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文简体 > 专题 > 笔尖走世界 > 韦波 > 文章 > 正文

“善意提醒”成促销噱头

2013-08-13 15:39:00来源:韦波网络编辑:夏汝

20130813韦波读报

钱江晚报:安徽某县豪华政府大楼担心举报 至今不敢挂牌

说是有记者同行在安徽某县采访的时候发现,当地豪华的县委、县政府大楼前竟然没有一块醒目的标识牌,甚至问一些当地群众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就是县委县府。当地干部透露,这座大楼是前两年以“商务中心”名义新建的,由于担心被群众举报,当地政府搬进去后至今没敢把牌子挂出来。

有人说中央不是最近才不给建楼堂馆所的吗?2年前建好的政府大楼你怕什么呢?当然怕,因为早在07年中央就规范楼堂馆所的建设,现在是再次重申。所以用“商务中心”“综合业务大楼”“市民服务中心”等各种名义暗度陈仓的做法也是违规的。这也正是堂堂的县委县府大楼不敢公开挂牌的根本原因。县太爷做贼心虚,自然担心群众举报了。问题是,当地纪检监察,上级部门对此都一无所知吗?还是知道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这样的一睁一闭又把中央的规定当成什么了呢?现如今不少地方反腐是“民不举官不究”没人说就当什么事没发生,这样的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方式是无法真正地保障人民赋予的权力能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

有些事情担心走漏风声,但有些问题却因为习以为常最后漏了马脚。

广州日报:阆中国土局神回复:“不要考虑太长远”

说是最近,有网友在四川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官方网站留言质疑:阆中商品房产权才40年,这是不是意味着现在当一次房奴,40年后还要当一次房奴?随后网站回复是:40年后,我们是不是还在这个世界上,不要考虑太长远了。对此阆中市国土局表示这样的回复“言语不当”,向网友公开致歉。

仔细翻看法律条文,你还不能说人家回答错了,70年只是国家规定居住用地的最高年限,没有规定非70年不可。但是别的地方都是70年,你这为什么只有40年呢?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隐藏的秘密呢?值得深挖。再者说,中国人对待房子不是某些专家口口声声说的观念陈旧,而是现实房子不仅要承担居住功能,还要负责生活保障、家族传承甚至投资增值的需求。怎么可能不考虑长远呢?这样的神回复所透露的“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的权力逻辑更令人心惊。正是这种无视群众利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短视逻辑,让不少官员在任上大搞形象工程、引进重污染企业,以求最短时间获得最好的“政绩”,至于升迁之后的烂摊子,不要考虑太长远,由他去吧。

重庆晨报:群众面试“一把手”

说是最近,重庆江北区人大会议创新了模式,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多了一个程序,就是区内上百名群众代表,与区人大代表一道,同步监督评价政府工作。比如,对新任命“一把手”,群众跟人大代表等等一起进行“面试”。

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有利于更大程度上体现出人民当家做主。但话说回来,正所谓权为民所赋,利为民所谋,与其说新上任“一把手”先过“群众关”是一种创新,不如说是回归常识。再者说形式重要,实质更重要。过去很多地方都推行过类似电视问政、万人评政府、群众评政风等举措,尽管当时都收到一些成效,但“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等不良作风还是没有根本扭转,群众年复一年重复提意见。所以希望重庆这次的回归群众路线要真正发挥群众面试“一把手”工作的效应,程序上较真。什么时候面试、什么官员被面试、过往的政绩如何、面试的形式如何、群众代表如何甄选等等,否则就会重蹈听证会一听就涨的结局,沦为走过场,伤害群众积极性,更伤害政府公信力。同时还要在最重要的面试结果上提醒出群众意见。任前面试、人后追踪,措施反馈,效果评估,问题解决等等,倒逼面试对象必须用实际行动来取信于民。

有人说,这样一来,岂不是“官不聊生”,当官太难了吧!

北京青年报:官不聊生是个好现象

说是最近有领导朋友一起吃饭,说到工作的时候,对方大倒苦水,“官不聊生”?比如中央纪委通报的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典型问题,堂堂的一个市委书记因为工作日午餐喝酒“摊上了大事”;还有现在在网络时代,官员的整个仕途装满了“摄像头”,官员戴块名表、抽盒好烟、喝顿洋酒、上KTV潇洒一回,就有可能变成举国关注的“公共事件”,轻则丢“乌纱帽”,重则锒铛入狱;现在不少官员抱怨连正常的摆寿宴、生日宴的私权都没有了!

要真是“官不聊生”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削尖脑袋要当公务员,太过矫情。这样的感触反倒证明中央出台规定是非常有针对性,目标相当明确,而且不是“一阵风”了事的。因此才让某些官员觉得官不像以前那么好当了,不仅腐败被“严打”,连过去觉得微不足道的道德失范,也对仕途后果严重。由此不得不加强自我约束,当个真材实料的人民公仆。当然,“官不聊生”的感慨也说明,一些官员对权利受到约束,对监督很不舒服,试图回到过去随心所欲的惰性和抵触依然不小。其实,只有官员的职业风险足够大,他们的从政谨慎度足够强,民众的幸福感才会有保障,腐败行为也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这样的“官不聊生”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义乌晚报:男子烈日下与人起争执 赤脚打架烫烂前脚掌

说是最近江浙一带都是高温天气,天热人的火气也往见长。不得不出门的人遇上点事更是一点就着。这不这天下午两点半,在浙江义乌就发生了一起开车路怒打架的事。彪形大汉李某是山东大汉,因为回车让路的事跟别的司机发生争吵,双方是互不相让,一怒之下,他冲上去跟对方理论,最后动起手来。因为情绪激动,李某忘了自己当时出门忘了换鞋,穿着拖鞋开车不方便,于是就光了脚开车。吵起来后,他也没顾得上穿拖鞋,就跑下车去了。最后虽然打赢了,但是却敌不过火热的水泥地,被烫伤了脚底板,造成深二度烫伤,医生说需要静养两个星期。

天热容易让人脾气暴躁,有道是心静才能凉。一语不合既伤害别人也会伤害到自己,不要让烦躁的心情给高温天气火上浇油。

当然,脚底板皮早肉厚,不知不觉就受伤了,等反应过来都已经伤的不轻了。其实话又说回来,最伤不起的还是时间和青春。

现代金报:大学录取通知书建议家长:大学生一个月给600元生活费

说是最近,不少同学已经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即将开始自己人生最独立最自由最青春的生活。不过经济基础决定丰富程度,生活费制约着同学们的梦想实现。问题是,大学生活需要多少生活费才合适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就在新生录取通知书中加塞了一封致新生家长的信:建议家长提供给孩子的月消费额一般为600元,最高不超过800至1000元。对此,不少同学吐槽说600元生活费食堂都不够吃……家长则认为,应该让孩子够花,不过要想高消费就让孩子自己挣。

相信不差钱的家庭应该是主流,不少同学也是第一次自己掌握生活费,家长和学生不妨把这当成是自己锻炼学习管理支出的机会,看看自己到底能掌控多少钱。毕竟花钱谁都能来,但是有计划的花钱不至于月光族可不是谁都能干的,这项技能决定了你将来能多大程度发挥金钱所能营造的幸福指数。话说上个世纪我在武汉读大学那会儿,生活费全部也就每月400块,公费生补贴每月19块一打到卡里,就像过小年一样。

濮阳早报:只为躲避老婆唠叨 濮阳男子谎报命案被拘

说是最近,在河南濮阳的南乐县公安局接到报警,某村青年陈某说自己用砖块把人给砸死,要投案自首。人命关天,凌晨2点多警察赶到村里,找到陈某,问他“为啥杀人,在哪里杀的人?”没想到陈某却说“我没杀人,刚报的是假警。”这是怎么回事呢?陈某说,当天晚上更老婆吵架怄气,嫌老婆太啰嗦,就想进派出所清净几天,于是报了假案。最后,陈某因为报假警终于如愿以偿到拘留所耳根清净去了。

哥们,你这逗警察玩呢?再跟老婆怄气,也不能拿法律开玩笑啊!

有些玩笑是因为无知,有些噱头却是故意。

上海青年报:“少儿不宜”反招少儿关注 “善意提醒”成促销噱头

说是随着图书市场的繁荣,竞争激烈,营销方式也是各显神通,甚至各种善意提醒也被异化成促销噱头。这不在上海,一家书店的收银员最近就很为难,因为总有十几岁的孩子拿着《中国情人》这本书来付账,全然不顾封面上醒目印着“18岁以下读者谨慎阅读!”字样,收银员忍不住提醒孩子:“你还不到18岁吧?这书可是18岁以下读者谨慎阅读。”没想到孩子一翻白眼:“我会谨慎的。”掏钱拿书走人。标上“少儿不宜”反倒吸引孩子抢着看,写上“谢绝男人购买”引来男读者趋之若鹜。这些名为提醒实际却利用人们窥探心里进行促销的风潮越来越大,颇有标题党的风采!

有专家说,西方一般实行图书分级,不到年龄段的孩子不能看不能买。但是我们中国没有这样的制度,只要拿到书号,公开出版,那就是“老少皆宜”,读者无所不包,于是借标题诱导好奇心里,就成为没有底线的营销创新新模式了。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