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自己造的第一个垃圾焚烧炉,东兰镇江洞村的农民“发明家”黄大康(左)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记者 唐典胜/摄
掀一场清洁乡村的“自觉革命”
——东兰县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走访记
有句老话,叫做“革命靠自觉”。此话引申出一个道理:自觉做事,往往事半功倍。
革命年代,东兰儿女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引领下,自觉投身革命,立下千秋功绩;如今,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老区人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再次发挥自觉精神,掀起了一场清洁乡村的“革命”,短短几月,已取得了喜人成效。8月16日,我们来到东兰县,在村头巷尾,在农家院落,亲身体验“清洁乡村”活动给当地家园、水源、田园带来的新变化。
先人一步“抢风头”
“‘清洁乡村’活动什么时候开始的?具体时间记不得了。但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做,只不过是进一步加强……”在东兰县兰木乡切罡屯,随意问起老百姓,得到的几乎都是同样的回答。
“说起活动,这个屯可是抢了‘风头’。”该乡党委书记韦建锋说,县里还没全面部署开展活动前,他们已经抢先一步动起来了。
原来,自治区5月2日召开电视电话会,屯里当天就召集群众收看电视,随后大伙齐聚一堂,展开讨论,就村里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各抒己见。5月9日,他们便专门制作出一期板报,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精神,转化成老百姓的大白话张贴上墙。其中《心声》一栏,把屯里需要完善的12项工程一一列出来,发动大家齐心协力完成。板报最后,还特别标注:“一旦有工作队入村,我们就全力支持做好各方面的配合。”
“像这样有备而来,主动出击,完全掌握了主动性,工作开展起来非常顺利!”东兰县“美丽办”主任韩继全说,这样一来,就把上级精神不折不扣直线贯彻到底了。
正是在这种意识指导下,“清洁乡村”活动几个月时间,切罡屯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今,鳞次栉比的楼房美观整洁,道路干净,固定的保洁员每天清扫公共道路,垃圾统一回收处理。记者沿环屯路走一圈,俨然置身城市里的美丽小区。
事实上,村民的清洁卫生意识早已养成。2008年,屯里便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屯里大小事,集体来会商。“清洁乡村”活动开始后,他们更是细化各项指标,定期开展卫生和“六好”评比活动,分好、中、差3个等级给各户家庭打分,并公布上墙,营造了创先争优的氛围。
开动脑筋“搞发明”
将废弃的搅拌机水泵倒立,上接烟管,中开进料口,下焊灰烬出口……将垃圾从进料口倒入,底下点火,便燃烧起来。
这,是东兰镇江洞村农民黄大康发明的第一个垃圾焚烧炉,由于还比较粗糙,被戏称为“爱因斯坦的第一只小板凳”。
“垃圾是农村的一大公害!” 黄大康说,以前,村民将垃圾随处乱丢,河流被污染,道路肮脏,蚊蝇乱飞,臭气熏天。“清洁乡村”活动开展后,黄大康就寻思:能不能制造一个焚烧炉,把垃圾就地焚烧掉?
说干就干,他找来报废的混泥土搅拌机,拆下水泵,轮番捣鼓,焊接制成一个“焚烧炉”,并在实验中取得很好的效果,连平时烧不了的“尿不湿”在炉内也被一一烧尽。
初战告捷后,他又立即根据不足,进一步改善,最后用钢板来焊接制造焚烧炉。随着一个个焚烧炉的制成,他的技术也不断完善成熟。目前已制作12个,投放到边远的村屯使用。
“这样焚烧,还有烟,有点污染;下一步,我计划在烟囱处加水过滤,将污染降到最低。”黄大康高兴地告诉记者,这灵感,来源于水烟筒。
“制造一个活动式简易垃圾焚烧炉花费大约六七千元,而目前新建一个传统垃圾焚烧炉要用好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东兰县分管“清洁乡村”活动的县委副书记黄永红说:“东兰乡村分散,这样的焚烧炉,对低成本处理边远和交通不便的村屯垃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感言:村民像这样自觉为清洁乡村出力,令人感动。目前,黄大康已申请发明专利。
愿舍“小家”为“大家”
在东兰县长乐镇更乐村巴更屯,养殖大户韦兰凤一家今年“亏大了”。
原来,她家在村门口的坡豪湖搞网箱养鱼,还开了一家“农家乐”,供游客休闲垂钓,每年投放鱼苗1万多公斤,收入不菲。但因开展“清洁乡村”活动,统一清理湖面的网箱,损失几万元。
“刚开始清理的时候,有点接受不了哦!”韦兰凤说。但是在领导多次做思想工作后,她和家人也想通了,“为了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是应该的。”如今,韦兰凤一家已经“改行”搞装潢和养猪了。
巴更屯属岩滩水电站库区后靠安置的移民点,湖光山水。景色迷人,是生态休闲旅游的胜地。但自从村民在湖中设立网箱养鱼、养鸭后,再加上习惯随处丢垃圾,这里的环境卫生日益恶化。
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后,为保护整个自然环境,村里决定清除湖面上的2964个养殖网箱,转而成立养殖合作社,集体养鱼,不用网箱,不撒肥料,让鱼自然生长,每隔3年打捞一次,销售后分成,村里不管老小,人人有份。
在“清洁乡村”活动中,巴更屯采取“六个一”:一套村规民约、一把扫把、一个垃圾袋、一个垃圾桶、一个垃圾铲、一套管理办法,重点清扫房前屋后、主干道、湖面、码头、巷道的垃圾杂物。
如今,屯里的环境卫生发生很大变化。每天看着清洁的湖面,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村支书肖建生不禁感叹:“这才是我们的世外桃源!”
化“官动民不动”为“干群一起动”
“‘清洁乡村’活动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作,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在活动中,东兰以行政村、村民小组、农户为单位梯次划分清洁责任区,实行‘清洁行动’网格化管理,按照挂村领导包村,挂村镇干、村干包片,村民小组长、无职党员包组,农户包自家房前屋后的原则,做到干部群众人人参与,把‘官动民不动’转化为‘干群一起动’。同时,完善村规民约,把建设清洁乡村主动权交到农民的手中,通过拓展村民自治新内容,建立群众自筹资金方式进行垃圾处理的机制和一事一议、保洁管理、村务公开等有关制度,使清洁乡村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谈起该县“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和步步深入,县委书记黄贤昌深有感触,予以精辟总结。
(广西日报采访组 周仕兴 李广明 杨郑宝 通讯员 刘廷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