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发展,昔日作为“知识青年”垦荒之地的柳城县洛崖社区,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农村模样:翻新仿古的老房子极具文化韵味,新修的石板街道干净整洁,村中主干道两旁修建有花圃、安装有路灯、放置有垃圾回收桶,特别是新建的广场、礼堂、博物馆、篮球场等设施,把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板,以“田园式”的风貌呈现出来。
县委书记孙黎明对此深有感触地说:“柳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深挖资源优势,走一条农民生活富裕、农业生产先进、农村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文化创意“创”出特色新农村
“两年前回洛崖,感觉已不是我们‘插队’时那个破旧的村庄。今天回洛崖,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充满文化韵味的美丽如画的新农村!”4月29日,40多年前曾经在洛崖社区“插队”的乐易珠女士旧地重游后发出感慨。
洛崖紧临“百里柳江”,村里有许多历经百年仍保存完好的老建筑,周边有很多自然景观景点,这里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众多知青劳动和居住的聚集地,有区位优势,又有历史人文特点。2008年,柳城县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国民休闲旅游计划》为契机,以柳州打造“百里柳江”风情旅游产业带为导向,确立了“三产引领、产业互动,建设和谐、美丽、幸福社区”的发展思路。洛崖,成为该县建设和谐、美丽、幸福社区的典型之一。
2009年,总投资2.37亿元的“中国知青第一城”创意工程在洛崖启动。从规划建城开始,县委、县政府就特别强调:坚持科学规划与统筹推进相结合,把保存历史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名村及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彻底改变乡村环境面貌,提升新农村规划建设水平,力争把洛崖打造成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新农村。
该县秉持“修新复古”规划理念,只在洛崖社区原有的建筑中“镶嵌”进广场、礼堂、博物馆、会所、舞台等建筑;对陈旧的民居进行统一风貌改造;在斑驳的墙面上镌刻上一幅幅具有时代特征的宣传画……当第一期项目陆续建成完工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座散发着“知青文化”韵味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小城。2010年,洛崖迅速“蹿红”柳州市内外,被评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2011年又升级为国家3A景区,目前平均每月接待游客5000多人,成为柳州市及周边省、市游客假日休闲目的地和回顾历史、进行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好环境带活集体产业开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当柳城县通过“文化创意”把洛崖社区改造出崭新面貌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培育文明新风,创建一个“生态环境优越、发展个性鲜明”的新农村又成为努力的目标。
通过民主商议和引导,洛崖社区去年底制定出全村人都要自觉遵守的《卫生公约》,村民们逐渐养成了不乱丢垃圾的习惯。村民自筹资金雇保洁员每天上门收取垃圾,对3个年久失修的生活码头重新进行修缮,还在码头附近栽种树木花草,安置石椅石桌,整治后的河边码头成了游人和村民们的好去处。洛崖社区采取群众筹集资金和政府出资的办法,维修了村中200多米的排污沟,解决多年来村中排污问题;同时争取有关部门拨款和组织群众义务投工投劳,维修硬化了街村路,维修了环村水沟。
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洛崖社区逐渐显现出美丽的容貌与姿态,凸显出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和商业价值。借助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洛崖社区通过“借鸡生蛋”、“盘活升级”、“集中联办”等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成功盘活了社区敬老院集体房产和30亩集散土地,建成“知青会所”和“知青礼堂”两栋村级集体经济综合楼,并实行了对外招商引资。若干年后,开发商在“知青城”建设的宾馆、酒店等资产将全部归社区集体所有。
“农民城”升级为现代版本
作为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村落,洛崖和其它的村庄一样,也曾经有池塘、水沟、田头废物堆积、垃圾遍地的情况。今年初,社区再次通过民主决议制定出改造社区内外部环境的《村规民约》:在社区内部建成步行一条街,牛车马车、牲口及车辆一律不准进入街道;在社区外拿出产量低、生活垃圾污染严重的田地形成连片开发,在清洁田园家园的同时,通过项目开发增加农民收入。
以经济能人开发项目、村民自由入股的方式,洛崖社区建起了由“知青一条街+100亩体验区+60亩水塘”组成的创业园区。近期,100亩以“耕植探源,回归田园”为主题的农耕体验项目已经完工,规划有“青少年快乐农场”、“有机蔬菜基地”等内容,可为游客提供赶牛犁、耙田地、平整田基、种菜插秧等体验式劳作项目。项目以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体验式劳作大受游客亲睐,被称为现实版“开心农场”。
知青城在变,城里的农民也在变。每当夜幕降临,洛崖社区知青文化广场就闹腾开了。一支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文艺队是这里的“主角”,吹拉弹唱,都是群众平日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节目,吸引了社区群众的眼球。
社区支书冯克强说:“环境好了,荷包鼓了,如果还停留在原来的‘农村版’,那就拖后腿了。”洛崖社区文艺队以党的方针政策、普法宣传、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自编自演,彩调、小品、快板等形式齐上阵,群众爱听爱看爱唱,乐此不疲。社区文艺队不但定期在村里演,还到周边乡镇、村屯演出联欢,成了引领当地农村先进文化的一支生力军。
(记者/杨 清 通讯员/刘啸军 吴再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