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31韦波读报
重庆时报:领导要大些,宁国民政局官网现疑似PS照。
市民自愿捐款被叫停,只捐几个人对其他人不公平!说是最近在安徽宁国,有网友想给当地3名困难群众募捐,但是却被民政局约谈叫停。理由是宁国市有2000多人需要救助,你们这次活动只为3个人募捐,“这对其他人不公平”。随后有网友在宁国民政局官网上发现一张疑似PS图片。说是民政局领导陪同当地副市长看望百岁老人,但照片中,领导图像被放大而且身体悬空,老人只能蜷缩在一个角落里。
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作为民政部门即便不愿意帮忙,也应该乐观其成,但是却滥用自身对民间慈善的规范、监管权利,以所谓“只帮助3人对其他困难者不公”为由叫停,逻辑很是荒唐。
首先,选择谁作为自己的救济对象,那是人的自由,而每个人也都有接受组织或个人救助的权利。这样的权利,民政部门是无权干涉。不管官办还是民办慈善,目的就是让每个困难成员都有获得救济的机会,而不是为了所谓的结果公正,而放弃逐个改变现状的机会。
其次,不少地方对一些民间募捐之所以抵触,不外乎认为这是露了自己的丑,揭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伤疤。公权没有救助或者救助不到位,不得不靠网友伸出友爱之手!但是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和政绩,民政局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也不让别人帮着解决,难道让所有困难群体都过得惨兮兮的,才是合理的吗?这样的做法不但越权、侵权,而且缺德。这不只是对民间慈善的伤害,也是在需要帮助的困难病人伤口上撒盐。
毋庸讳言,目前我们的保障层面和救济水平,政府救济阳光难免有照不到的角落。但是面对“2000多人需要救助”的现实,是让这些人都得不到救助更“公平”,还是以开放姿态接受民间慈善让一部分人先被救起来呢?答案不言自明。
民生是最大的社会问题,还有什么比等钱救命更重要呢?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应该只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而是真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的行动当中去。本来就必须为人们服务的公权力决不能因为一己之私,随意干扰和伤害民间慈善。
再说因为网友不满被“扒粪”连带出来的PS照片,当地宣传部门承认确实PS,但强调领导当天确实去现场看望了老人,只是因为拍摄角度问题,工作人员没有办法把所有领导都拍到一张照片里,所以就把两张照片合二为一。没想到穿帮了!你看,叫你们突出领导,你们就是这么突出的吗?这下真“突出”,突出到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京华时报:拆迁户问“您贵姓”,惹恼信访办。
说是最近在北京丰台区花乡政府的信访办,一家企业负责人想为拆迁的事讨一说法,刚问了句“您贵姓”,没想到工作人员勃然大怒:“你问我干嘛呀!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先问我,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我姓什么,跟你反映问题有关系吗!”
不过是一句透着礼貌和尊重常用的客套话,居然惹得信访干部勃然大怒,还被痛斥“最起码的常识不懂”呢?到底是谁不懂常识?人家一个问候到底触犯了哪门子“常识”了?或者说,这个干部所谓的“常识”跟我们理解的不一样?我是高高在上的领导,你不配问我姓甚名谁;你问我姓什么是不是打算不满意将来好投诉我啊!推卸责任!
有些干部虽然嘴上自称“公仆”,但实际内心深处,却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仆人”,更从来没有把群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和服务对象。什么“宗旨意识”,什么“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统统都是说说而已。我手里有权,就高人一等;老百姓来办事、反映问题,就是“有求于我”,你就得低眉顺眼看我脸色行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成了某些干部和“衙门”的常态。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就敢先问我姓什么,不教训教训你让你有点自知之明、摆正自己的位置,又怎能体现出我的身份和官威呢?
其次,某些干部跟群众隔阂,有时候不知不觉下意识把群众当成了潜在的“对立面”——那是,对部分不明真相、别有用心的群众,必须要多长个心眼。他来上访的,为什么要问我姓什么?是不是在我这里得不到明确而满意的答复,就可以投诉我?难道他不知道,我们这些信访办和工作人员很多时候就是个摆设,顶多起到点“踢皮球”或者“二传手”而已?你还把我们真当佛了!让信访办来解决所有矛盾,那怎么可能呢!你问也是白问!去,找隔壁管拆迁的去。。。“踢皮球”一幕再次上演。
为什么有些干部自以为是、高高在上?为什么有些地方政府工作效率低下、不拿群众的事情和利益当回事?类似现象的病根到底在哪里?在于管理方面的原因、体制方面的原因等等。分析再多也不让动真格:哪个干部不负责任,就追究他的责任;哪个干部不称职,就让他走人。当官不为民做主,让他回家卖红薯,看他有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这时候才是真需要不换思想就换人啊!
人民日报:医患关系从哪里攒起信任。
说是最近广州医生被殴重伤,浙江温岭杀医案造成1死2伤,江西南昌一护士被劫持,连续发生的恶性袭医事件,让医患关系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原本相互依存的双方,是怎样的“仇恨”引得患者持刀相向?
要说近些年,对医患关系的讨论已经不少,舆论一会偏向对医方极不负责的批判,一会又倒向对患方动辄诉诸武力的谴责,但是很少有人从整个社会的大系统来认知医患关系。
医患冲突为什么屡禁不止而且还酿出人命?如果把它放到整个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我们会发现,医患个案的矛盾冲突,都跟当前的社会结构和心理结构有很密切关系。从社会结构来说,收入差距扩大,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加上“看病贵、看病难”,无疑会加剧医患之间的总体紧张关系;心理结构上,人们对公正和秩序的焦虑,尤其是偶发性的个案的放大,向社会传递、营造出医患关系不和谐的负面情绪,很容易让一些人判断错误走向极端。
因此,解决方案首先应当着眼于平息怨愤、不满,促进谅解、合作,构建信任、互利,而不是为更深的结怨或纠纷添柴加火。什么配保安、警察进驻都只是治标做法,要想获得长久和谐,只能从构建医患的信任关系上下功夫,重塑信任。首先要明确,医患关系恶化,但是“恶化”到什么程度,是不是说我们现有解决渠道都完全失效了?没有严格的调查统计,仅凭个案判断想对策,都可能是轻率或误导的。
其次要创造更多的沟通机制,让掌握专业知识的医生跟患者真诚对话,沟通交流,建立起像非典时期那样守望相助、并肩战斗的医患关系,医疗条件是客观的,但每个人努力程度却能够弥补客观的不足,情感上鱼水交融。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绝对没有医患纠纷和冲突。实践表明,化解这种纠纷和冲突,根本上还依赖于有一套取信于民的诉求表达和纠纷解决机制,把激烈的利益冲突导入理性平和的法治渠道,构筑和谐对抗病魔的医患新关系!
重庆商报:民警调录像捉贼,小偷郁闷,有监控不早说害我白演这么久。
说是最近一天上午,在山城重庆一家电脑专卖店丢了一个移动硬盘。店员眼疾手快,抓住一个嫌疑男子。但是这男的打死不承认自己偷了东西。双方争执不下,报警之后民警赶来后,调取了店里的监控录像,没想到一听说看监控,嫌疑男子愤愤然大喊起来:“有录像你不早点拿出来,害我白演这么久!”最后该男子被行政拘留五天。
早知道你就会不偷吗?不见得。明知道是违法的事,只要没有人管就胆大包天,照做不误。这样的逻辑听起来很可笑,但是现实中又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潜意识呢?没警察,红灯算什么?没隔离栏,双黄线算什么?没人看见,随地吐痰又如何。。。。
缺乏自我的约束,非得要别人管着自己才遵守规矩。这叫什么?这叫找虐!只是有些人找的还不是一般的虐。
人民日报:司机玩手机上瘾,交警检查不停被告诉“等一下等一下”。
说是最近在有交警巡逻时候发现,高速公路紧急停车带有一辆打着双闪的车停在路边动也不动。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上去一问警察大跌眼镜,司机紧急停车居然是为了争分夺秒玩手机游戏!交警只好说“把你把证件出示一下。”“稍微等一下。”交警再问,得到回复“等一下等一下”,前前后后劝了10次……
兄弟,游戏可以等待,玩过可以重来。但是危险却不能等待,生命也不能重来。。。还是安全第一啊。。。顺便问一下,什么游戏这么着迷?
有人沉迷电子游戏,有人沉迷现实游戏。
成都晚报:女子分饰24个角色与40名男子谈恋爱,诈骗上千万。
说是在台湾,有一个今年36岁的女子,曾经是诈骗集团主要成员,出来之后自立门户。最近短短的3个月时间,她1个人分别装扮24个角色,骗得40名男子上当受骗,诈骗得手上千万新台币,被称为“史上最强爱情女骗子”。据说该女子的因为业务实在太好,不得不聘请2个助理帮忙,还把每一个诈骗个案的剧情进度记录在案,随时调用,以免穿帮。。。
真是太有才了!为啥不去拍微电影呢?一个人全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