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仡佬族人口为2700人,分别居住在德峨、克长、岩茶等乡的大山深处。仡佬族是一个骁勇睿智勤劳务实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仡佬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他们的“八音舞”、“牛角舞”“采堂舞”等节奏轻松,动作欢快,成为隆林这个“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里不可或缺的艺术奇葩。
2010年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仡佬族尝新节期间,自治县党委、自治县人民政府在德峨乡么基村大水井屯隆重推出仡佬族民俗文化展演活动,此次活动根据仡佬族人民厚重而悲壮的历史沿革和民间传说首次将隆林仡佬族三个支系部分古老而神秘的原生态民俗文化挖掘整理并以艺术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本届“尝新节”的一大亮点。为了让世人在欣赏仡佬族多姿多彩民俗文化艺术的同时,更多地领略这些民俗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现将2010年隆林仡佬族尝新节民俗文化展演活动相关节目作如下诠释和注解。如有不妥之处,谨请仡佬同胞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号角声声迎嘉宾”仪式是仡家理想信念的历史回顾。相传在很古很古的时候,仡佬族人都住在很高很陡的山上,由于山上的石头很多,又缺水,地又瘦,别样的庄稼不能种,只能种些荞、瓜、豆之类很低产的作物。有一年,天大旱。所种的荞子和瓜豆总共才收获了五石。接着第二年又是大旱,那地方本来就缺水,连续干两年就不得了啦,地上有井不出水,树木开花不结果,庄稼再也不能种植,就连长出的草芽也都枯死了,眼看族人将面临灭顶之灾。那时仡佬族有个年青小伙子名叫阿旺,他心肠好、为人好、有勇有谋,被推选为主子。当他看到族人再也无法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就主动提出要带领众人去寻找一个有山有水、有田有地的好地方,使族人能够永久安居乐业。开始,阿旺首先是领着大家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寻找着,不知走了多少天,翻过了多少架山、跨过了多少道沟、穿过了多少片原始森林,但每到一处可以住人的地方,又都是有人住着。转眼春天到来了,还是没有找到一处适合族人居住的地方。阿旺看着天上飞过的燕子,就领着人们随着燕子飞去的方向再次寻找可居之地。一天,来到一座大山中,眼看天快黑了,又见前方有一个黑不溜秋的大岩洞。阿旺就叫众人停下来歇一夜再走。
好几天不见一颗米了。众人停下后,照例找点野果、野菜吃,然后各自割点草铺在地上睡了。小的、女的和老人住在岩洞里,阿旺和年轻人则守在洞口外,防备野兽来袭。那天晚上,因为好几天没有吃到一颗饭,娃娃不停地哭闹,老人不断地呻吟,女人不停地哭泣,一起一落,一阵胜过一阵,直到半夜,都还静不下来。不说别的,就连最健壮的小伙子也饿得翻来覆去睡不着觉。阿旺呢,虽不吭气,心却像刀绞一般。他是主子,没有把众人管好,还让大家受冻挨饿,又怎么不心疼呢,若在这样下去,众人的命就难保了。他必须想办法尽快找到充饥的东西和居住的地方。想到这,阿旺就起身交代众人就地休息,他自己独自一人往前摸黑探路去了。不料,阿旺刚走出不远,由于伸手不见五指,脚下一滑,哎哟一声就跌进深不见底的深沟中。众人见主子蒙难,个个哭得死去活来,不一会,就全晕死在地了。天亮的时候,太阳出来了。当人们慢慢苏醒过来时,眼前的岩洞不见了,高山深谷也不见了,眼前呈现了一个宽大的坝子,坝子的中央站立着一头雄壮的水牯子牛。众人齐声呼唤着阿旺的名字,而回答他们的是水牯牛“哞哞哞”的回声。再喊,还是水牯牛“哞哞哞”的回应。众人都惊呆了。不一会,那头水牯牛摇着耳朵,甩着尾巴,一下到小孩面前,一下到老人面前,一下到女人面前,一下到男人面前,用舌头舔着小孩的手,舔着大人的衣角,然后抬起头,对着天“哞哞哞”连叫三声。众人随着水牯牛的叫声往天上一看,只见一股银光闪亮的白米,像小溪一样,从天上落下来,堆在了众人面前。绝望的人们终于露出了笑脸!有的笑着舀米,有的笑着去挑水,有的笑着去烧火,将米饭煮熟后高兴地吃了起来。当晚,众人吃饱了饭,就围着牛唱歌跳舞,累了就围着神牛睡觉了。谁知天一亮,神牛又不见了,大家都伤心地哭了起来,忽然,两个个小伙子在草丛里找到了一对牛角,于是便拿在手里左看看右看看,发现这对牛角竟是昨天那头神牛的角,不同的是牛角尖下刻了几行小字:“亲爱的骨肉同胞,我不能留在凡间,我走了,我没什么留给你们,就把我的双角留下来,你们往后要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就拿着我的双角对天长吹三声,你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了”!看到这,众人才明白,那头神牛就是主子阿旺的化身。于是,捡得牛角的两个小伙子半信半疑地拿着牛角对天长长地吹了一声,没想到,这一吹不要紧,原来芳草凄凄,杂木丛生的坝子瞬间变成了良田沃地;再吹一声,天边地脚冒出一排排的漂亮的么角房;当吹完第三声时,整个坝子立刻长满了庄稼五谷;抬眼望坝子四周,满山青冈树迎风摇曳、苍松翠柏延绵群山,一条清清的溪水顺岩往坝子哗哗流淌;村旁寨边,处处香花异草;蔚蓝天空,莺飞燕舞!这不就是仡佬族人期盼的人间仙境么?历经磨难的仡佬人笑着、跳着、唱着向坝子走去,高兴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住房和田地定居下来。从此仡佬众人春天下种、夏天薅秧,秋天收割,从此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主子阿旺落难化神牛普救仡佬众生的日子正好是那年的农历八月初六,于是,为了报答神牛恩德,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六这天,仡佬族人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到这个坝子聚会吹牛角号,跳牛弓舞,品尝新谷。乞求神牛保佑四季平安,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就形成了传统节日。吹牛角号迎宾仪式也就成为仡佬族人民过佳节,迎贵客,求平安,庆丰年的一个隆重仪式流传至今。
“牵手走过金竹桥”迎宾习俗是仡家博大的处事胸怀。仡佬族崇尚竹子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为躲避战乱和瘟疫,原先迁居贵州北部的仡佬人继续向外流迁,其族大部主要朝西南转移,有的侨居越南、有的迁入云南、其中一部流迁广西西北部西隆州境内定居至今。相传,有一天,仡佬族人流迁队伍来到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边,大河两岸地势十分险要,处处悬崖绝壁,加之当天适逢滂沱大雨,河水暴涨,根本无法搭桥通过。更可怕的是后方还有异族兵马追击迫近,眼看全部人马将身陷绝境。仡佬族男女老幼见此情景,不禁唱起忧伤的“苦李歌”向天倾诉苦难之情,忧伤的曲调催人泪下,天地为之动容。忽然,一只仙鹤从天而降,将片片竹叶撒向河边,竹叶落地瞬间,化为对对金竹排将两岸连接起来,顿时天堑变通途。仡佬族人终于逃过这一劫难,等仡佬族人迁徙队伍过完河,那只仙鹤又是一声长啸将竹排化为叶子收拢翼下消失在天际。从那时起仡佬族人一路顺风,平平安安,顺利迁徙到了如今的定居点。为了不忘仙鹤架桥的救命之恩,每年的尝新节,隆林的仡佬族人都会在寨门前用金竹扎起一座金竹桥,然后让打扮成仙鹤模样的仡佬族少女,站在桥的两边,迎接和呵护远方的亲戚朋友前来参加自己的节日,一方面缅怀仙鹤搭竹桥救族人的丰功伟绩,二来隐喻各位来宾朋友,只要走上仡佬人家的金竹桥,他日一定会飞黄腾达,步步高升,四季平安,永走康庄大道!
“山歌美酒敬嘉宾”仪式是仡家热情好客的具体反映。仡佬族尝新节迎宾敬酒仪式与其他民族不同,共分为劝茶和敬酒两道仪式,第一道门的劝茶是由仡佬族女主人(重大节庆活动由若干名仡佬族女青年)敬给客人的。第二道门才由男主人(重大节庆活动由若干男青年)给客人敬酒。这是因为,仡佬族人民自古以来也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加之仡佬族人自己也喜爱喝酒,男子每天干活回家都喝它一两碗,说是男子不喝酒没力气,干不得活路。每逢过年过节,办婚丧事以及待客,都少不了喝酒,特别是节庆喜事,有的一连喝两昼夜还不散席。所以,一般家庭都能自己酿酒。都以客人能喝到自家酿的酒为荣。但仡佬人喝酒是有讲究的,一般不喝高度白酒。主要以糯米、糯玉米和小米为原料酿制的甜酒为主,其次是用玉米、稻谷和高粱、芭蕉玉等为原料酿制的低度酒。这种酒,既能充饥,又可解渴,还不伤胃。在入席之前,女主人还为客人先准备一壶本地产的绿茶,劝客人饮茶,等菜肴上桌后男主人再邀请客人饮酒。遇到重大节庆活动,女主人则准备好茶水带到寨门,一边为客人劝上一杯茶,一边唱着《劝茶歌》助兴。等客人都饮上女主人的茶后,男主人才又从旁边冒出来唱着《敬酒歌》为客人敬上两杯酒,男女迎客方式次序分明,敬重有加,自成环节,形成了仡佬人家迎客酒仪式先女后男的独特方式。这种方式女方有《劝茶歌》为证:“好久不走这方来,这方凉水起青苔,打开青苔喝凉水,看哥愿来不愿来”!男方也有《敬酒歌》为证:“一杯茶,两杯酒,阿妹来到没好酒,一杯凉茶心舒畅,两杯甜酒暖妹头”!
//点击排行///////////////////////////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