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3 韦波读报
《新华日报》:9省市试点跨省就医即时报销。
2015年扩至全国。我国的基本医保体系已经覆盖了95%以上的人口,但对于异地就医的人来说,想实现即时、足额报销还不是件容易的事。目前,各地正在推行省内异地就医即时报销,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已在安徽等9省市实现这一目标。到2015年,我国将全面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报销,初步实现跨省就医即时报销。
很多年前就有群众呼吁医保异地报销了,但时至今日,异地就医报销依然是个难题。按理说,在互联网发达的今日,全国医保联网已不是什么难题。我们买火车票什么的都可以做到全国联网、异地买票,那为啥医保就不能呢?是不能为还是不想为?
如果早日实现异地就医可以进行医保报销,对于广大在外务工的农民工来说也会早日受益。毕竟,全国大约有2亿农民工,这些生活在异地的漂泊者,谁能保证他们不生病,不会住进医院呢?而受医保报销限制,他们要么必须回家就医,要么就必须完全由自己掏腰包支付医疗费。
所以,尽早实现全国医保联网、异地就医实报实销是当务之急,这样才能使群众真正享受到医保带来的实惠。
好政策需要完善落实,而对艺术来说,没有真切的视角,是难以创作出令人信服的作品的。
《中国青年报》:朝鲜画家笔下的中国。
日前,一批谙熟画技却从未到过中国的朝鲜画家,画起了他们不熟知的“大裤衩”、“鸟巢”、“水立方”。在这些画面中:“大裤衩”们被绘制得惟妙惟肖,可围绕着这些熟悉景物的,却是“蓝海洋”“金麦浪”,在卡拉OK放歌的,也是穿着绿军装的人。
其实又何必嘲讽那些因客观原因只能临摹、无法写意“北京”的邻国画家?我们自己不也经常闹着同样的“混搭”笑话吗?不少国人在描写自己似曾相识、却未必真正了解的海外百态时,常常也是如此:对人家的“地标”、静物,基础设施,法律条文等,常常能勾勒得像模像样,但说到更深入的文化内涵、民族特性、法律精神、社会面貌,却往往云山雾罩,只能自以为是的进行所谓解读。
朝鲜画家笔下的“大裤衩”,并不像“真北京”,同样,一些国人绘出的“混搭西洋景”,当然也未必是原汁原味的海外世界。我们与其五十步笑百步,不如认真作好自己的“画”,多下点真正了解外面世界的功夫吧。
《都市晨报》:星巴克在中国一杯应售十元。
星巴克在中国的“暴利”近日颇受关注。成本不足4元的星巴克中杯拿铁咖啡,在中国一线城市卖27块一杯,比英国贵将近3块,比印度孟买则贵了几乎一倍。上海咖啡行业协会会长王振东表示,按照人均收入对比,星巴克在中国售价应在每杯10元左右。
成本4元的咖啡卖到27元,接近7倍的利润,当然是暴利。尽管后来有专家说,所谓咖啡成本还应该包括员工工资、门面店铺租金等成本分摊。但不管怎么说,利润高达7倍似乎总撇不开暴利的质疑。
但问题在于,很多消费者似乎不太在意。因为不少人来星巴克消费,看中的是在享受咖啡的同时,感受消费的环境、情调、音乐等等全过程。虽然把这些价值全部算进去,也不该是7倍利润,但他们还是会一脸无奈地问你:不到星巴克,还有哪里喝咖啡感觉更好呢?
这就叫无奈呀。假如有一天,我们的产品到了国外,也能让老外发出“尽管黑心暴利,我也不离不弃”的感叹,那该多拉风啊!所以,打掉星巴克暴利的真正利器应该是竞争对手——我多希望,今后能横扫“星巴克暴利”的是咱本土企业啊…
甭管什么企业,一味贪图暴利难免遭受非议,所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老话切不可忘,但不长记性的还真不止一个。
《华西都市报》:工厂倒闭老板跑路?
“黄鹤”录音蔓延成都惹怒温州商人。“温州最大皮革厂倒闭了,XX蛋老板黄鹤吃喝嫖赌,欠下了3.5亿,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我们没办法,原价都是两百多、三百多的钱包,现在统统只要二十块!…”近段时间,“黄鹤录音”在成都大街小巷火了。而这些宣传广告也惹毛了“黄鹤”的同乡们。四川温州商会认为,这则虚假录音广告损害了温州商人形象,将在全国范围进行一次打假行动。
把曾经的“老板跑路”当成如今推销三无产品的广告语,不是摊贩太有才,而是摊贩利用了人们对“老板跑路”的痛恨和对员工遭受“老板跑路”之害的同情心理,利用善良做恶事。这不仅违反了《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而且确实严重损害了温州商人的整体形象,工商部门应依法打假,决不能让不良法商贩坑害消费者。当然,广大消费者也要睁大眼睛,别被“老板跑路”之类的鬼话给蒙骗了。
《光明日报》:南京一书店推出“裸体阅读” 用书遮私处。
近日,南京一家书店在店堂内举办“裸体阅读”图书展。图片主角是两名长发裸体女子,她们在书店内“裸体阅读”,手里的书恰到好处地遮住了敏感部位。这几幅图片一经媒体爆出,就迅速占据国内几十家网站显要位置。
互联网时代就是“酱紫”,谁成功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谁就掌握了先机。这条新闻无疑就是其中之一,当然它也引来了大批网友的“围观”,在他们唇枪舌剑的同时,也牢牢记住了“大众书局”这家出版商。
问题是,大众书局在书店内举办的“裸体阅读”,表面上是冠以艺术之名,实际上是在行广告之实,虽然吸引了“眼球”,但却丢失了“节操”。常言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话虽有些绝对,但作为一家著名出版商,为了“眼球经济”不惜“赤膊”上阵,的确有辱没斯文之嫌。
再说了,每天来书店的会有花甲老人吧?会有天真无邪的孩童少年吧?你这么搞顾及了这些群体的感受和对他们的影响了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理应切实为社会大众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说到读书,青葱校园当然是其重镇。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的故事也在变得日益丰富起来。
《潇湘晨报》:13岁男生拿避孕套当着女生吹气球被学校处分。
13岁的湖南大学附属中学初一学生小刚,从医院的免费避孕药具柜拿走数盒避孕套,到班上发给许多同学,还当着女同学的面吹成气球来玩。结果,他被学校记过,张贴的处分上说:“造成资源浪费和恶劣影响。”
这学校给小男生戴的大帽子还真不小:“造成资源浪费和恶劣影响”。虽然拿免费发放的成人用品并不可取,但学校也不能无限吹大“资源浪费”的气球吧?小男孩当着女生的面吹避孕套玩,又是多大的“恶劣影响”呢?这顶多不过是少年的恶作剧罢了,再配上“恶劣”二字,如此份量的处分标签,太过成人化和沉重了吧?
爱的教育、科学的教育、人性化的教育,才是学校教育的主流。在这件事上,学校何不以此为契机,正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性的问题、学会互相尊重呢?手挥大棒一罚了之的做法,既过时老土又收效不良,还是赶紧改了吧。
《华商报》:男子坐牢23年回家发现房子被卖掉。
23年前,陕西宝鸡村民贾新德因抢劫被判刑。不久前他出狱后,却发现自家老房子不见踪影,打听才知,房子被当地乡政府于1993年以900元价格卖给了邻居,其户籍也于1996年被注销。
未经同意,就擅卖他人房屋,这涉事乡政府的做法很不对头啊。我国司法明确规定:对罪犯的权责界定,遵循“克减明示”等原则。意思就是,如果法律未明文对罪犯权利作出限制、剥夺,那么罪犯应享有这些权利,就算他因为监禁无法行使,也不影响其权利主体资格。贾新德在服刑期间虽然失去自由,但他的财产权未被剥夺,仍受法律保护,涉事乡政府凭什么擅自做主卖人家房子呢?
现在,当地乡政府给了贾新德500元救助金,派出所也正为他办新户籍,但这是该做的,更难以代偿既有过失。依据法规,当地政府有必要返还其财产,无法返还的部分,则应估价赔偿,或在充分磋商的基础上,给他重建居所。
其实谁都会犯错,关键在于怎么改。
《重庆晨报》:7年,两位老人的自我救赎。
7年前,重庆市忠县两位老人的一次无心之过,烧毁了一片山林,法院判决两位老人种树补过。7年过去了,当年被烧毁的那片山坡,如今已重披绿色。两位老人不仅种了树,还自愿做了7年的护林员和森林防火宣传员。
7年前,对于两位老人粗心烧毁山林,法院判决补种树苗一事,媒体非常关注,并且称之为“史无前例”。社会舆论也高度赞扬这种柔情化的判罚和人性化执法。7年过去了,在山林绿海之中,两位老人完成了自我救赎,也为七年前信任他们的法官和社会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近几年来,服刑期满人员再次犯罪的新闻常能看到。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判罚植树”就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对于过失犯罪或犯罪情节较轻者,我们可以选择通过进行人性化的判罚,令其弥补过失,反省自我,为社会做出贡献。法律的维护,不仅可以在高墙内进行,也可以在社会监督下的高墙外通过社会义工等形式进行。高墙以外的执法,其实可以使服刑者更好的在服刑期结束后融入社会,完成自我救赎。期待今后这类佳话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