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文简体 > 专题 > 笔尖走世界 > 韦波 > 文章 > 正文

二胎政策让“公职人员最受益”吗?

2013-11-27 11:22:13来源:韦波网络编辑:孟宪静

20131127韦波读报

京华时报: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是破冰之举。

说是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指出要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除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外,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中央用党内法规的方式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的就是释放制度的刚性约束力,更是对社会公众关注强烈的三公消费等问题做出了全面规范。

这次跟以前引起社会广泛争议的货币化公车改革方向不同,这次公车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市场化。公车当中像什么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等等大家都能理解,但公众争议的是那些跟职务级别相对应的公车配备,这些公车不仅造成大量的浪费,而且带来很多公车私用、揩公家油、财政支出不堪重负等恶果。改革势在必行!

一边是,养一辆公车的庞大支出,从司机的工资开支,到一年换40个轮胎式的腐败,令人心痛。另一边是,一些地方试行货币化改革,虽然能够有效降低财政支出,但其月补贴甚高的现实,被群众指为权力自肥,同时也仍然难以消除公车照坐的格局。公众对二者都不满意,就在于不能因为开支庞大,就退而求其次。对一切不合理的制度、规定、现象,首先要正本清源,承认合理的,反对一切不合理的。

公车货币化改革屡陷困局,就在于倾向性认定,货币化后的支出低于公务用车支出就是成功,显然这是走错了方向。在这个意义上,中央此次做出规定,切准了民众脉搏,切合了实际需要,堪称一次破冰之举。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公车改革的艰难。取消公车并不能一劳永逸,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举措。在各地经济高速发展,公务日程满满当当的情况下,取消公车会不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会不会影响工作的推进?习惯了公车接送的实权领导会不会不另辟蹊径,产生新的权力寻租等等,都需要对中央的决定仔细谋划,未雨绸缪,针对性防范,严格领导干部租车制度,严格公务报销制度、出台严厉惩治办法等等。只有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在发展中不断改进,治理公车腐败才能真正长期有效。

西安晚报:西安市长要求帮扶低收入家庭,让低收入群体生活更有尊严。

说是陕西西安的民政部门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当地部分家庭虽然收入高于低保标准,实际生活状况却很困难,亟须政策扶助。最近,西安市政府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问题。市长强调,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低收入家庭生活保障问题,建立长效机制,下大力气研究、制定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让低收入群体生活得更有尊严。

可以说,西安市政府在物价飞涨,人民群众生活成本不断加大的大背景大形势下,能够主动面对宏观问题,深入困难群体,积极深入调查,发现问题,积极研究对策,出台措施,真正践行群众路线,这种呵护穷人的眼光和持续向下探视和揣度的积极作为,不仅体现了良好的工作作风,更是科学和人性化行政的表现,体现的是组织和体制的温情。

扶危济困不仅是民间的美德,也是政府的行政伦理美德,更为关键的是,穷人任何时候在城市都是绝大多数。站在绝大多数人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和行政,就是走群众路线,就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也就是性价比最高的管理和投入产出。一个城市是否宜居,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与否,不是看有多少奢华楼盘,有多少能够为富人提供的高档地产,而是要看有多少平民能够安居,有多少安居房和经适房,绝大多数人安居才是真安居。

城市不仅是富人的城市,更是穷人的城市,而且主要是为穷人服务的,让绝大多数人能够住上经济适用房,能够获得基本的温饱,能够获得基本的教育,能够获得基本的医疗,能够不为一日三餐和出行而发愁,这是城市应该体现的基本道德和伦理道义。能够给困难群体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是检验城市行政伦理美的底线。

城市管理者对待穷人的眼光有多么慈悲,城市文明就有多高,城市就有多么和谐美好。印度孟买机场周围有9万户贫民窟非法占机场160英亩土地。很多年过去了,即使机场有钱急待扩建,但政府却没有强拆非法贫民窟。因为印度是“穷人的天堂”,政府的城市管理更多的考虑穷人的权利以及穷人的承受能力,对待穷人的利益总是很敏感,虽然城市给富人制造了天堂,但是不能给穷人制造地狱。富人和穷人都是城市的主人,和谐相处是管理者追求的境界。

让困难群体活得更有尊严体现城市反哺温情,关心穷人的城市更有道德温度,“穷人城市学”是一门行政良心大课程,城市的幸福感更要考量困难群体,政府就是要做穷人的代言人,如果更多的官员树立了这样的管理城市的意识,那么行政伦理的美德就会很容易被放大,城市的文明和谐就更有了保障。

华夏时报:二胎政策让“公职人员最受益”吗?

说是自打十八界三中全会提到研究改进计划生育政策,“单独二孩”政策放开之后,不少人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多角度的解读。但是,有一种说法却有点石破天惊:说公职人员是二胎政策的最大收益群体。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关人士解释:一是,一般公民超生最大的后果最大的处罚就是缴纳社会抚养费,就是罚款,其他基本就没什么了,但公职人员不一样,按照规定,超生不光要经济处罚,还要行政处罚,有的还要被“双开”开除公职开除党籍;二是,过去个人和单位的超生责任是被捆绑的,单位只要有一个员工超生,个人要被处罚,整个单位都被连累。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的解体,还存在的单位只有财政供养的公务员机关事业团体了,其他用人单位根本就不管,你也不好处罚。现在政策一放开,公职人员和单位都松了口气。

这话乍一听似乎有道理,但仔细琢磨只能是歪理。为什么?因为过去,老百姓违法生育,只不过被经济罚款;而公职人员违法生育,还会受到党纪和行政处分,这不是政策对公职人员特别严厉,而是因为公职人员在现实中要受党纪政纪约束。允许“单独两孩”之后,公职人员生二孩不再算是违纪,也不再受到处分,都只是按章办事,不是什么特别优待,毕竟别的行业都形同虚设的处罚,公职人员却是被真实管着,现在只是跟别人一样而已。

所以,这样的解读政策,就会误导公众。类比执行,如果消防部门要求抓好防火措施的落实,我们是不是马上可以说,这对有钱人特别有好处,他们是最大获利群体。因为一旦发生火灾,有钱人的损失肯定比穷人大;消防搞好了,他们的财产不是更有保障了吗!还有要抓好交通安全,我们也可以马上解读说,这也是对富人最有利,因为富人的生活质量比穷人好,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他们失去的更多。这样逻辑和思维的解读,如果不是别有用心,那只能是智商有问题了。

但是更有问题的是,这样莫名其妙的解读居然是什么所谓“一接近人保部的相关人士”表示的。借权威的嘴来念歪经尤其需要老百姓多个心眼。计生政策调整好处在哪里,老百姓自己可以思考,可以参考专家解读,跟是不是接近人保部没有一毛钱关系,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

京华时报:最佳医院排行榜,排名越高,患者看病越难。

说是中国哪家医院综合实力最佳?患病求助哪家专科医院最合适?由全中国30个临床专科的1579名著名专家学者参与评审的《2012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最近新鲜出炉,为老百姓按图索骥求医问药提供便利。根据榜单,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位列排行榜前三。

估计这份榜单,八成人都曾经看到过。“全国最佳医院排名,最全最准,替家人收藏吧”。网上到处都是活雷锋啊。。。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表示,期望通过医院排行评比,让老百姓知道最好的专科在哪里,最好的医院在哪里,一旦不幸罹患疑难杂症,寻医问药就会有大方向,可少走弯路,更快康复。

可是,这对老百姓看病真的是好事吗?不一定,遇到疑难杂症、重大疾病,患者担忧的不是找不准最好的医院,而是最好的医院路途遥远,需要车马奔波,而且就算到了医院门口,也是挂号难、就医难、入院难。

比如祖国首都全国人民的北京,这是优质医疗资源最集中的地方,这座城市几乎集中了全国最著名的大医院:治疗骨伤科的积水潭、眼科顶尖的同仁、心血管闻名的阜外,还有301、协和、北大医院……最佳医院榜单上的前三名都在这,而且都是长久以来的挂号重灾区,也是倒号黄牛的发财宝地。不少外地来的患者,等待1、2个月都挂不上的专家号,等待半个月才能拿到的诊断结果。每一次到大城市就医的过程,都堪比一次万里长征。住宿成本和时间成本难以想象。

这样看来,与其说这是“国内最佳医院”的排行榜,还不如说是“患者就医最难”排行榜。因为大城市的所谓好医院,集中了全国最优质的医疗资源,于是也承担了全国患者就诊的医疗工作,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往往是超负荷工作,这导致他们在接待患者时诊断时间有限,增加误诊概率,容易激发医患矛盾。这就是为什么越医改,看病难、看病贵越难解决的根源。医疗资源过于集中,人才培养弥补不了需求缺口,大医院强的更强,小医院弱的更弱。医生被绑在大医院,一方面是体制积弊,培养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让大医院对拿到手的利益问题不愿放手,另一方面,医生也不愿意放弃福利、编制等大医院的保证。这些现实中的障碍,使得当前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问题更为严重。

积弊已久,是畏难而退,继续放任眼下所谓“最佳医院”上榜的现实,还是迎难而上,壮士断腕,对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让患者不再千里迢迢去看病。改革的决心,下得越早,患者就医难的现状改善得就越早。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