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8韦波读报
京华时报:天津突然限购小客车,市民连夜排队上户。说是上周末晚上7点,天津市政府突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以及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也就是“限购+限行”。而且是第二天马上实施!之所以限购,天津给出的理由是控量、防堵、治霾。至此,中国四大直辖市中,已经有北京、上海、天津三个城市对汽车增量实施了限制措施。但是面对政府的突然袭击,市民的反应是连夜排队买车上户,车子像大白菜一样狂卖!
虽然听起来某些政府决策可谓振振有词,什么控量、防堵、治霾,我这不都是为你们好吗!但是为什么天津市民还是质疑不断,非常生气呢?
首先是限购限行之后市民怎么正常出行?出行难是每个城市的通病,天津也不例外。虽然不少地方政府都提出诸如优先发展公交等N多措施,但说说而已,这跟天上飞鸟似的,你千万不要当真,没真正躺在锅里,清蒸红烧都是忽悠。不得不说,不少城市之所以第一反应是限行,因为这对管理部门来说最容易,最好来,但却不一定最务实。而且有懒政之嫌。毕竟靠剥夺市民的正当出行需求,压缩出行空间,减少生活便利幸福指数的做法,分明是把责任推卸到市民身上,民意不反感才怪。
其次,限购限行的决策有没有事先问过天津市民?任何一项公共决策,民意是基础,解决实际问题是目的。虽然此前天津限行限购坊间多有传闻,但传闻只是传闻。政府今天晚上拍板明天一早实施,这样的先斩后奏,难怪网友调侃说这“是电脑固件升级?”这般草率,既有拍脑袋之嫌,也有罔顾民意之实,更是赤裸裸的特权思维,草民不气愤谁气愤?
更为重要的是,翻遍天津市的做法,限购限行似乎只针对普通百姓,对公车使用没有规定。难打防雾霾只是老百姓的事,跟政府和官员都没关系吗?这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虽然也对公车出行提出了限行,但各地执行效果差强人意,有些地方更是一纸空文。州官放火百姓点灯的事屡屡出现。而且城市拥堵和雾霾的治理,体现的是执政者的智慧和能力。但是如此这番的仓促限购限行,只会暴露自己不作为、懒政的本质和水平。哪怕新闻发布会再天花乱坠,对老百姓来说也不过是耳旁风。毕竟用行政手段也许可以喝止买车,但想让公众由此树立绿色环保意识无异于痴人说梦!
民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在民生等重大问题决策上,更要走群众路线。其他因为拥堵而蠢蠢欲动的城市,天津可以是前车之鉴。
新消息报:社科院报告批评媒体歧视残障人士,说监控探头变瞎子是歧视盲人!说是最近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印刷媒介残障报道监测报告》显示,部分媒体采用歧视性词汇形容残障人士:“就像瘸子丢了拐棍”;“院子里的瞎子路灯亮了”;“监控探头变成瞎子报警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技防系统半残现象倒逼相关立法出台”。呼吁禁止使用瞎子瘸子之类的词语,关心爱护残疾人。
还真不知道社科院也研究这个。不过我更希望似乎闲的蛋疼的社科院能去研究研究盲人为啥不能高考的问题。河南盲人李金生想参加2014年高考,但是跟县里驻马店市乃至河南省三级招生办交涉都遭到拒绝,理由是没有盲文试卷,不能接受报名!而现在距离国家规定保障所有包括残疾人高考权利的通知下发已经很多年。各地基本上都没有落实。研究点这个似乎更接地气一些吧。
我们承认,有时候媒体这样的用词和表述有些使用不当,但是说不上歧视,相反在社会诸多行业当中,我们媒体才是最关心弱势群体的行业之一。
与其研究虚的,不如研究更多能保障残疾人硬性利益的事情。事有轻重缓急当残疾人其他利益都得到保障了,再来纠缠我们媒体用词的细枝末节。毕竟尊重残疾人,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更是硬件和具体落实问题。
实际上我们在国家层面上保障残疾人教育权利的相关规定和制度都有不少,但是在一些地方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却如同虚设。这次河南招生办就更离谱,还跟人考生说不让你报名也是对你负责任。这是对人家负责吗?
盲人上大学不是没有先例,我们广西两位盲人姑娘2006年就是摸着盲文考上名牌大学的。盲人参加考试实际上并没有法律障碍,而是认为障碍,没有盲文试卷不是理由,而是有关部门工作没做到位没做好,错的是有关部门,怎么最后倒成了盲人朋友的错呢?
为什么有规定不执行!社科院更应该去研究这类实际问题,毕竟保障残疾人的硬性权力更重要更迫切啊。
新京报:申请低保让政府不体面,“井底人”真实想法令人动容。说是引发社会关注的北京“井底人”王秀清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从来没有主动申请过农村低保。问他为什么不申请时,王秀清表示老是找政府给别人添不少麻烦,“我感觉我没本事,给政府带来很不体面。我媳妇就说:别找了,别给政府添麻烦。”
多么淳朴的想法,宁可井下生活,也不肯申请农村低保,只因为觉得这是给政府带来很不体面、别给政府添麻烦”。在他们的眼里,政府应该是体面的政府,小民不能给政府抹黑,也不能给政府添麻烦。
一个在生活艰辛之下已经放弃尊严,抛弃体面,宁愿在喧闹的现代都市“蛰伏”地下的人,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多大的豁达与包容才能说出这番话语。相比之下,我们的有关政府更应该有所触动。
说实话,中国的普通大众是最淳朴也是最善良的民众,不少老百姓打心眼里还是理解政府、体谅政府、维护政府、拥戴政府的,问题是一些地方官员却总是以此为老百姓软弱愚蠢,言行举止间有意无意把老百姓推向对立面,甚至有些还会不时曝出一些雷人雷语。比如,河北某镇书记就在宴席上大放厥词,称“老百姓给脸不要脸”。
我们必须认识到,政府的脸面是在敬业勤勉中取得,是在克勤克俭中取得的,是在亲民爱民中取得的。以王秀清为代表的社会典型弱势群体,不少地方政府官员都会看到或者听说过,为这些人提供必要的政府救济或帮助,是政府部门的分内职责。不要总是等媒体关注了,舆论沸腾了,某些政府部门才就事论事,快事快办,现在王秀清总算谋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为什么以前就不能呢?这值得人们深思。
归根结底,政府和老百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脸面,怎么样才能让这张脸更加光彩照人,必须要官民共同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最后实现。
大河报:民工讨薪被老板痛骂“你去死吧”。说是矿工张正友到山东莱芜的耿公清铁矿挖矿,开始矿场老板保证绝不欠薪,但却是说一套做一套,矿工讨要工资时老板却不见踪影,更可气的是当地市劳动监察大队和建设局也互相推脱,最后矿工们跟矿场新来人员发生冲突还被送进看守所。据说张正友跟老板讨要薪水时还被老板反骂“你放屁吧”“你去死吧你”。
干活拿钱天经地义的是,为什么讨薪却讨来一顿臭骂?老板哪里来的胆气居然如此猖狂?
按理说,当下国家对欠薪老板打击力度很大,我们也有保证工资兑现的各种制度法规,理论上老板应该有所收敛,不该如此猖狂。但现实是,这位老板不但不给工资,还猖狂无忌,出口狂言。分明是蔑视法律,蔑视制度法规,蔑视国家政策,可是这样的老板只有一个吗?每到年底各种各样的讨薪秀为什么会扎堆上演呢?
所以,除了指责这个胆大妄为的老板,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严密的制度下还会诞生这么猖狂的老板。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老板之所以猖狂,就是因为有诸多部门在为他悄然撑腰。市劳动监察大队和建设局互相推脱,矿工与矿场新来人员发生冲突还被送进看守所。人们分明感觉到,当地的不少部门不是在帮助农民讨薪,而是在帮老板对付讨薪的工人,有这样的管理部门撑腰,老板不猖狂才怪。
有人曾经无数次问,年末讨薪事件年年上演,为什么劳动者就走不出比拼讨薪技术的悲剧阴影呢?有些根本原因不是用人单位用工老板多么恶劣,而是我们的一些地方部门的管理者没有站在劳动者一方,而是默契配合悄然放纵,甚至助纣为虐,最后自然讨薪悲剧此起彼伏,年年怪相。
现代管理核心是服务,只有管理者掏出真心,爱心,热心,暖心对待讨薪工人,老板才会有所顾忌,民工讨薪悲剧才不会屡次发生。如果现实中没有制度性规范将劳动监察部门的工作成绩跟讨薪事件挂钩甚至渎职失职处理,地方管理部门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不会有太大的主动性积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