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血型论的说法,O型血的人记住一件事,不是按时间来的,而是各种感觉,如味觉、触觉,或者只是若干支离破碎的画面,这是我们这种O型血人记忆的线索。
所以贵阳,这个我出生并长大的地方,每次一提起,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一碗肠旺面,只有这玩意儿,离开贵州就根本吃不上那个味道了。其实也不过就是一碗猪大肠、新鲜的猪血旺和手擀的鸡蛋面条而已,也不知怎么的就离不了那一方水土,我曾经为此琢磨过一段时间,究竟是手擀面不可复制,还是那一碗红油汤呢?
初中斜对面的巷子里,有一家很出名的肠旺面店,每天都排长队。80年代物质还没那么丰富呢,俺们常吃的都是素粉、凉面什么的,都属于没有肉的那种,而肠旺面才是荤的,有鲜甜的汤、软烂的大肠、嫩滑的血旺、熬猪油剩下的渣俺们叫脆哨的,都是荤的,吃起来那叫一个愉快啊!我其实很不喜食下水,肠旺面里的大肠是例外。总之,那个年代,难得去吃一次,要排好长的队,远远看着,就开始咽口水了。
我最爱那口感独特的面条,劲道足,弹性好,出了贵州再难一见,百度上这样写“肠旺面所用的面条为手工鸡蛋面条。制作时用上等面粉500克,加入4个鸡蛋、少许食用碱及适量清水,经反复揉搓制成水调面团。然后将面团放在特制的案板上,经反复折叠挤压制成薄如绸缎的面皮,再用豆粉作扑粉撒在面皮上,将面皮折叠起来切成细丝状。整个操作过程有‘三翻四搭九道切’之说”。想来确实不易,一般家庭更不会如此大费周章,现在的贵阳街头,再红火的肠旺面店也就基本上只营业到中午两三点就收档,大概也是因为面条没有了。
年少时我的零花钱很少,而每天要在外解决早午两餐,又要买书,轻易是吃不起肠旺面的,非得要考试成绩真的不错才能给自己找个理由去排一次长队,所以我每每想起学校对面那条巷子,永远只记得有一次,是初冬的早晨,太阳跟个咸蛋黄似的挂在山边,穿得还没那么臃肿,但排队时已可以看到人们呼吸出的白雾,好不容易轮到我,端着一碗坐在小店窗前,阳光有些许暖意,我认真地吃着那碗面,豆芽好甜,汤一点儿也不剩。奇怪的是身旁坐了谁,完全不记得了,年少时我是不能单独吃东西的,所以那个早晨,身旁究竟坐着谁,这么多年努力回想,都始终想不起来了,唉,但愿那不是我心仪的男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