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4韦波读报
中国新闻周刊:戒烟门诊告急:与烟草对抗的最后战场会消失吗?
中国烟民超3亿居世界之首,约46%的人每年都尝试戒烟,只有不到3%的人能坚持戒烟一年以上。靠自己戒烟成功率仅有1%—2%。戒烟门诊是戒烟最有效途径,半年内成功率可提高到40%以上。然而戒烟门诊却岌岌可危……
吸烟危害健康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那么烟民是不愿意戒烟,还是想戒烟却戒不掉?
统计显示,约46%的人每年都尝试戒烟,但只有不到3%的人能够坚持戒烟一年以上。专家表示,一个人完全靠自己戒烟,成功率只有1%至2%,而在医生的帮助下,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半年内的成功率可以提高到40%以上。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具有独特的发病机理。如果单纯靠毅力来戒烟的话,十戒九败。而通过戒烟门诊,成功率会提高3-4倍。
戒烟门诊是帮助烟民戒烟的最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多种因素,愿意前往戒烟门诊寻求戒烟帮助的吸烟者非常有限。自1996年北京朝阳医院在全国开设第一家戒烟门诊以来,北京名义上有19家医院开设独立戒烟门诊,但其中一半已名存实亡,在全国的戒烟门诊中,真正在独立苦撑的还不到20%,这背后是戒烟门诊的宣传不足,自费治疗费用相对高昂,缺少专业性的戒烟技能和技巧指导,宣传知晓率低等诸多原因,还有吸烟者不认为烟草依赖是一种疾病等认识上的误区。
在公众戒烟意愿不强、社会缺乏控烟氛围的情况下,单纯的戒烟门诊效果并不好。有专家指出,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与其浪费纳税人的钱,不如趁早取消戒烟门诊。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戒烟门诊普遍面临窘境,废除之声甚嚣尘上。戒烟门诊到底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呢?戒烟门诊,并不只是“戒掉”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以全社会之力来治疗一种举国之疾。戒烟门诊和戒烟一样,推进过程必将循序渐进且充满痛苦,希望,折磨,挫折,怀疑,反复。
目前,我国仍缺乏一个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同时对于戒烟门诊的宣传力度仍欠缺。戒烟门诊存在的价值还没有被多数人知晓和认可。
当烟草行业税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远远不能负担吸烟造成的医疗、劳动力损失等社会支出之后,在看得见的利润和没有质感的疾病防控之间,决策者该如何选择呢?
新快报:内地港人不堪高物价选择“回流养老”。
说是以前,不少香港人揣着“内地物价低、港币值钱、空气好、住房宽敞”的颐养天年梦搬到内地。但是,随着人民币升值、内地房价物价上涨,一些港人生活日益拮据,选择踏上返港之路。几位在深圳养老的香港老人表示,原本计划好够花30年的养老积蓄,现在10年就用完了。
这不,今年,80岁的香港老人陈婆婆告别东莞,回到了香港的老人院。据香港工联会内地服务中心副主任介绍,香港老人从内地回流养老近年来有增长趋势。2011年仅广州、深圳、东莞三城市他们就帮助超过200个原在广东居住的老人回流香港养老。
当初不少香港人选择到内地养老时,都带着相对丰厚的积蓄,怀揣着“内地物价低、港币值钱、空气好、住房宽敞”的颐养天年梦。但是,随着人民币升值、内地房价物价上涨,一些内地港人年迈体弱多病,生活日益拮据,选择踏上返港之路。
物价飞涨是内地养老香港人回流的首要原因。06年100元港币能换108元人民币,在香港喝早茶要几十块港币,在内地只要十元左右人民币,在内地的生活成本约为香港的1/3。如今100元港币只能换79元人民币。当年是香港人跑到深圳来买菜、做衣服、买日用品,现在反过来了,深圳人都爱到香港买东西。
香港政府统计处2011年初的调查数据显示,当时在广东居住或长期逗留的65岁以上香港老人约有4.6万名。
今年10月1日,港府正式实施“广东计划”,让选择移居广东并符合申请资格的香港长者,不需要每年回港定居60天,也能领取香港政府派发的每月1135元港币高龄津贴。截至上个月,港府已收到约1.3万份申请。
随着港府对于高龄人士的公屋供给逐渐充沛,医疗保障设施更加良好,老人们就近养老的可能性更大,估计会有更多老人选择回港养老。
中国经济周刊:广东江门:一家闹市加油站的搬迁难题。
说是闹市区的加油站在方便用车加油的同时,也带来安全隐患。这样的加油站搬迁,牵涉到多方利益如何协调;不搬,又影响公众安全。这个难题,同样考验着广东江门市新会区政府。
在江门市新会区闹市区一条单行线上,有4所小学大约2万多名师生,每天都要从这条宽不过5米的路上往返。而在这条必经之路上,有中石化的一个加油站。每天早中晚,这个路段都人满为患,加油站和附近道路俨然成了临时停车场。不少人等孩子的时候,不顾身边就是加油站,随意打手机、抽烟,还有摩托车不时启动打火。这些爆炸隐患,长期威胁行人的人身安全。
有家长说,当初开车送孩子上学,发现学校隔壁有个加油站,还很高兴,以后接送孩子加油方便多了。但是随着6年前看到上海浦东一油气站发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30多人受伤的新闻之后,家长们再也坐不住了,联名向政府要求加油站搬迁,排除这个埋在近万名学生身边的“定时炸弹”。
但是让城区政府为难的是,这个加油站1980年就建成了,当时周边还没有学校也没有居民住宅,而且各种安全生产证照齐全,安全标准都符合国家要求。现在后建的学校和不遵守安全规则的家长带来的隐患,历史原因造成的危险你要求加油站去改正,凭什么?人家乐意吗?
不乐意,加油站明确表示,因为这里效益好,一个站等于别的地方两个站的销售,这块肥肉政府怎么补偿?他们不能轻易搬迁。
在当地人大代表多次提案过问下,新会区政府曾经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解决加油站搬迁问题,跟中石化谈条件。最后因为新加油站的土地一直无法落实,几年来没有太多进展,加油站搬迁遥遥无期,家长们抱怨不已。
但是加油站认为,搬迁要合法合理。尽管中石化是国有企业,他们也还要对投资者负责。经济效益不得不考虑。更何况加油站一年一度的安检中,他们都符合国家标准。
等待不能改变安全隐患。在谈判过程中,新会区政府和加油站以及学校都采取不少措施,加强管理,高峰期停止加油,呼吁家长遵守安全规则等待。最近又新开辟一条道路缓解当地的交通拥堵,缓和加油站附近的人流车流,从而减少安全隐患。
但还是有家长愤愤不平:一个威胁上万师生家长安全的加油站不但长期无法搬迁,有关部门最新处理意见居然是专门修一条分流的路。纳税人的钱就是这样用的吗?但是政府认为,企业如果各方面都是符合规定的,政府也不能动用自己手中的公权力让它搬迁,那是违法的。
中国新闻周刊:一辆新车一座毒气室:“毒汽车”来袭。
说是车内空气污染,已经是被世卫组织明确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更被美国列入人类健康五大危害,但是在中国,让人唏嘘的是:国家标准过低,权威检测缺失,监管空白,消费者频频被“踢皮球”。有人认为这是国家有意为不争气的汽车行业技术升级争取时间。人们不禁要问,乘用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到底什么时候能出台呢?
2002年,北京车主因车内气味刺鼻起诉道奇公羊,法院判决经销商补偿3万元;同一年,因怀疑车内苯中毒造成妻子丧命,北京男车主起诉铃木奥拓;2003年,奇瑞QQ被疑导致儿童患白血病,陈某走上上诉之路……有媒体总结出国内十大车内空气污染投诉案例,个个令人触目惊心!越来越多的车主们认识到:开新车就像住新房,得先消毒才踏实。
于是一辆新车等于一座“毒气室”的传说不胫而走让人不寒而栗。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此前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空气监测中心曾经对200辆车进行检测,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如果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来评判的话,近90%的汽车都存在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超标问题,而且大部分车辆甲醛超标都在五六倍以上。有毒的不仅是新车,旧车也不乐观。事实上,没有异味或是异味较轻的旧车车内空气质量也不是很乐观。而且相较于低档车,豪车车内空气污染更严重。
但令人唏嘘的是,虽然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在国外已经被明确是人类健康的大威胁,但在中国,因为被国内汽车产业发展所限制,纠葛博弈了八年才出台了国内首个车内污染评价标准,而且还只是推荐使用,不具有监督和执法作用,更谈不上对车企形成威慑力。而且标准当中的要求比欧美发达国家低了很多,有些差距还很大,比如甲醛标准就比美国整整高出5倍。标准定得低,基本上是为现有汽车产品达标量身打造。有业内人士坦言,如果采取强制性标准,有可能会对水平较低的企业造成“灭顶之灾”。
事实上,车内污染问题频发成为中国特色问题,国外早已把车内空气质量与办公、家庭空气质量纳入体系严加管理。德国几乎无车内污染投诉;澳大利亚把车内环境与室内环境并列;日本有专人进行感官评价。
最新消息是,目前环保部门正准备对《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进行修订,预计2015年将出台乘用车内空气质量的强制标准。只是,汽车空气的春天真的能来吗?
当“毒汽车”来袭,如何让消费者不再受伤,有赖于大牌车企的一颗有担当的心,不随波逐流。更有赖于严格的标准、权威的检测和有力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