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文简体 > 专题 > 笔尖走世界 > 韦波 > 文章 > 正文

寒门子弟需要更多的上升通道

2013-11-26 10:06:23来源:韦波网络编辑:孟宪静

20131126韦波读报

南方都市报:寒门子弟需要更多的上升通道。

说是最近,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六所大学发布消息,明年由清华大学领衔,“六校”将共同实施自主选拔“自强计划”,面向全国贫困地区的中学招生,农村户籍考生优先。按照往年的做法,这些学生最高可获60分的降分录取优惠。

早在2011年,一篇题为《春天已远:农村学生在大学里的比例浮沉》的报道在社会激起了强烈反响。报道说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至2011年,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仅为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占17%。“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成为我们心中难以掩饰的痛。

毋庸讳言,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经济社会急剧转型,越来越能接受知识改变命运、奋斗塑造人生的观念,激烈变化成为常态,没有改变甚至变化缓慢都显得那么不可思议和难以理解。但矛盾的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底层群体上升的理想却又不断遭遇挫折成为不争的现实。因此才引出教育部教育扶贫决定,高校对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的“自强计划”正是其中重要部分。

寒门子弟上名校难,跟他个人智商和有没有努力没有必然关系,根本上取决于教育资源的分配和高校招生政策。因此,作为制度之下的一些利益受损者,制度给予一定的补偿是必要的。而且从社会进步的角度上看,提高名校农村生源的比例,让更多的寒门子弟能够进来读书,让精英教育不再是富裕家庭的专利,有助于寒门子弟向社会精英的转化,有助于上升通道的打开和对流。

社会因人而异发展不同存在不同的阶层是正常的事,但值得警惕和恐惧的是不同阶层之间通道闭塞无法流动,个人奋斗居然无助于改变人生轨迹。由此造成各阶层之间的割裂对立,社会丧失生机和活力,青年无法看到向上的希望。

为什么国考越来越热?为什么最热的公务员职位“七千选一”?为什么中国青年都争当公务员?不外乎因为这一群体已经被固化的利益。而当一个国家青年纷纷涌向不能直接创造财富的行业,对社会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要让青年不失去理想和志向,寒门子弟需要更多的上升通道,青年需要更多的创业机会,通道不被阻塞,机会不被剥夺。这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给予充分关注,并提出针对性办法的原因。改革才是未来的方向。

广州日报:“民间福尔摩斯”又立功,制度岂容再失聪。

说前几天,河南开封农信社招考面试名单及成绩公布。一位考生下载了名单后,经EXCEL高手指点,竟然意外发现这份表格中还有一份隐藏的成绩单“全本”,通过对比,他发现进入面试者中有24人在两份成绩单中的成绩明显不符——完整版成绩单上只有三四十分,进入面试名单之后却变成80多分。而此后开封农信社发布的大幅修改后的面试名单中,被举报的24人全部消失,农信社表示出现这一问题是“委托承办笔试阅卷工作的第三方在成绩汇总时出现技术故障和失误”。

是失误还是此地无银?看来还真是要有民间高手才能硬衬有些部门的粗心拙劣。是群众太聪明,还是某些人把群众想得太笨以至于自己丧失智商了呢?这不由令人感慨,网络时代的传播革命,中央信息公开力度加大,在替公共政务查漏补缺的过程中,民间越来越显示出新生力量的巨大威力。现如今不管在哪里,一个地方事项或公权人物的公开亮相,都意味着要面临群众千万双眼睛的审视、检验和挑剔。常识推断、情感决断、专业剖析轮番上阵,蛛丝马迹显露无疑。所谓“高手在民间”就是如此,全方位的扫描之下,纰漏、建设性意见自然不少。

问题是,民间高手只能是民间作用,对于开封农信社招考的“阴阳成绩”丑闻,如果没有“民间福尔摩斯”的揭发,又会不会有另一种纠错机制能发现这样的集体舞弊行为呢?24名“来历不明”的低分考生最终是不是能笑到最后?“礼失而求诸野”,“民间福尔摩斯”偶然性纠错的背后,又暴露多少环节性制度失灵、流程性的心照不宣呢?

本来,对涉事单位,从逻辑上说就不能过分相信他们的“自查自纠”,不该“下不为例”,而是要严厉问责,处理到位,用制度的刚性去惩前毖后、以儆效尤。遗憾的是,民间高手揭发了,“临时工干的”、“技术失误”等智力含量不高、明显有悖常识的托词借口,在屡屡引发舆论哗然的同时,却总能次次在很多地方轻松放行,平安无事。太多监管部门“青光眼”、“白内障”,甚至选择性失聪、失明让他们同事置身事外、无须担责的同时,也坍塌了社会的公信力。才会出现重污染企业成为“科学发展典范”,组织部门赞誉“政治坚定”者上任百天就落马、裸官被调查期间离奇外逃等等荒诞事例频频发生。

看来,我们有必要强化一种共识:那就是监管部门机构的失察就是失职、渎职,也必须要问责。只有这样,监管才能成为高悬的利剑,而不仅仅是温柔迷离的花瓶摆设。

大河报:公车该怎么管?小学生来献策:统一标识。

说是最近,在浙江丽水,小学生提出的“公车统一标识”建议,终于得到官方积极回应:丽江市永胜县把公务车用油漆统一喷涂“永胜县公务车”标识,并写上“严禁公车私用”字样及监督电话。不少人对此竖起大拇指。

一直以来,作为“三公消费”的重要部分,公车消费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公车消费不规范导致的公车私用行为,耗费巨大,被称为“车轮上的腐败”,为社会所深恶痛绝。这极大损害了公共部门的形象,撕裂了干群关系,严重腐蚀着政府的公信力。

但话又说回来,这么多年对公车私用不同的人开出不少的“药方”,像什么安装GPS定位、公车改革货币补贴、夜间节假日“封存”等等。方子不少,但是收效不大,公车私用一直禁而不绝。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平心而论,公共部门内部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不在少数,但很大程度上是“雷声大雨点小”,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能长期坚持的不多。因为这些规章措施都只是“内部监督”,监督来监督去,两头都是自己人,割舍不了的利益共同体关联,最后往往是板子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左手监督右手,谁打谁疼的都是自己人。

再说,除非是那些有明显标识的公车,要不平常普通老百姓谁能看得出来眼前的车子哪个是公车,是哪个单位的公车。即便你怀疑公车私用,你也没有证据啊。乱举报说你造谣怎么办?社会监督无从谈起。

因此,公车统一标识是一种进步,也是公权力的自我约束姿态,让社会监督公车私用获得公开的信息,有了依据,值得赞赏。但是,这次的药方疗效如何还要等以后的实践检验。毕竟,车轮上的腐败关键不是能不能发现,有没有举报,而是发现了举报了到底有没有用,有没有切实遏制公车私用的猖狂?因为再严密的社会监督举报最终都只能通过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得以落实,都是公车私用的既得利益群体,内部监督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把利剑砍向自己和同僚?即便你下得去手,监督处理之后又能否得到体制内被监督者的善意回应和关切。现实说明一切。

因此,“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坚持用制度管权官人管事,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密切干群血脉联系、夯实官民信任基石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珠海特区报:香烟销售回归正常,千元“天价”香烟如今只卖990。

说是最近在珠海,多家烟草专卖店曾经横行畅销的千元 “天价烟”如今“身价”大跳水。这不,不少烟草门店都在显眼处贴上了红色 “禁令”——所有卷烟零售价一律不能超过1000元/条,于是当年的天价烟如今只卖990。当地烟草部门表示,这说明曾经被推上奢侈消费品的香烟在悄无声息间回归理性的正常价格。

问题是以前卖一千多现在卖990就是正常了。再说天价烟身价大跌,商店不敢卖,不是说人家这种烟不好卖或者没人买,只是因为珠海烟草部门刚刚发文件,要求所有卷烟零售价一律不能超过每条1000元,超出的烟草部门将采取措施停止供货。香烟跟食盐一样是国家专卖品,独此一家。人家烟草公司不供货,其他渠道进货你就是违法,经销商们才不得不标990。

问题是,香烟卖千元以上属“天价”,经销就是违规甚至违法,那卖990元就算合法,也就属于正常了吗。难道合法与违法,正常与和不正常之间其实也就是十元钱的距离吗?

按理说,产品定价取决于生产厂家或物价部门,尤其是这种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产品,跟食盐一样都是政府统一定价。但为什么这些“天价”香烟,都是零售商店说多少事多少?批发价每条600到800的香烟,以往零售商却能炒到甚至接近两千的高位。是零售商太急功近利不懂得“薄利多销”的经营之道吗?显然不是。你看即便是“天价”,这些高档香烟的销路依然火爆。

人家零售商自己都说了,买这么贵香烟的都不是自己抽的,抽这么贵的烟人都不是自己买的。买的不抽,抽的不买。问题实质就在于这种烟已经成了一种“腐蚀剂”,让抽的人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体面荣耀甚至骄傲。于是上有所好,投其所好才拉动市场。

可怕的是现在国家反腐风声虽然很紧,却并没有影响到这些高档烟的销售,这样看来,珠海出台才措施迫使“天价”转为“正常”,其实对真正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太多实惠,反倒便宜了那些依靠高档香烟拉关系走门路的人。送一条千元以下香烟不能算行贿,更不能算受贿。

这样想来,依靠政府部门限价让“天价烟”跳水没什么值得欢呼的,千元算“天价”,990就算正常,不过是一场游戏而已。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