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804读报
宁波日报:肯尼亚人眼中的中国游客:土鳖暴发户。说是去年,肯尼亚迎来4万人次中国游客。当地导游阿布说,有的中国游客拿起废弃物就向河马扔去,连躲在草丛里的狮子也不放过。几乎中国游客都会问去哪里买象牙、狮子牙或犀牛角。一些商贩针对中国游客喜好,用牛骨冒充象牙或狮子牙。客人会满心欢喜地买了,不再追问他。阿布说“感谢上帝,我们还有这些假货!”
被称为非洲野生动物天堂的肯尼亚,每年都吸引大量中国游客。但是,到处喧哗、惊吓动物、购买野生保护动物产品……与其他国家游客相比,一些同胞在这个动物天堂的表现令人汗颜。
25岁的肯尼亚导游阿布能说一口流利中文,做了近5年的导游,专门接待中国游客。在他眼中,大声说话已成为一种“中国文化”。让他更苦恼的是到了自然保护区,中国游客看到野生动物时,兴奋之情骤然转为阵阵喊叫。尽管阿布事前反复强调注意安全。比如在马赛马拉过马拉河的时候,有的中国游客冲着河马怪叫。还趁司机和导游不备,拿起手边的废弃物就向河马扔去,连躲在草丛里的狮子也不放过。阿布不得不提心吊胆举例提醒,曾经有游客因为拍照而遭野生动物袭击遇难,中国游客这才安静了点。
内罗毕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也说有的中国游客会冷不防向停着的鸟扔东西,大喊大叫。还有的不顾导游劝告,半夜里走出房间给河马拍照,或在野生动物保护区下车拍照。这种做法非常危险。一旦激怒野生动物,可能威胁全车人的安全,他说,一些中国游客认为可爱的野生动物,恰恰是最危险的,比如河马和鬣狗。河马喜欢主动攻击其他动物。鬣狗外形像狗,其实是凶残的食肉动物。
此外,不少中国游客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意识淡薄。
阿布说:“我接待过的中国游客几乎都会问去哪里买象牙、狮子牙或犀牛角? 尤其最近,几乎人人都在问哪里能买到狮子牙。”其实这些野生动物制品的背后往往是对濒危动物的血腥盗猎,违反肯尼亚当地法律。中国游客购买象牙的新闻在当地媒体上多次出现,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当然也有一些肯尼亚小商贩针对中国游客的这些喜好,用牛骨制成的饰品冒充象牙或狮子牙卖给游客。
阿布笑着说,当看到客人满心欢喜地买了这些所谓的“象牙”、“狮子牙”时,他只能说“感谢上帝,我们还有这些假货!”。
南方周末:中国城市内涝报告:170城不设防。说是据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具的中国首份城市内涝报告,中国共计有170座城市还没有编制出城市防洪规划,全国仍有340座城市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占总数53%。
这段时间,全国各级普降大雨,防暴雨内涝应急响应此起彼伏,“看海”又成为各地城市一景。据住建部2010年对351个城市专项调研显示,2008年-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57个城市最长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甚至有报道说,在2012年“7•21”特大暴雨造成78人罹难之后,北京下了死命令,今年城区不能死一个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先后奔赴北京、上海等城市实地调研,历时三年,今年3月,完成了两百页的《城市防洪工作现状、问题及其对策》课题研究报告。
报告披露,早在1995年,国家就要求重点防洪城市第二年要完成防洪规划。然而10年之后发现,非农业人口150万人以上的34座特大城市中只有7座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
有规范不执行的根本原因是违法成本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根据1998年防洪法要求全国重要防洪城市要开展城市防洪排涝影响评价。但推行中,各地阻力重重。尤其不少地方把城建规划当做秘密,不公开,怕老百姓抢建房索要巨额赔偿。具有风险预警作用的城市防洪排涝影响评价更不能让人知道,否则容易内涝的地皮就卖不出去了。
此外,城市防洪的权责不明,一直是影响排涝工作的首要原因。这个月,住建部下发通知,要求明上半年,各省要报送各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并要求采取措施,保证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36个大中城市)中心城区要能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问题是有些历史沉疴恐怕难以解决。比如武汉长江二桥修建的时候税务部门就说会影响城市排水,但是工程迫在眉睫,无法调整。最后导致2011年暴雨,排水受限,武汉内涝。而且即便有了规划,怎么样如何保证工程建设按规划设计要求进行,也是大难题。比如武汉有施工单位和设计院擅自把工程防洪标准由100年一遇降至50年一遇,最后在大雨之下武汉机场高速路被淹,损失严重。
专家认为,城镇快速发展加重了内涝风险,而且这种风险还在加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对此高度重视,统筹考虑,科学决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第一财经日报:探秘横琴“澳大特区”。说是珠海横琴岛上的澳门大学新校区上个月底正式移交澳门特区政府接管。这座占地1.0899平方公里、耗时三年多建成的校园已然成为一个“迷你特区”。澳大师生回澳门只须穿过海底隧道,不用办理过关手续;而内地居民参观澳大则需出关前往澳门,经由隧道入校。那么,“澳大特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横琴,是珠海最大的海岛,与澳门三岛一河之隔。2009年初,中央决定正式开发横琴岛。在这片探索“一国两制”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土壤上,澳门大学得到了中央政府的特别支持,拿到1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这意味着,澳门大学的面积将扩大20倍。
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区以租赁方式取得新校区的土地使用权,对澳大新校区实施管辖。不过,决定要求,澳大校区与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
为了保证封闭,专门修建了一条连接澳大新校区与澳门唯一专用隧道。澳大师生要回澳门,只须穿过这条隧道,不用办理过关手续;但如果要到横琴岛上的其他地方去,也只能经由隧道回澳门再正常出关;而内地居民想参观澳门大学,同样要先到澳门再走隧道进入校园。
这是一所原汁原味的澳门大学。这里的建筑如棋盘坐落,出自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的手笔。他也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总设计师。中式连廊加上欧式拱门,类似的混血风格四处可见。这里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将会拥有1万名学生和教职员工、65万册书籍和大约60个实验室。
澳大新校园工程被誉为“粤澳合作的成功范例”。双方建立起灵活高效的联络机制,协调解决了土地移交、设施配套、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通行证件、边防边检等诸多制约工程建设的障碍。整项工程由澳门特区政府出资,总共耗资98亿澳元,仅过海隧道一项就花费20亿澳元。
尽管现在横琴澳大新校区水、电、气、网络全都接自澳门,同时还预留了一套可以与内地衔接的市政接口。他们都在静静等待“上岗”的某一天,成为内地和澳门深化合作的历史见证。
新京报:多项陈规数十年未变,探亲假沦为公职人员福利。说是随着改革的深化,福利这两个字渐渐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有些福利依然存在,只是经过了历史长河演变,沉睡不醒而已。比如独生子女费每月5元,实行了31年一成不变;职工探亲假规定,实行了32年;每月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洗理费、书报费,实行了30多年;
首先说说,从能买几斤肉到只够买冰棍的独生子女费。从1982年陆续开始,全国各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指示,制定独生子女费的奖励每月5元。31年来,各省的这个标准几乎没有太大变化。不少市民说:我们在二三十年前响应号召时拿的就是5元钱补助,现在我们的孩子也生孩子了,他们拿的还是5元钱。是国家政策不值钱了呢,还是独生子女家庭国家不重视了了?对此,国家卫计委的解释是“独生子女费”国家只是指导性意见,费用的增减,由各地自行决定。不过大家多少觉得钱多钱少不是重点,你几十年不变让人有点儿响应国家政策吃亏的感觉。
接着说说书报费,估计新生代劳动者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1982年前后,当时国家鼓励大家学习,多看书、多看报,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安排,各地在机关、企事业职工工资补贴里加入洗理费、书报费的列项,一般每月4元左右。30多年过去,这个项目实际上已经没什么补贴效用,但依然还是我们工资列项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即使绝大多数新生代劳动者不知道这一项是什么东西。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企业员工被排挤在外32年探亲假。1981年公布实施的探亲规定沿用至今没有做重大修改,当时没有覆盖到非公企业职工的缺陷也一直延续到今天。由于社会变迁,不少单位执行上很是疑惑:有些父母名义上在外地,但实际上退休后就跟过来和子女住在一起,这也能有探亲假吗?尤其人数众多的非公企业职工享受不了这个待遇,探亲假几乎成了公职人员的“福利”有名无实。
这些沉睡的规定群众呼声一直不少,每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也都发声,但奇怪的是,很多规定以及规定的制定者似乎对此就是听不见。是真的听不见吗?其实不见得,更多时候他们是不愿意听见。这样的一些党员干部是不是距离群众太远了些,不关心群众疾苦、不听取群众呼声、不了解群众意见,习惯于走形式主义,让规定大睡其觉,最后阻碍发展,伤害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