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一村民投资百万改河道,目的是让下游几百亩农田和荒地不再被淹
此等“土豪”才是群众欣赏的
平果县旧城镇有一条小河,因多年淤泥沉积,小河变窄、变浅了,每年雨季到来,极易发生洪灾,将下游的几百亩农田和荒地淹没,农民无法耕种。当地一名村民在回家创业后,在租下一片荒滩的同时,投资了100多万元改了河道,雨季再来时,几百亩农田不再受淹
1
回家创业遭遇河道隐患
回乡创业的老板姓李(应当事人要求不具名),是平果县旧城镇龙贤村人,在南宁做建筑工程生意已有二三十年。2011年3月他回乡创业时,见村里有一片荒滩和农田常年泡在水里,便向村民租了下来,用来搞种养基地。但他在考察流经荒滩前的那条河时,有些犯愁了:早些年,这条小河流水很急,河水很深,但由于常年发生洪水,如今河道里早已积满淤泥,变浅了。淤泥还向河床“扩张”,周边杂草丛生,逢到洪水,洪水漫过河床,将下游的农田和荒滩淹没。
这条小河是从山上蜿蜒而来的,宽有3米多,有1米多深。在流经村前的农田和荒滩,特别是穿过公路一侧时,它已经不成河了。“不成河流的地方约有一公里,如果把这段河流改道,挖深河道,拓宽河床,也许能解决泄洪的难题。”李先生说,几经论证,他请来100多名民工,并动用钩机,开始修筑河道。
2
建围墙更便宜但他选择修河道
见李先生修筑河道,许多村民非常不解,都说他有钱没处花。
村民的话也不无道理。如果李先生用水泥砖在种养基地周围砌起围墙,是可以将洪水挡住的,基地内的动物及植物也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围墙的投资也没有这么多,顶多二十万元。但李先生却认为,只有改了河道,才能标本兼治,不但自己投资的种养基地不受威胁,下游的农田和荒滩也免于水淹。
施工不久,旧城镇国土所便前来查看,担心河流改道,挖宽河床会毁坏农田。结果发现,此举并未毁坏农田,加宽的部位是原先淤泥淹没之处,位于荒滩一带,且挖深河道后,也便于泄洪。
当地农林水利等部门也来到现场,对投资修筑河道的行为表示认可,并笑称他为国家分忧。11月18日下午5时,旧城镇国土所有关负责人回应说,李先生改了河道,只要不在河道上方建房子等建筑物,应是允许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改河道的确能有效进行排洪,让下游的农田不再受淹。
3
顺便砍竹消除交通盲区
河流被改道中,有一处地方要经过村民们种在离公路几米处的一片竹子。李先生与村民们沟通,提出要租下他们的竹地。村民们同意了。
租下竹地目的是砍掉这片竹子,这排竹子靠近三级公路的拐弯处,且位于村口,挡住过往司机的视线,每年在此发生的交通事故不少。“每次开车回家,见到这些竹子挡住视线,我都不舒服。现在,趁着改河道,我干脆把它们砍掉。”李先生说。
此后,拐弯处的视线开宽了,交通故事也少了。事后,旧城公路养护站对改河道、砍竹林的做法表示赞许,称李先生在方便他搞种养业的同时,也无意中做了一件善事。该站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此前,他们也想跟村民协商如何砍竹子,但涉及众多村民的荒地,确实难以处理。李租地砍竹,一下子解决了这一问题。
11月14日下午5时,南国早报记者在此观察,发现该弯道几乎是45度的角,而原先被砍掉的竹林,则位于拐弯的中间,恰恰是挡视线的关键之处。现在,竹子被砍后,开车的视线明显开阔了。
4
400多亩荒滩变良田
14日下午5时,村民黄先生带着南国早报记者来到这条河流边,改道后的小河从李先生的养殖场大门经过,沿着公路一侧延伸而去。
河水深有四五米,而河床也有五六米的宽度。小河的三面用石头和混凝土砌起来。在养殖场的右侧及后侧,有他租下的农田、山地,也有村民耕种的田地。黄先生说,李先生租了村民的200亩荒滩和田地,另外的200多亩农田则是村民们自己耕种的。改了流向的河道是在去年3月完工的,从当年开始,村民开始在此耕种了,每年的两个雨季,这一片的农田和土地不再被洪水淹没。
像黄先生一样,其他村民也称赞小河“改造工程”。他们说,现在,下游这截河道平均宽有5米,深有3米,每次发洪水,它都能很好地泄洪,“我们种的稻谷等农作物从去年3月开始就不再被淹,一些荒地也能耕种了”。
现在正是秋收季节,李先生的种养基地及村民的土地上,是一片片金黄的稻谷。旧城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年,李先生回乡创业,建设家乡,他们非常支持。从目前村民耕种的农田不再被洪水淹没的情况来看,他此举有积极的一面。
(记者 莫义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