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5韦波读报
南方都市报:深圳男婴接种疫苗后死亡,仅活74分钟。
说是从从第一声呱呱坠地到打完疫苗后宣布死亡,一个个在深圳市龙岗区南湾人民医院出生的男婴只经历了他人生中短短的74分钟。“如果不是在这家医院做产前检查?如果不是在这里做了剖腹产手术?如果不是注射了那支乙肝疫苗?……孩子能否不死?”无法接受现实的孩子的父亲至今心里还有很多假设。而这已是近一个月来全国发生的第四起疑似“疫苗致死”案,涉案疫苗全都由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据了解,该公司是国内较大乙肝疫苗生产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
对于这个倏忽而逝的生命,再多的假设已经没有意义。但是这个孩子和其他孩子生命中唯一的几十分钟,却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这些内疚的大人深深思考。
虽然康泰公司的疫苗是不是“杀人真凶”还有待调查,所谓偶合症是什么东西专家说了半天我们依然一头雾水。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次疫苗似乎又出问题了!
实事求是地讲,疫苗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它帮助人类抵御很多疾病,把无数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但如果救人的疫苗本身对社会病没有“免疫力”的话,有可能在社会规则的作用下,染上造假贩假、缺斤短两、监管缺失的“病毒”,最后救人变成害人。当问题疫苗流入医疗机构,它可能会让刚刚降生的小宝宝在妈妈的怀里变成冰冷的尸体,可能会让一家人的心肝宝贝终身残疾,可能会让人狂犬病病发,受尽痛楚之后撒手人寰……
正所谓人命关天,提高疫苗本身对社会不良规则的“免疫力”已经刻不容缓。不仅规定的严格监管一环都不能少,而是一旦有问题,就必须抱着宁信其有的“洁癖”,把可能发生的悲剧阻止在萌芽阶段。这可不是无的放矢。这次造成多个家庭悲剧的乙肝疫苗其实早在上个月下旬和这个月上旬已经有湖南报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导致婴儿死亡事件。如果相关部门不是心存侥幸、反应迟缓,第一时间通报暂停使用涉嫌公司所有批次乙肝疫苗,调查真相,那么深圳的悲剧很可能就不会发生,那个小宝宝就会拥有一个美丽的童年、一个完整的人生……而不仅仅是74分钟的悲惨人生!
正因为生命脆弱之极,一旦逝去,无可挽回,所以我们只能在安全尤其是新生儿安全的药品上坚持绝对安全的“洁癖”才能让我们这些大人不在内疚后悔,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直到永远……
金陵晚报:南方都市报:硕士城管还剩几人。
说是曾经轰动一时的江苏常州招收了12名“硕士城管”充实一线执法队伍。深受民众关注。而现在最新情况是,报道的12个硕士城管,目前只剩一个人还留在城管执法一线。2个已经参加公务员考试离开城管系统,2个外单位借调,其他7个人都转到管理岗位上去了。
曾经成为看点和猜测对象的硕士城管为什么纷纷换岗呢?人家说的也很实在,当时选择当城管,就是看中有事业编制,编制是门槛,有了编制才能调到其他岗位。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尽管我们呼吁社会理性分工,但这样的人才流动难以称得上是合理的人才流动。但现实就是如此,城管乃至环卫工,只要有编制,就有着难以替代的择业诱惑。
虽说改革大势所趋,用人制度将会如何如何。但现实更有说服力,你看硕士城管今天的换岗结果,要么是考到其他公务员岗位,要么转到管理岗位,这些都是在体制内实现的升级。这难道不是一种体制内循环的必然结果吗?如果进不到体制里,放到其他行当,他们身上的硕士光环又能帮助自己升迁和寻找更好的出路。
因此,所谓硕士城管集体换岗,与其说是一种“意外”,不如说是体制吸引力发挥现实魔力的另一种版本。本质而言,它与“死都要死在体制内”的极端表达,并没有什么区别。那么,说好的硕士当城管带动城管系统的升级在哪里呢?
当然,新面孔的加入,多多少少也会带来改变。但眼下的整个城管体制和理念,单纯靠提升某个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文化,能起到的改革效果相当有限。如果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城管单位在编制上的优势不再,到那时又靠什么再去吸引那些高学历的年轻人呢?即便升到管理岗位,他们又是否真能为城管体制和理念的改革,注入决定性力量了?城管体系更深层次改革的现实命题谁来解答呢?
泰州晚报:独居老人孤独离世,被发现时已经风干。
说是这几天,山东泰州兴化拖拉机厂家属区笼罩着一层阴霾:住在家属区的独居老人徐文耀被人发现在家中孤独离世。当老人唯一的女儿打开紧闭的门锁时,坐在沙发上的老人因去世时间过长,已经风干成一具干尸。而据跟老人仅有一墙之隔的邻居回忆,最后一次见到老人还是在两年前。
这显然是一出悲剧,是一出不该发生的悲剧。这还不是第一起也不是唯一一起。我们依然想不通,难道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一再发生?
面对父亲的遗体,老人的女儿痛哭流涕,赶来的社区干部陪着抹眼泪,邻居也在自我反省。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老龄社会,老人的问题就是我们社会的大事。为人子人女,是不是也该反思。我们总是很忙碌,我们总是在奔波,似乎在人艰不拆的当下都算不上什么错误。但是,当自己的父母孤独离开时,我们不在身边难道就不是错吗?当自己的父母孤独离开自己依然在外奔波忙碌以至于被风干才发现,这更是大错特错。忙碌不是借口,忙碌不是抛弃父母的借口。难道抽出一点点时间看看爸妈的时间都没有?如果我们少一点应酬,少一点玩乐,少一点看电视上午,腾出时间,陪陪爹娘这样的悲剧还会出现吗?
老人的子女有错,我们作为左右邻居是不是也该反思呢?有人说,这是一个邻里之情淡薄的社会,很多人当了多年的邻居了,连对门居住的是什么人都不知道,甚至见面微一下的耐心都没有。其实,能够成为邻居是一种缘分,是一种幸福,我们不能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最起码的关注还是要有的。如果邻居细心一点,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其实,你关注别人,别人才会关注呢,帮助别人实际上就是帮助自己。大家都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冷漠,只会自己让自己更加孤独。
最后,社区组织也是有责任的。虽然算不上什么上级别的政府,但社区却是离百姓最近的组织和主心骨。社区的出现其实就是为了解决那些看似小事其实大事的居民关系服务的。对老人的关爱就是老龄化社会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建立一些适合老人娱乐、交流的场所,让他们的文化生活多彩些,真正老有所乐,也就不会出现“呆在家里等死”的现象了?
“风干的老人”大大扇了“常回家看看”法律的耳光,但需要常回家看看的不仅仅应该是为人子女者,还有我们的制度,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各级组织。面对“风干的老人”,我们不能只有苦涩的泪水!这泪水太苦涩,我们难以下咽!
燕赵都市报:副局长疑似醉酒打人到底有没有"新闻价值"?
说是在河北,高邑县孙女士的父亲最近到县住建局谈工作的时候,遭到一名副局长殴打,受伤住院。家属和通行人员怀疑这位副局长当天喝醉酒了。但是住建局工作人员面对记者却说“这样的事没什么新闻价值”。
还真是长见识,做了那么多年的新闻工作,居然一个副局长上班疑似醉酒还殴打办事群众,这种既涉嫌违反公务员“禁酒令”,又涉嫌暴力攻击他人,公然挑衅法纪和道德的事,爆炸新闻都不为过,怎么还有人一口要定它没有新闻价值呢?当然,醉酒打人是常见的治安案件,但是如果涉嫌打人的不仅仅是领导干部,而且还是上班时间醉酒打人,普通案就不普通了。当地工作人员如此回应,其实就是想替领导遮羞,背后暴露的不仅仅是扭曲的舆论意识,更是扭曲的价值观和政治觉悟。
公务员,严守工作纪律,作风踏实良好效能服务公众,是本职。领导干部,言行举止是其他职工和下属表率,更应该以身作则、恪尽职守。但是住建局副局长做到了吗?不仅漠视工作纪律,甚至还挑战法律约束,性质极其恶劣,不仅要公众和媒体舆论监督,更需要纪检和公安迅速介入,这样的害群之马不除,上行下效之下,法纪的威严在哪里?群众的呼声落实了吗?
更诡异的是,被打的孙先生当场报警,但是,事发一天之后,事情居然还只是处在调查当中,警方都没有明确表示立案的意思,更谈不上对副局长的处罚了。估计正因为对副局长的能量心中有数,工作人员才暗示没有什么新闻价值,甚至采访了也不一定能报道,你没看警察都不敢管吗?
但是作为肩负道义的媒体人,我们认为,正因为涉嫌打人者身份特殊,案件特殊,纪检和公安部门调查和处理的公正性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透明、高效,才能避免人们对特权干预的不必要联想,才能营造有利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新疆消费者导报:民政局拿假结婚证当真证颁发,称经费不足。
说是4年前,新疆库尔勒一对夫妻在当地民政局领了结婚证。但是到今年买房的时候却被告知他们手里的结婚证是假的!事后当地民政局承认:“当时因经费紧张,局里自己印了一部分,成本低一点,但扫描能看出是假的,用了半年就停了……”
这也太“会过日子”了吧…民政局竟然自己印假结婚证自己盖上大红公章发给老百姓,原因竟然是因为经费不足,太天方夜谭了。我们不知道,到底一本正规结婚证需要多少成本,竟然让一个县堂堂的民政局都买不起!更何况,民政局办结婚登记,不是收了证件工本费的吗?至少是平本不至于贴钱,何来经费紧张一说呢?
所以我觉得,民政局经费不足只是借口,根本目的就是想赚钱,是地地道道的变相乱收费。自己印一部分,成本低一点,局里就可以多赚一点,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那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啊。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民政局为了赚钱可真是绞尽脑汁。却忘了,结婚证是代表国家认可婚姻的有效法律文书,如此捏造已经涉嫌违法。不是违反纪律就完事的。而且,民政局发假结婚证达半年之久,拿到假证的夫妻想必不在少数,由此给其造成的不便和隐患可想而知。当务之急是要找到拿假结婚证的“受害者”,及时处理善后、更换真证。而不是民不告官不究,坐视不管、推诿扯皮。最后受损害的却是政府和组织的形象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年头什么怪事都有。有的政府部门拿假证当真证使,有些部门却把真证件当错发处理。一来一去之下,自己的错误最后让国家和法律买了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