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等县龙茗镇龙茗社区古棣屯的乡村路上,过去随处堆放的垃圾不见踪影,原本腥臭难闻的沟渠清水潺潺,田地里绿色的禾苗和刚抽穗的玉米愈发茁壮……古棣屯向人们诠释了“天蓝、水清、树绿、地净”的含义。
是什么力量让古棣屯的卫生陋习得到迅速“医治”?笔者决定一探究竟。
循着乐曲声,我们进入壮寨古棣。舞台上,天真的孩子在排练新编的舞蹈。大路旁,群众挥动着扫把、锄头、镰刀。“文艺方面,我们屯在县里一直是‘顶呱呱’,可是屯内环境却是‘脏乱差’,我们的文艺能走在别人前面,卫生也一定能做好。”屯党支部书记冯志雄说罢,又满头大汗地开着垃圾清运车来回穿梭,运送刚清理出来的一堆堆垃圾。
在清洁乡村活动中,该屯党支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动群众投身清洁乡村活动,这就是古棣清洁工程的“正能量”。活动中,古棣屯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带头维护环境卫生,最脏最臭的地方就是党员投身的“主战场”,恶臭熏天的陈年垃圾、淤泥是党员的“火力集中点”,处处显现党员争先锋、党组织创先进的氛围。为巩固清洁乡村成果,党支部召集村民代表开会,研究制定《古棣屯卫生公约》,并把公约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中。公约中还特别规定了党员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清理活动,促使党员更好地作表率。
在清洁活动中,屯党支部还借助小学生和妇女两个特殊群体,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撒播到每个人心中。该屯党支部与学校联合向中小学生及住户发倡议书200多份,引导中小学生自觉打扫自家庭院,并充当小小监督员,督促家人参与卫生整治。该屯党支部主动邀请县妇女联合会,与全屯留守妇女共同开展清洁活动,积极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
在党支部宣传教育和号召下,古棣人纷纷对自家生活环境重新进行了审视,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美的规划。群众对自家房前屋后的小花园、小菜园重新整理、认真执行“门前三包”制度,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已成为群众的日常生活习惯。
截至目前,全屯共投入30多万元,屯内安放了5个大的垃圾箱,购置了2辆运送垃圾的三轮车,家家户户配备了垃圾桶,群众投工投劳600多人次,清理垃圾及废弃物5处,清理垃圾20多车次。(左江日报 陆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