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文简体 > 专题 > 笔尖走世界 > 韦波 > 文章 > 正文

保留乡愁写进城镇化

2013-12-18 15:00:48来源:北部湾在线网络编辑:罗娴子

  20131217韦波读报

  人民日报:保留乡愁写进城镇化。说是最近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各类城市的城镇化路径,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还提出“城镇建设要让市民记得住乡愁”。

  也许中国人是穷怕了,物质的堆砌和丰富成为城镇化的首要指标。于是资源不均、生态破坏、城镇人口虚高、“大跃进”式的造城运动等等一直困扰中国的城镇化。一边是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翻了两番,城镇人口由两亿增加到七亿多,城镇化加速发展。另一边,是国家统计局统计表明,2012年中国城镇人口7亿1182万人,但实际上能享受城镇化制度安排的人口却远远低于这个数,这是因为,现有体制下,两亿六千多万进城的农民工大多数受户籍限制,既被统计为城镇人口彰显城镇化政绩,又无法真正享受城里人福利待遇享受城镇化成果。

  因此,李克强总理才强调: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所谓“以人为核心”,就是说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市化,关键就是要让在城市工作,想融入城市的农民工能够在城市里住下来,在付出同样相当的劳动之后,能够享有跟城镇居民相同的福利保障、公共服务。

  以人为核心,除了对人口迁移政策宽松外,还要有文化内涵。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应该是被经济推动的进步,而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遗憾的是本末倒置之下全国性“造城”运动不仅制造了城镇化人口率泡沫,也使得资源、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导致“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让不少人乡愁无所归依。而“城镇建设要让市民记得住乡愁”的提出,实际上是否定了人为造城、大拆大建的思路,也进一步阐明不能刻意追求城镇化率,城镇化率也不应该是地方政府考核标准。

  让追求幸福的方式回归到一种自然的历史进程,让城镇化成为水到渠成的发展结果,这对城镇化的规模之大为人类历史所未有的中国而言,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从“以人为核心”出发,城镇化转向温情的“乡愁”概念,也许,这才是值得期待的未来中国人文化物质生活统一的现代化道路。

  南方都市报:被疑偷衣服遭网上人肉,高中生跳河自杀。说是这个月初,在广东陆丰发生了一起悲剧。18岁的高中生琪琪跳河自杀了。事情的起因是此前一天,琪琪曾经到一家服装店买东西,店主蔡某因为怀疑琪琪偷了店里的衣服,于是把店里的监控视频截图发到微博上求“人肉偷衣服女生”。很快,琪琪的信息被全盘曝光,同学和朋友纷纷指指点点,网上更是一片辱骂之声,这些让琪琪在黑暗与沉默中走向绝路。

  琪琪的遭遇,让我们想起上个世纪20年代阮玲玉的那句遗言“人言可畏”。进入到信息时代,杀人的招数依旧是那么的似曾相识。尽管舆论对人肉搜索底线跟合法性的深入讨论一直在进行,但是时至今日,依然没有能够真正遏制网友在所谓正义的旗帜下继续“人肉”别人的冲动。

  虽然说大多数能成功鼓动起人肉搜索的网帖,基本上被人肉的对象,大都触痛社会道德的痛脚或者有明显的违法嫌疑,从贪官污吏、暴力侵害、小偷大骗到薄情郎负心人。发帖者基本上出于个人利益受损或情感受伤造成的愤怒,响应者更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把人肉搜索当成保护弱者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惩恶扬善的正义之举。师出有名,才更易获得舆论的同情与支持。

  但是,我们似乎忘了,所谓正义是基于发帖人的一面之词,假设北京老外撞大妈没有被第一时间澄清,估计大妈也逃不过人肉劫难,甚至到现在都精神恍惚。这似乎成了一个悖论,虽然法律保护个人名誉和隐私哪怕他真的是犯罪分子,但同时道德痛心疾首的维护者在急于重塑道德体系的巨大需求正义感召之下,借助网络的技术便利,不惜动用人肉搜索无差别杀伤他人,由此形成矛盾。

  虽然人肉搜索的发起者和响应者,更多是希望用网络舆论和道德审判的力量惩戒丑恶,拯救社会风气。在正义的大旗下,不顾他人权益暴露他人隐私,强大又容易先入为主、偏离真相的“网络审判”,一旦误伤无辜后果更不堪设想。

  琪琪的死就很有典型性。同为90后的店主蔡某,因为怀疑偷窃没有选择报警而是网上公开他人隐私求人肉,既缺少法律意识,又对现实的网络暴力伤害没有足够认识;而琪琪宁可求死,也不愿意求助法律还自己清白,同样没有法律意识,同样相信网络世界就是一切,令人扼腕。

  虽然我们祈祷“天堂不会有人肉。”但是恐怕我们依然要活在人肉已成定势的当下网络人间,人肉搜索或者网络审判的威力,甚至也有可能还会因为道德维护的巨大社会需求而有更多作为,发挥更大力量。但是在点击鼠标推波助澜之前,希望你我都要三思。分清法制和道德的界限,同样是我们所追求的法治中国无可回避的命题。

  南方都市报:湖南老人频频自杀,是救助不利还是被边缘化。说是最近,知名公益人邓飞发布微博说,在湖南省桃江县崆峒村,过去8年有5位老人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些老人基本上都是年龄在7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差;子女生活比较困难;得了无法治愈的疾病。由此引发一场巨大讨论。随后,桃江县政府回应说,邓飞所说的5位自杀老人,经调查只有2个被确认是自杀。跟当地抚养救助没有太大联系。

  从官方通报的情况看,也许是舆论担忧有点过度。但这事也让我们不得不关注那些被城市化、现代化所边缘化的农村老人,他们的精神状态是不是被我们忽视,他们最终走向自杀是不是被进步的社会列车抛弃所致,农村还有多少老人跟他们有着类似的心态甚至类似的心理?

  遗憾的是,作为一种极端的社会现象,自杀问题在中国得到的重视并不多。因为缺乏大规模统计和深入研究,桃江县崆峒村的案例是不是中国乡村社会老人自杀的典型。但是从学术上来说,通常自杀的是源自自己内心深处传统社会秩序、价值在现实转型过程中遭遇崩塌、冲击,导致个体严重不适。从这一点上看,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确实对农村老人缺乏普遍关怀机制。

  当下中国,城市化迅猛前行,农村的秩序被逐渐打破。年轻人纷纷涌向城市,产生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负面后果不仅仅是市场造成的贫富差距扩大,还有劳动力外移造成留守老人看护功能缺失,乡村公共空间萎缩。当村里劳动力都去服务城市之后,留下的老人没有依靠,村庄空心化。

  再加上现代化、城市化的特点是养老转向政府和市场。城里有人管,但农村却基本空白。常年在城里的子女不能居家照顾老人,政府和市场的养老又离村口还很遥远,于是无助之下,这些老人,就成了社会转型的牺牲品。

  这再次提醒我们的社会管理者,转型的社会通常都会有边缘人弱者被牺牲,似乎这是不可避免的优胜略汰规律,但是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社会必须要承担边缘人弱者最基本的生存权力。对于这些在空心化的农村中遭遇病痛而无法得到有效医治的老人,对于这些儿女在外却已经不能生活自理的老人,对于这些缺乏嘘寒问暖、精神关爱的孤寡老人,从家庭到政府再到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现代化高速前进固然可喜,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但是不等于我们一定要丢下哪些跟不上脚步的人群。他们也是前进列车上不可或缺的一员。没有他们,未来就没有历史。

  南方日报:“年度最牛政府网站”让谁羞愧?说是最近,辽宁抚顺市抚顺县旅游局网址在网络上被人热传。原因不是因为这个网站办得很精彩,而是因为整个网站只有一张静态图片,什么链接都打不开,但是仔细一看,就这样独一无二页面的网站在唯一一张首页下方却标注着“您是第00174598位访问者”。一张图片的网站还能招来十几万的点击浏览量,于是网友纷纷调侃抚顺县旅游局网站是“年度最牛政府网站”。事情曝光之后,这个网站已经无法进入,当地旅游局办公电话也没人接听。

  真是一个新奇辈出的时代,是我们太落伍了还是要求太高,只有一张静态图片的网站,怎么点击也进不去二级页面的网站,居然是正儿八经的政府官方网站!虽然我们见多了要么是内容替换“慢吞吞”,要么是站点链接“死翘翘”的官网,但是只用一张静态图片就能撑起的官网甚至还有十几万的点击量,还是让我们不有叹为观止,这是忽悠还是忽悠还是忽悠呢?太看低网民的智慧了吧。“年度最牛政府网站”确是实至名归。那么,这背后,到底谁该好好反省一下呢?

  政府网站“长眠不醒”状况层出不穷,政务平台中政府的“神回复”也是千奇百怪,我们新闻910曾经做过重点关注,归纳出打太极型、千篇一律型、答非所问型等几大类。说到底这还是 “懒政”思想在作祟。遮遮掩掩、信息滞后、服务功能少是现在一些政府网站政务信息的“通病”,完全发挥不出政务网站应有的“桥梁”作用。群众都“看不到”, 那么“听得懂”、“信得过”、“能监督”就更无从说起了。 政府网站流于形式,长期“休眠”,直接导致政府的公信力“一落千丈”。其实休眠的不只是网站,更是政府部门“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电子政务本来折射的是一种为民服务意识,通过这样的互动平台可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发布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政府职能有关的信息,不仅可以便捷地宣传政策法令,也可以让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保持畅通,缩短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但现在,大多政府网站不是成为只有少数功能的 “半成品”,就是信息内容严重滞后的 “历史文物”,还有这样只用一张静态的图片来敷衍了事的,明摆着让群众觉得这是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

  其实,想要得到百姓的支持与信任并不难,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对你有多亲。少一些雷人的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多一些求真务实的便民服务平台。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放在群众的利益上,就能够真正得到人民的拥戴,唯有用心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政府公信在群众的广阔土壤中生根、发芽。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