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文简体 > 专题 > 隆林60周年 > 民族风情 > 内容

2010年广西隆林仡佬族尝新节民俗文化展演节目诠释

2013-04-16 16:18:37浏览次数:0来源:北部湾在线

  “拔开竹林进仡家”迎客仪式是仡家超前的环保意识。仡佬族崇拜树,也崇拜竹子,特别是被视为“救命竹”的金竹,更是被视为“神竹”。隆林仡佬族分布的地方,都是山地多,水面少;陡坡多,平地少;80%居住点基本都是适宜造林的山地。仡佬人认为竹子代表“旺盛”,种植竹子不仅意味着主人家“人丁兴旺”,而且竹子一年四季长青,每年春天,待新叶长出后,老叶才凋谢落地。故在仡佬冲竹子有“竹叶不恋春风”之美誉。这也折射了仡佬族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因此,有条件的仡佬族人都喜欢在房前屋后种上一片竹子。而现实中,种植竹子一方面美化环境,另一方面竹子还可编制背篓、提篮、鸡笼、盐篓等生产生活用品。每当你来到仡佬冲,只见房前屋后长满了竹子,当你从寨外望去,竹林好像层层起伏着的大海的波涛。使人大发“不拔开竹林不见仡家”的感概。当微风吹过,一排排竹林发出“沙沙!沙沙!”的响声,好似一排排仡佬汉子在“达咔!达咔!”(仡佬语:欢迎!欢迎!)夹道欢迎着远方的贵客。一株株翠竹高耸挺拔,顶天立地,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它四季常青,象征着仡佬人民正直、质朴的品格和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

  “八音奏响采新忙”活动是仡佬族人民勤劳朴实的固有本质。每年秋收,隆林仡佬人按习俗择吉日吃新祭祖。故吃新节又称“尝新节”,它没有固定的过节日期,秋收较早的村寨,一般定在农历七月的第一个“辰”(龙)日或在八月的第一个“巳”(蛇)日举行。因此,仡佬有“七吃龙八吃蛇”的说法。

  采新活动总的精神实质是通过开展采新活动,让子孙后代以喜悦心情分享劳动果实的同时,深知劳动创造五谷的艰辛和不易,从而理解粮食“粒粒皆辛苦”和更加知恩图报的道理。

  尝新这一天,全寨男女老少都停止别的活路,人人穿上花衣服,高高兴兴地到田地里去采新。不管是谁家的谷物,都可以采上一点,主人家也不见怪,有的主人还邀请外方来的亲戚朋友一起去采新。当采新队伍走进采新地点时,采新仪式开始,参加采新的主人和宾客,在寨老的带领下,组队形成形成若干个采新小组,分别进入已成熟的稻田、小米地、南瓜地、五谷地、红薯地里。大家准备就绪后,再由寨老到采新场地中央开始念《采新祈祷词》:

  “喂---

  今年去,明年来,

  冷的去,热的来,

  饿的去,饱的来,

  让来年风调雨顺,

  谷子扭成绳

  包谷(玉米)像牛角,

  我们有吃又有穿。

  老天呀老天,

  祖宗呀祖宗,

  保佑凡间的儿女吧!

  我们怀念天上的老人,

  我们感谢天上的老人。

  祈祷结束后大家开始采摘庄稼,分布在地块的四周形成包围圈的八音队立即演奏八音,将采新活动引向高潮;当长老宣布采新结束时一些年轻小伙子拉响礼花炮、冲天炮庆丰收,祝愿明天更美好。

  “新谷祭祖求丰收”仪式是仡家道德品质的外在流露。采新回到家后,每家的主人把原来烤好的牛肉、拌新的瓜菜煮成一碗,再装一小碗甜酒,把事先已蒸煮好的糯米饭和新采来的新米饭各一碗摆在神台下的四方桌上祭祖先,求祖宗保佑仡佬人年年丰收、幸福安康。再选三穗最长最大的稻谷和两穗最金亮小米挂在灶膛上,以示丰收。其余新采的谷物则堆放在院子中央的一个大谷桶上,直堆到谷桶像一座小山为止。堆完谷物,寨上的八音队就围坐在谷桶周围,演奏着一曲曲《丰收乐》、《等你来》等曲子,旁边围观的人们则宾主相邀跟着八音的节奏欢快地跳起八音庆丰收的舞蹈。直到尝新宴席开始。

  “祭拜祖树分牛心”仪式是仡家信仰的神秘族谱。尝新节不同村寨不同姓氏有不同的过节习惯。如分布在德峨乡么基村大水井和岩茶乡仡佬湾的仡佬同胞,他们在尝新节的当天又过杀牛祭祖和拜树节活动。

  第一种说法是: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仡佬族先祖们为了躲避瘟疫和战乱,被迫从贵州遵义、安顺等地踏上迁徙往广西西隆的漫漫路途。有一天,他们走进了一片大森林,森林里参天的大树遮天蔽日,四周险象环生。忽然,随着一声令人毛骨悚然虎啸,一只大猛虎朝着人群猛扑过来,大人们吓得纷纷爬往树上逃避,但是由于老人和小孩爬不得树,眼看就要被猛虎所伤。一位仡佬族大房族长老急中生智,立即命令大人手持木棒围成一圈保护老人小孩,他自己则挺身而出,从马驮中拉出半边专供大家充饥用的野牛肉和牛下水,朝着老虎扔过去。老虎吃到了牛肉,再也不攻击人群了,等老虎吃饱了慢悠悠朝森林深处走去之后,大家一看,地上只剩下凌乱的牛骨和不到半斤的碎肉渣以及一个牛心。那位大房族长见所剩牛肉已无法满足大家充饥,于是就把老虎吃剩下的碎牛肉和牛心按户数平均分给所有户主。最后一份,大家商量拿来敬献给人们爬上去躲避老虎的这棵大树。族长最后在树下鼓励大家从今往最后不理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仡佬族人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仡佬族人将组长的话牢记在心,从此,每年过节之前,同姓族人都要筹钱买牛,然后把所有嫁出去的姑妈、女儿以及娘舅、外公、外婆都请来共度佳节。杀牛祭祖这天要吃一餐午饭,每户派一名代表,路远的每寨派两三个代表来带牛肉回去分,凡到场的人不论大小都参加就餐,然后按户头分给一小点牛肉和牛心带回各自的家祭祖和祖树。此习俗展示了仡佬族人虽分散居住,但大家的心却拴在了一起的坚定信念。

  第二种说法是:历经坎坷的仡佬族人,最终有一部带着祖宗的香炉和神位迁徙到广西隆林县德峨乡大水井屯定居下来,刚来之初,由于没有房子安置祖公婆的灵位,只好将寨旁的老青冈树掘洞安放。这样人因树而生,香火不断,人丁兴旺;树因人而灵,年年护佑仡佬冲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从此这两颗树便成了仡佬族的祖树,全族决定在每年八月的第一个虎日为祭祖宗树的节日,“拜树节”便成习至今。

  “尝新欢歌牛角舞”是仡家情感世界的激情演绎。拜树祭祖仪式结束后,最后的仪式就是尝新了。在尝新午宴开始之前,仡佬族同胞们首先在欢庆的气氛中头戴傩面跳起了《摊面牛角舞舞》。在仡佬同胞眼里,节日给小孩或年轻人戴傩面有避邪消灾之意,跳这个舞一方面表达丰收的喜悦,另一方面祈求来年万邪回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当表演进行到一定时间时,还可邀请四方来宾贵客一起参与舞蹈的互动,一些不跳舞的仡佬同胞则发起邀请嘉宾一起舂糍粑,感受仡佬人民丰收的快乐。最后香喷喷的新米蒸熟了,飘香的美酒斟上了,由仡佬族长邀请嘉宾上桌就餐将活动推向高潮直至午宴结束。

  备注:本文相关资料除根据采访仡佬族长辈郭卜龙、郭秀伦、代卜明、陈卜应等口述资料外,主要参考《仡佬族百年实录》(隆林篇)、《隆林仡佬族》两书整理而成。 (作者单位:隆林党史办)

 

上一页1 2下一页

//点击排行///////////////////////////

//民生图片///////////////////////////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