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各族自治县蛇场乡新寨村有个古老的名字叫“三份”。关于“三份”这个名称的来历至今仍流传在民间的故事,至今还有屹立在新寨村马家寨屯的界碑为据。
新寨村是个典型的穷山恶水之地,全村境内全是石山区,典型当喀斯特地形地貌,居住着偏苗和白苗两个支系的苗族。在漫长当历史长河中,在封建社会里,这片贫瘠当土地上也曾经存在贫富差距,存在着主仆关系,表面还算平安无事。可是几百年前的某年某月某日却改变了这里的群众本来平静的生活。据说是为了做什么工程,在民间说是去筑长城,这里的青壮年男子全被征去服苦役了,只剩下妇女和老少在家。这些青年一去就杳无音信,一去不复返。妇女们没有等回来自己的丈夫,老人没有等回自己的儿子,孩子们没有等回自己的父亲。一个本来生机蓬勃的世界一下子暗淡了起来,没有人耕耘,田地一片荒芜。就是跳水扛柴也落在这些不堪重负的留守人员肩上。家家户户都失去了顶梁柱,苗山变得人烟稀少,一片荒凉,思念丈夫、挂念儿子、想念父亲的悲伤氛围笼罩了这片本来和平的苗山大地,加之经常遭受其他民族的欺压,苗民苦不堪言。于是,妇女们纷纷向官府哭诉要回自己的丈夫,惊动了泗城府。泗城府派官员前来考察实情。
来访的官员是坐轿来的。可是因为新寨的山势陡峭,道路险阻,轿夫们不能扛轿子进山,只好通知山里的苗族派人去亲自接迎。无奈年轻力壮的人都被征去服苦役了,只有年老体弱的留守老人了。几个上了年纪的要把人轿扛到大石山腹地那又谈何容易!当日又是烈日当头。走到一山势陡峭处,几个老人商议:“天气这么热,路这么难走,我们都没扛过这样东西过这样的路,这头老牛也太重了,要不我们干脆把这老牛丢下山去算了。”话音刚落,坐轿里就传来平静而温和的话语:“各位如果想过上安稳的日子,就请不要把老牛丢下山去。”——原来这个被派来考察的官员也是个苗族,听懂了大伙的话。此为野史。
经考察,泗城府决定给这里于特殊政策,安抚这里的群众。并在这里设立三块石碑,以示公众。划定界限,落实范围。即:上片为地山林、林家地、鸡窝、茅草坪、石灰窑,界碑立在石灰窑屯;中片为石宝寨、辣山洞、边坡、茶叶冲、郑家洼、央地、朱家地界碑立在郑家洼屯;下片为今罗干寸、新寨、马家寨、腊松地、五龙,界碑立在马家寨屯。在此范围内实施特殊政策,不许外人乱闯,更不能侵犯,以对苗族同胞保护。从那以后外人再也不来骚扰这里的群众,他们过上了安稳当日子,恢复了原来祥和的耕种生活。“三份”就此成了这里的称呼,一直到民国年代,才改为“新寨村”,但“三份”这一名称在民间一直延用,至今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仍时有使用。现在新寨村较有代表性东西,比如唢呐队和芦笙舞队等,人们都喜欢称之为“三份的唢呐”、“三份的芦笙”。一定程度上,“三份”还是新寨村当代名词。
泗城府所立当三块界碑因当地群众缺乏保护意识,石灰窑屯河郑家洼屯两块已经不复存在,目前只有立在马家寨屯的那一块依然安然无恙地屹立在寨中。据自治县民族文化工作者杨光明同志考究,该碑题为“感恩万古碑”。只是因为年代久远,风吹雨打的缘故,碑面的文字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即便如此,三分界碑是有历史渊源的、保留较为完整的文化遗址。有关部门应该加于修缮,尽量回复原文字样,并加于保护,供后人学习。
//点击排行///////////////////////////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