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编织美丽壮锦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全景速写
广西,自古流传着“一幅壮锦”的美丽传说:古时候,大山脚下有几间茅屋,一位壮族老妈妈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老妈妈织出了一幅壮锦,上面有房屋,有田地,又有花园、果园、菜园、鱼塘,还有鸡鸭牛羊。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东方天边去了。原来是太阳山的一群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她的大儿子、二儿子先后出门去寻找,都因遇到困难半途而废,只有小儿子勇敢无畏,历尽艰辛找到了仙女,要回了壮锦。后来,壮锦中的情境变成了现实,壮乡人民都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
清洁乡村环境,建设美丽广西,让天长蓝、树长绿、水长清、地长净……今夏开始,广西人民在希望的田野上共同编织美丽的壮锦!
1 全区动员
“清洁风暴”劲刮全区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发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号召,自治区“两会”也勾勒出了“美丽广西”蓝图。
2013年4月,一场浩大的行动席卷广西。
短短数天内,“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响彻全区:下总号令,强调“要把环境卫生、环境整治、垃圾处理、机制保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做”、“要把活动打造成为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新风工程、作风工程”;开电视动员大会,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分别作重要讲话,卫星电视全程直播,各地市群众集中收看,反响热烈;成立活动领导小组,48个厅局主要领导列为成员;出台“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3个专项行动方案;数周时间里,四家班子领导干部亲力亲为,率先垂范,深入各自联系点指导活动开展,参与环境卫生大整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等领导分率14个市市委副书记全区督导调研。
自治区党政部门,各单位、各市县踊跃行动。
“美丽广西·劳动最美-建设美好家园”、“清洁乡村·美丽家园-八桂妇女在行动”、“清洁乡村·青年当先”相继启动。
“以钱养事”、“政府购买服务”、村民“自治联保网络”、“农民自治模式”等农村清洁新模式纷纷冒头。
驻村工作队大范围下派。全区111个县市区、1126个乡镇、1.43万个建制村陆续迎来8万多名工作队员,每月至少15天住在农村,履行宣传政策、走访农户、整治环境、建立机制、改善民生“五项职责”。
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旧企业厂房、公路沿线、旅游景区、村头村尾、村镇圩场、小河小沟等区域的陈年垃圾正进行第一轮大清理。
一场“乡村大扫除”、“沟渠大清理”、“污染大排查”、“堆放大整理”的“清洁风暴”在全区普遍推进。
这项重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获得国家财政部、住建部、环保部、农业部大力支持。
自治区设立“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公益捐赠资金账户,区内外企业家解囊相助,香港福建商会第一个捐赠300万港币,罗贞明捐出了第一笔300元资金,阮碧丹3次捐款……
“这不仅仅是扫地,更不是一场运动,而是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行动。”
广西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既是广西的靓丽名片,也是大自然的恩赐,但广西乡村却还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既阻碍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也影响土壤和水源质量,威胁到食品安全。
“这些事看似一件小事,但是难度大,涉及到千千万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健康,关系到广西形象和发展,必须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去干”、“统筹推进,加强督查,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彭清华强调。
目前,已有500万人次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大行动,清理各类陈年垃圾20多万吨。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一推开就得到群众支持拥护,干部群众全都动了起来。通过第一轮集中整治,全区各地乡村的脏乱差现状得到初步治理,乡村容貌初步改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是一项长期行动,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更期盼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引导农民改变生产生活习惯,把活动与发展农村生产结合起来,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的根本好转,与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相适应。”
2 全民参与
催生长效管理大框架
各地新试点、新模式
催生长效管理大框架
东、西、南、北、中,广西各族人民群众参与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活动。
如何构建长效机制,是活动的出发点,亦是多方探索的关键。
广西各地在上层管理、经费投入以及村民微观治理等方面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索。
首府南宁创造性采用了“村庄物业化”模式。
在兴宁区三塘镇路东村留肖坡,青壮年大都选择进城打工,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垃圾清运、乡村保洁无法指望他们。
留肖坡参照城市小区的物业管理模式,88户居民每户每月缴纳8元垃圾处理费,委托镇环卫部门入坡清运,由坡集体出资聘请两名保洁员全天候保洁。
“村庄物业”管理模式,让劳动力不足问题迎刃而解。
地处桂东的岑溪市水汶镇翰田村的杨立侃,见证了生活污水处理站建成前后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过去村里的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门口的六王河经常散发阵阵臭味。如今,有了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统一收集到污水池,进行生物净化后才外排到六王河,河水异味很快消失,村民也可以下河玩水、洗菜洗衣了。”
杨立侃的感受源于该市在清洁乡村行动中投资3200多万元建设的35个示范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60%、生活垃圾定点收集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大于70%。
5月中旬的一个早上,位于桂南的灵山县佛子镇马肚塘村,50人的“清洁值日生”按时值日,清扫路面,清理沟渠,大家分工合作,很快,村子变得干净。
村里规定:每天20户50人轮流当一天“值日生”,负责全村环境卫生。
70多岁的村民刘平说,过去村里都是自扫门前雪,公共场所垃圾无人清理。如今,村民经过商量,修订村规民约,全村人分6个小组,轮流当“值日生”,由各组长安排人员清扫村公共地段、清理垃圾桶,每周各小组长进行交叉检查。
地处桂西的百色市,各部门按照“全民动员、全社会覆盖”要求,组织发动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活动,形成上下互动、社会共建、全民行动的格局。
地处桂北的临桂县,专门成立“洁净临桂”工程指挥部,各乡镇、各单位和企业分别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划分城区和乡村两大块,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体制。安排专项资金,干得好给予奖励。县检查组暗访,考评组进村随机抽查,各乡镇每月打分,年终总评,各乡镇都在比着干。
地处桂中的来宾市,整合各部门资金和职能,首先在下莲塘村、江龙屯、坡贯屯等8个不同类型的村屯进行示范建设,取得经验后再推广,避免走弯路。
另外,贺州市探索建立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用“市场运作、政府承担、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公共环境保洁服务需求,将村镇垃圾清扫、收集、转运等环卫业务外包。
北海市合浦县廉州镇廉北村委构建以10户农户为一组的村民“自治联保网络”,形成“家庭保洁-十户联保-自我管理-相互监督”的环境卫生管理模式。
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居仕村居仕屯对生活垃圾实行分片收集、有偿包干的“农民自治模式”;崇左市天等县驮堪乡实施“党委政府牵头+党员带头+群众自治”模式……
多种探索、试点均取得实质性成效。
3 全社会共同行动
三大行动掀起各行各业“绿色革命”
全社会共同行动,掀起“绿色革命”。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厅、环保厅牵头负责的3大行动是未来数年间的重中之重。
自治区住建厅把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改造、环境绿化美化融合推进,注重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乡村垃圾处理无害化水平和乡村生态宜居水平,打造农村垃圾集运处理体系和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在天峨县都隆村,自治区住建厅尝试建起“以群众筹资付报酬落实保洁员、垃圾收集员”的垃圾清运模式。
通过此模式,都隆村落实了两名村保洁员,每个屯还配备1名垃圾收集员。
该模式为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实践案例。
自治区环保厅则做起了水文章。结合今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抓典型,抓规律,筛选、引进、推广适合农村特点的环保实用技术,提升污染治理水平。
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茂钦坡村里的一片水塘,乍一看像个大花圃,实则是用来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
“别看这片水塘其貌不扬,它还真神奇,可以把我们村村民的生活污水变干净,专家说这全靠无动力生态污水处理技术显神威。”这个原来被村民厌恶的臭水塘,如今“污点”变“景点”。
自治区农业厅在八桂田野上掀起“田间地头顺手捡”活动热潮,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特色休闲农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推进新农村示范建设。
自治区水利系统兴起“水景乡村”建设,将农用之水转化为生活之水、风景之水;“清洁养殖”把养猪场排放的污水,处理得清澈无味,可手掬洗脸。
自治区工信委倡导“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清理污染企业,发动全区工业企业生产研制活动紧缺的设备工具。已有广西福达汽车公司、玉柴专汽、柳州延龙研发出清洁装备设备,如洒水车、垃圾车、铲车、自卸式垃圾车等。
自治区、市、县三级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6.5亿元用于活动各项支出。鼓励各市各部门依法依规整合涉农资金,自治区相关部门将从有关涉农资金中整合部分资金65.43亿元,从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中整合14.35亿元。
广西军区“清洁乡村·建设美丽第二故乡”活动中,出动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3万多人次,车辆1000多台次,参加了90多个乡村的环境整治。
广西人民一同高唱: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为她富裕为她兴旺,为她打扮为她梳妆,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记者 莫艳萍 陈坤 袁琳 李新雄 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