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文简体 > 专题 > 笔尖走世界 > 韦波 > 文章 > 正文

灰色收入6.2万亿!

2013-09-26 17:01:25来源:韦波网络编辑:夏汝

20130926韦波读报

人民日报:学者雷人雷语频出 搅动百姓情绪

说是房价、养老等都是当今社会敏感的热点问题。人们议论不少,最近,少数经济学者不时就这些热点问题频频发声,有些人更是生命不止雷人不休,说什么:“北京房价要涨到每平方米80万元”、“房价涨到顶就没有人投机了”、“延迟发养老金,期间男的可以去养老院做园丁,女的给老人洗衣服做点编织”。

对于这夸张的言论,有人认为,无论是博取眼球也好,还是充当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也罢,这些做法都是令人遗憾的事。这些专家学者为了引起关注、捞取实惠、积累资本,没有道德底线的做法已经突破了基本的良知,必须给予惩治。但是有些人却认为,所谓雷人话语,不外乎是要么明显跟法律、道德不相符,要么只是个人、某群体对某些具体事件的看法、预判,跟别人或者主流不同,甚至不被接受。前者可以依法依纪惩处,但是后一种情况就必须谨慎,个人观点有些可能是随口一说,但有些是严肃计算的。比如北京房价,专家是根据数字计算分析的,还有清华教授的“养老园丁保姆论”,谁都不希望看见的这样的预测结局,甚至本能抗拒恐惧,但我们只有勇敢面度这些千奇百怪的言论,通过最大限度的包容自由讨论,才能求得最平衡最合适的解决方法,而不能因为内心抗拒,干脆讳疾忌医,随便把别人的观点表达划归雷人“雷语”,进而限制这些不同观点的表达权,最后只会让我们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而且我觉得,与其惩罚这些专家教授,还不如让他们跳出来,无论是搏出名也好,为利益集团代言也罢,通过公众的参与讨论分析了解,即便最开始有可能引起社会恐慌,加剧社会矛盾,但最后智慧的老百姓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和判断,雷人雷语最后只会让这些没有道德底线和风骨的专家教授们自食苦果!

扬子晚报:王立军的轮椅与丁书苗的帽子

说是央视新闻1+1《复盘,薄熙来案庭审》节目中,主持人白岩松表示:有关方面应对证人王立军坐轮椅出庭给出解释,但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表示,法庭和监狱方面都没有义务公开王立军身体状况。

其实,不管是为了满足公众好奇心也罢,还是为了满足公众知情权也好,有关部门需要给予一个解释。即便法律没有规定和义务,但跟微博直播庭审过程一样,只要围绕着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什么不能透露的。相反,如果一件简单的事情却因为有关部门三缄其口讳莫如深,加上专家故弄玄虚云山雾罩,于是,小事演绎成“大事”,简单事演变成“复杂事”,结果王立军的“轮椅”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媒体关注的焦点,甚至为谣言传播提供了温床。相比之下,牵扯出刘志军的丁书苗行贿非法经营案,丁书苗“戴帽”受审也引起不少猜测,后来法庭解释是:丁书苗做过两次开颅手术,头怕冷,所以特许她戴帽子。你看,清清楚楚,谁还会胡乱猜测呢?

遗憾的是,个别地方、个别官员却擅长把小事变成大事,把简单的事变成复杂的事。表面上看,他们说话办事是什么“讲政治”、讲大局、讲原则,但实际上归根结底是耍小聪明,故弄玄虚,最后往往容易把事办砸、把事办糟,最后把问题引向反面。

引发胡思乱想有时候还因为信息不对称不透明。

京华时报:女童身亡洗衣机真相为何引起全民侦探

说是最近发生在南昌的“洗衣机绞死女童”案,因为太过离奇,遭到不少网友质疑。最近南昌市公安局表示,已经成立调查组,进行了尸检,和洗衣机试验。目前认定事件性质、下达结论尚需时间。但是这些都阻挡不了网络上的侦探狂热:有些凭经验判断,拼凑或臆想出各种版本案情。甚至不少人“以身说法”,把孩子放进洗衣机去实验!

就像蓝可儿案件一样,离奇的案子总会引发不少质疑。这些质疑有些也不是无理取闹,甚至有些还是有根有据。但是,质疑归质疑,一切只能靠证据说话,尤其在没有证据证明警方懈怠消极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相信专业人士的操守,相信警方,给他们一点时间,让他们能够依循科学和客观,按照办案的规律,通过证据早日找到真相,这也是对死去的两个孩子最好的尊重。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无罪推定”,不要太早下结论,避免给已经失去孩子的父母二次伤害。

中国经营报:灰色收入6.2万亿!

说是最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收入分配课题组发布的一项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情况调查显示,2011年中国灰色收入为6.2万亿元,约占GDP的12%,集中在部分高收入居民,并有向中高收入阶层蔓延趋势。这项调查是基于2012年对全国各地5344户城镇居民的家庭情况调查和最新统计数据,

什么叫“灰色收入”,也就是不黑不白的收入。按理说收入只应该有合法和违法两种,不应该有灰色的中间地带。但是调查却显示,灰色收入的不仅大量存在,还占到GDP12%,这样的结果要么说明法律还有不少关于收入监管的漏洞,要么法律没漏洞但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最后法不责众,灰色收入越来越多,甚至上行下效,逐步从最高收入阶层向社会的中高收入阶层蔓延,但凡有点权势就要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急不可耐设租寻租变现成钱。

有人觉得好歹受益人群扩大了嘛,得好处的人越来越多不是很好吗?其实,无论灰色收入的群体怎样扩散,真正从腐败中受益的,永远只是少部分有寻租机会的人。“行有行规”、“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潜规则,在这个规则下运行,企业或者个人才能存活下去,但这些潜规则却严重增加了社会交易的成本,让守规矩的人吃亏,要大量社会财富去填补腐败缺口。

更可怕的是,如果政府与市场、社会边界不清,经济社会秩序存在制度性漏洞的话,难以想象几乎所有社会生产和交易活动都变成了灰色收入的潜在分配市场,腐败只会愈演愈烈,灰色能量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生活是不可想象的。

眼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社会热点。但如果这6.2万亿灰色收入无法清除。收入分配改革怎么可能成功?即便清清白白的收入分配能够更加公平,但是却比不上灰色收入的一根寒毛,最终谁也不会有公平感。

一次厘清6.2万亿灰色收入都进了谁的口袋?不是无解的天问。一方面要加强行政体制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边界,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压缩权力的自由裁量空间;另一方面也要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反腐败的惩治力度,完善反腐败的制度建设,不纵容不放过任何一起权力腐败与商业贿赂案件,压缩灰色收入增长的空间。

潇湘晨报:南京一老人跌倒 一把拽路过自行车压自己身上

说是最近,在江苏南京,王老太不慎摔倒,说时迟那时快,倒地的那一瞬间,老太太立刻本能地伸手往周围抓扶东西,正巧孙先生骑车路过,一下子被老人抓倒,车子躲闪不及压在老人身上。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有事发突然,王老太太就说是孙先生的自行车把她给撞倒。得,走过路过还惹祸上身了,孙先生只好报警救助。后来警方经过调取监控视频,最后认定老人自己摔倒,随后家属向孙先生道歉。

看来监控很必要,诚信更重要!作为家属,心情可以理解,但有时候更要理性解决问题。矛盾才不会激化。

有些事情是记忆颠倒,人生本能,但有些事情确实揣着明白装糊涂。

城市晚报:村书记为给孙女办满月广播全村:随礼的来集合

说是在吉林省的农安县巴吉垒镇洼中高村,这天正好是村支书孙女满月,书记不仅大操大办满月酒,而且还“以人为本”,为了方便通知大家,还动用了村里的广播喇叭“各位村民注意了,去随礼的到队长家集合”,而且到村书记家贺喜的村民甚至还有专车接送。有村民村民认为这是有意大肆敛财。

作为基层的村书记,在中央最近规定纷纷落实的时候,更应该起到带头和表率作用。这样的大操大办,应该严肃查处,别拿村长不当干部,需要端正的态度还有很多。

浙江日报:一学生因“难看”被学校劝退

说是在浙江丽水的青田县某村,今年17岁的鑫鑫因为三年前遭遇爆炸全身大面积烧伤,脸也被烧坏破相,相貌难看。结果上高中的时候,刚到当地一所私立学校报道第二天,就被学校劝退。校长找到家长:“你们小孩这么难看,会把学生吓坏的。我们是私立学校,学生都给你吓跑了,我们还怎么赚钱?”媒体报道之后20天,鑫鑫在当地教育部门的介入下,到了另所一学校上学。

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传播的是有容乃大的思想,怎么能根据长相挑学生呢?民办教育也是教育,赚钱不是唯一追求。仅仅因为担心学生相貌不佳影响自己赚钱,就将其劝退,这种行径难道不比孩子的相貌更“丑”吗?

楚天都市报:报假警被揭穿 辩称“测出警速度”

说是在湖北武汉,最近一天晚上11点多钟的时候,男子胡某突然打电话报警说自己在哪里哪里“被人持刀抢劫”,抢走4900块钱。3分钟之后,民警赶到,却发现胡某报的是假警,虽然说的有鼻子有眼儿,但都是他自己杜撰的。最后胡某不得不承认自己谎报案情,但是坚持认为,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刚刚上网的时候有一网友跟他吐槽说“警察出警很慢的”,所以他就决定报个假警试一试!结果民警3分钟就到了,

好吧,你测试警察叔叔的快速反应能力,警察叔叔也让你感受一下报假警的法律威力。最后胡某被治安拘留5天!

有些印象和认知其实不等于生活的必然,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主流,同时尽量让自己的生活遭遇符合潮流。当然,主流需要适应。

福州晚报:男子在国外生活多年 将来串门的侄子误认成小偷

说是最近一天下午,福建福州的翁先生报警说刚才有一小偷一直在敲自己家的门,来了几次,这次他终于设计把这个大胆的小偷反锁在了房间里了。你们警察赶紧来啊!民警赶到之后,正准备把翁先生所说的小偷带走,不料翁先生的两个亲友赶了过来:“别抓别抓,是自己人。”原来,所谓的“小偷”是翁先生的侄子,翁先生在国外生活多年,这一次回国,侄子已经由小孩长大成年,他竟然没有认出,误会了。

看来不仅是贺知章老先生“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相见不相识”啊……长大了也认不得了。

大人认不出孩子,因为孩子成长变化大;孩子认不全大人,因为在他们眼里所有亲戚都只分男女。

珠江时报:独二代子女多“六亲不认” 宗亲称谓在消失吗?

说是最近一所小学四年级的老师给学生提问“如果你妈妈只有一个妹妹,请问你爸爸的连襟的外甥是谁?”不料学生们的答案是五花八门,张冠李戴的称谓令老师哭笑不得。一名8岁女孩说,自己亲戚中不管是爸爸那边还是妈妈这边的,凡是男的一律叫叔叔,女的全部叫阿姨。不少人也很感慨,独生子女生下的第二代已经没有什么亲戚了,一些宗亲称谓也正在慢慢消失。再这样下去,以后的孩子估计“六亲不认”了。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