓝色和绿色的士林布做的衣服。上衣长及腰,黑色羽缎为裤。革步一带壮族妇女的服装比较古老独特。上衣既宽又长,分有内衣和外衣,外衣衣袖宽而短,内衣袖窄而长,内衣形成两层衣袖,每件衣袖各用蓝布条缝制形成3个圈,外衣衣颈圆形无领,上胸用3条0.03米宽的蓝布条接左弯至右下腋,右下腋开襟,有五颗布条扣,胸右下侧衣襟边各配有2朵各3颗银铃组成的银花,衣服和裤子都用自己纺织的土布制成,但上衣布质比较讲究,一般都用“花肖”和“郎泥”缝制。“花肖”布面呈小方块形图案,“郎泥”布面呈小麦穗图案,均是工艺复杂,用蓝靛泡染而成。现在青年女子的服装已向者浪壮族服装演化,有的已汉化,只有老年妇女还保留古老的服式。男子服饰,壮族男子衣服是大襟,没有衣领,襟上的扣子,有的用铜扣,有的用布扣。衣袖宽0.23-0.26米,长到手心,反摺一层;衣长盖过裤带0.07米。男女包头巾。壮族妇女头巾有蓝、黑、白三种,黑的长2米,一端织有网状的格子,末端有白色垂线约0.1米长。者浪一带的白头巾两端,绣有蝴蝶、水浮花、桐果树花、松树叶等花纹图案,精致美观,俗称花头巾,壮语叫“便那虽”。男人头巾有黑白两种,式样和长短与妇女的包头巾一样。头巾都是自织自染。白头巾在热天劳动时戴.黑色头巾是在节日、办喜事、赴宴和冬天才戴。

  偏苗 偏苗妇女裙子中间有1条约0.07米宽的花圈(图案为刺绣),花纹上有几条彩色带。裙头有2条大花圈(图案为蜡染和刺绣),裙长到脚跟。解放前,一般都是自己制的麻布加工而成,现在一般都是在商店买好布料来缝制。上衣短至腰间,分前后两部,侧开扣,侧开襟部分有一条花边。头巾分为未婚和已婚两种。未婚者都是从商店买回的花头巾做包头,在家时经常包几条,赶圩、走亲戚、过节日时包八至九条。已婚妇女包头为黑布巾,用一条白色或灰色飘带束紧。小腿一般都用0.2米宽,2米长的白布做绑腿。所有的苗族男人都已汉化,偶尔还有个别老人还穿唐装衣裤,头戴壮族织的黑色头巾。

  白苗  白苗妇女的裙子仅长到膝盖,用纯白麻布制成。上衣短,蓝色(现在有各种颜色),不绣花边,通常用腰带束在腰间。腰带平时束4—5条,逢喜事或走亲戚束15—20条。围腰用黑布作底,面上绣有红、白、绿等颜色的条形花纹。头巾通常是白底,上面绣着红、蓝黑等花纹。

  清水苗  妇女的裙子分成上下两部分,长短约0.16米,纯白色,横格子花边,腰间用黑围巾扎好。衣是天蓝色,侧开扣,前胸侧开扣地方绣3条彩色图案,衣袖绣有8条不同颜色的花纹,直绣到胳膊上。头巾多半是黑色,每条约1.67米长,摺成0.03米宽绕在头上。平时绕1条,逢喜事或走亲戚则绕八九条,同草帽一样大。

  红头苗  妇女的裙子长至膝盖,一般缝成三四节,上层是粗布约0.1米宽,中层染花约0.33米宽,用麻布制成,下层绣花约0.1米宽,衣有蓝、白色,衣领较大,后绣有花纹,圆领,侧开襟。头巾多是蓝白色,长1.3—2米,净白或白底绣花,解放前曾包红头巾,打白绑腿,很少穿鞋,解放后普遍穿解放鞋和凉鞋。

  花苗  妇女的发式扎如磨菇形,喜戴银耳环,脖项间挂着银项圈。上衣长袖,呈开中襟,胸前、背后、两袖和领口,全部绣上各种彩色的花纹和图案。这些花纹和图案,过去多用自己染制的各色蚕丝线绣成,今已改用各色毛线,下身是麻布白褶裙,浅蓝色。上面印着各种各样的花纹,都是用蜡染法染上去的。小腿打绑腿,绑腿的布绣彩色的花纹和图案。花苗妇女上衣至下裙一身花,故此而得名。

  素苗  原称栽姜苗,现在男子和女子均保留古老服饰,叫做长衫服。男服有内外两件套在一起,扎一根围腰。女子长衫服衣领翻向两肩,两边滚上白布约五六厘米,从头套下,内外两层,外层背后绣小方块图案,长至腰部,前面短至裙头,系上腰带扎紧。男女长衫服结婚和节日才穿。平时穿黑衣和蜡染素长裙,腰间常系一件黑色围腰。几个苗族支系的男人服饰都是对襟开的上衣,裤子是很宽的唐装裤。头上包扎黑色的头帕,扎成圆圈,头帕约长3.3米,宽约0.5米。平时扎一条,逢喜事节日时扎两条。衣裤为黑色,布质粗而密。这种男人服饰现在除了一些老人保持穿旧唐装以外,绝大部分的中年人和青年人都跟着时代装西装西裤了。

  彝族  妇女上衣是较宽大的唐装,裤子也是很宽大的唐装,多为黑色,深蓝色或浅蓝色,也有穿绿色的。节日穿滚有绿边的衣服或黑底滚蓝边的,袖口也滚三道黑边,中间那道0.03-0.16  米,其余2圈约0.05米左右。青年妇女及小孩衣领前后滚成圆形的边。老年妇女围淡黑色围裙;青年妇女围纯黑色的围裙,多有花边,有的还挂有锡做的小花牌,以银链圈裙带。青年妇女头上扎有金钗银花牌夹,老年妇女在背部垫布上系有一块正方形的一层厚布,长约0.23  米,以便背背箩。妇女头上围一块黑头布,有的头帕绣有红花边,另一端有丝线。妇女喜欢戴耳环,耳环有实心灯笼式或小圈式,上面有花纹。女子l5岁以后父母和亲友就送给手镯。手镯一般是银质、有花纹不合口,便于取下,也有的是玉制的。也有的妇女喜欢戴银戒指、金戒指。80年代以后,妇女的服饰,除老年妇女还保留传统的服饰外,青年妇女一般上穿合式的唐装服,下穿西裤,鞋袜大都到商店购买,很少自制。

  仡佬族  男人上衣长过膝盖以下,用一条长带来围腰,右衽襟边有纽扣,在颈和腋下。鞋的式样是前脸有一团形,有布做成盖,称为“元宝鞋”,另一种是前边有二道脸,前边尖端直向上挑,称为“勾勾鞋”。八十年代后除部分60岁以上老人还穿长衫和古装外,仡佬族男人的衣服式样和汉族完全相同。仡佬族女装是短衣长裙,右侧开祖无领,两袖均嵌两道黑边,从颈口至右腋下镶有一条0.1米宽的与衣色不同的襟边,并且绣上细边,长裙裙头系吊着多条0.16米长的彩色丝绒,虚盖着各色布条,还喜扎布围腰。

  汉族  服饰上衣,解放前男女都穿唐装,男子衣服开口在正脚;扣子为单数,用布打结顶编而成,成人9颗,少年5颗,儿童3颗,衣袋设4个或2个,极少数也有3个;领口较矮, 用2—3层布折叠缝制而成。妇女出嫁前穿的叫小匾衣,衣袖较长,一般不镶边,扣子五顺。出嫁后的衣服是镶边的,蓝、灰、青色衣服用黑布镶边,一般是3道线,从里到外一道比一道细,开口从正胸转弯向右肋下,衣袖较短,此称为大匾衣。衣服的颇色,青年一般穿蓝色、灰色,中年穿青色,老年穿黑色。布料是从商店买回或同别民族交换而来。裤子,男女穿唐装裤,裤脚呈桶形状,男的裤脚叫大匾裤脚,女的叫小匾裤脚,裤脚宽0.26—0.4米。汉族男女都喜用头巾,自古至今有包头的习惯,不分男女老幼都用深青色或黑色的土布作头巾。女人用的头巾一端有流苏(丝穗),头巾长2—2.6米,宽0.17—0.2米。(根据相关材料整理)

 

//点击排行///////////////////////////

//民生图片///////////////////////////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