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大力发展新能源 用清洁生态增添乡村魅力

和谐新农村|来源:广西新闻网2013-06-14 11:48:09|网络编辑:张倩

  恭城大力发展沼气、风能等新能源,用清洁生态增添乡村魅力

  生态连钱袋 村美民更富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肖世艳

  6月5日,2013年广西环保世纪行采访团第二组来到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采访。当汽车驶进红岩生态旅游新村、邓扒新村等村寨时,我们仿佛步入了一片别墅小区。各具特色的农家别墅,有的依山而建,有的傍水而立,呈现了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集旅游、休闲、娱乐、观光等功能于一身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

  生态美助力村强民富

  红岩生态旅游新村位于莲花镇,村庄道路两旁,皆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月柿树。走进村内,一条小河自东向西横穿而过,给村庄平添许多灵动。数十栋三层别墅,有的分布绿树竹林之间,有的耸立河的两岸,放眼望去,清一色的黄墙黑瓦,整洁雅致。尽管已是炎夏,这里却散发着一股清凉、恬静的气息。

  红岩村村干部告诉我们,自从2003年秋举办了首届恭城月柿节后,水果产业带动了该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至今共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该村共有103户村民,年人均纯收入9000多元。红岩新村也因此罩上了许多“光环”:全国十大魅力乡村、国家AAA级景区、全区生态富民示范村等。

  日落时分,我们的车又驶进了邓扒新村。这是个处在群山怀抱中、具有深厚瑶乡文化底蕴的古老村庄。走在石板路上,四周都是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古炮楼。夕阳下,青山如黛;池塘里,荷花亭亭玉立;竹林绿柳中,统一采用小青瓦、吊脚楼、白粉墙等瑶乡特色修建的7幢院落式桂北民居。这是一个以“新村建设+旧村改造+休闲生态旅游”为定位建起的精品示范村,去年3月31日开村后,邓扒村的旅游人气指数不断上升,当年共接待游客104.2万人次。

  新能源帮助清洁家园

  “在没有用沼气之前,我家每月至少换一罐液化气;用上了沼气后,一年用不到5罐液化气。”邓扒村村民陈先生告诉记者,自从用了沼气,不仅省下了液化气的钱,家里连丢的垃圾都少了,由每天丢一次变成了3天丢一次。那么,平日产生的垃圾哪里去了呢?陈先生说,平日产生的厨余垃圾和植物类垃圾,全部丢进了家里的沼气池,加上粪便和其他废水发酵,产生的沼气在夏天时根本用不完,冬天略有不足,会用太阳能或者液化气来补充,“如今村民们建新房,首先都把沼气池建好”。

  红岩新村是恭城第一个实现沼气管道化供应的村子。该村推出了集中供气、市场化运作的办法,由村民投资建设一个百头猪养殖场和配套的大型沼气池,然后安装输气管道连接到各家各户。当村民家因为旅游旺季沼气不够用时,就会用大型沼气池的气。每立方米沼气价格仅为2元,比用液化气实惠得多,因此深受村民的欢迎。  目前,村里已经有40多户人家用上了统一管道沼气。

  恭城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县走出了“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建设之路。为了鼓励村民们建沼气池,政府根据沼气池规模大小,给予数千元不等的资金支持,村民只需掏很少一部分钱。到2012年底,全县新建沼气池6.78万座,沼气入户率达90%以上。目前,该县还着力培育以风能发电为主的新兴产业。去年年初,该县将燕子山、园石山和西岭3个风电项目列入新开工计划,项目建成投产后,恭城的生态工业发展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部分村屯环境尚需努力

  从灵川到恭城,一路上,村容整洁环境美。但是也有一些环境不尽如人意的村庄。如嘉会乡豸游村的豸游屯,虽然没有随地乱扔的垃圾,但房前屋后到处是柴垛,显得十分杂乱;鸡、鸭四处漫步;池塘长满青苔,已完全看不到水面。

  村内每隔不远处就放置着一个白色垃圾桶,同行的自治区环保厅生态处副处长潘国尧打开一户人家门前的垃圾桶盖,发现桶内很多都是树枝和落叶,还有矿泉水瓶和烟盒。他告诉村民说,除了矿泉水瓶和烟盒,其他的垃圾可以就地处理,不需要拉出村去处理。

  据了解,豸游屯共有农户268户,共1093人,村庄主要产业为水果种植、禽畜养殖,无集体经济,人均年收入约4500元。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村民生活饮用水源以地下水为主。村内也没有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禽畜粪便、污水垃圾、农药、化肥等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便直接排入漓江流域的河流中,影响了河流水质。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