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4韦波读报
春城晚报:香格里拉大火,为什么早有预见却没有防范?
说是最近一天凌晨,具有“月光城”之称的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遭遇火灾,2/3的古城被烧毁,除房屋、商铺、基础设施等受灾外,此次火灾还造成古城内部分文物、唐卡及其他佛教文化艺术品被毁。目前初步了解排除人为纵火的可能。
虽然看起来失火或天灾的可能性大一些。但是这场大火真的跟人为一点必然关系都没有吗?都是我们无法防控难以遏制的偶然灾害吗?
2012年,云南迪庆消防支队防火处处长就在一篇文章中对古城的消防安全现状提出警示和对策,指出“古城由于建筑耐火等级低、建筑布局特殊等原因,消防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容易火烧连营,缺乏自救能力。”现在对比看来,全部不幸言中。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被预见的火灾。但遗憾的是,当地有关部门虽然看到问题的存在,却似乎没有多大的改善。文章提出的对策没有得到采纳。
已经很明确的预见却眼睁睁看着灾害降临毫无防范,心痛之余更加悲哀。消防部门更加郁闷,专业人士的专业分析对策,却难以被采纳。显然放火的事仅靠消防一家是难以完成的。地方政府责任难以推卸。而类似这样消防警告面前,却迟迟无动于衷的地方政府还有多少呢?
显然,香格里拉大火暴露出一些地方为了发展而无视安全的风险。明知道安全隐患的存在,却心怀侥幸,不积极处理,最终酿成大祸。独克宗古城大火是这样,青岛中石化输油管爆炸事故同样如此。大家明明都知道安全隐患,却把问题一拖再拖,以致酿出大祸!
经济发展,绝不能吃风险饭。安全,是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个根基,再繁荣的经济不过是沙滩上的大厦,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独克宗古城千年的文化遗产,历经多年发展积累下的财富被大火付之一炬,在庆幸“没有任何人员伤亡”让当地政府如释重负之余,如果不能吸取教训,我们又如何当好公众安全的守夜人?下一次还会不会如此庆幸呢?
扬子晚报:委员配平板,称节约150万会务费。
说是最近南京市政协委员每人领到了一部Pad。而使用平板电脑,将能减少纸质文件的发放,实现信息化办公。对于人们的质疑,南京市政协主动算账:2012年度全年会务印刷总费用约53万元,而开发建设电子会务系统全套硬件价格仅为50万元,如使用四年,则可节约印制费用约150万元。
每年各地的人大政协每次开会,都少不了一大堆的各种会议材料,而这些材料绝大部分都是一次性消耗,由此也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多年来各地也都在呼吁节俭或者无纸化办公。从这点看,南京政协给每位委员配发平板电脑,有利于达到节约、环保的目的,值得肯定。但是,个人自行保管电脑的规定,还是引起人们对隐形福利铺张浪费的质疑。
首先按中央的规定会议减少是大势所趋,用以前高强度的会议损耗来算成本支出数据似乎不大合适。而且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三年四年以后,这些平板会不会淘汰?能不能用满委员们的5年任期?损坏更新率到底是多少,算耗材还是固定资产,加上软件开发和系统维护的成本,最后是不是真能节约150万?值得怀疑。
其次,不少委员年纪偏大、不习惯使用平板电脑或者眼神不好,没有纸质材料,一直盯着电脑看,是不是太勉为其难,能提高工作效率吗?
当然有人说,Pad用途很多,不只是开会看材料,委员还可以现场提交提案,上网浏览,随时随地用Pad进行办公。多方便啊!既然这样,何必每年聚集这么多人开会呢?都在家里办公网络会议不是更省钱吗?
所以,改进会风文风作风是有必要的,会议新风不只是办公用具的转变,更是思想作风群众路线的实践。政协委员开会的目的是履行职责。不管是借电脑、带电脑,还是发电脑,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才是本质。配不配平板电脑跟委员履职质量没有必然逻辑。如果会议的形式不变,即便手里拿着最现代的Pad,还是要在会场里默默聆听照本宣科的解读、报告,岂不是很讽刺?
海峡都市报:女工擦玻璃掉落6000元遭遇大逆转。
说是这几天对于在福州打工的周禄文、熊发明夫妻来说,真可谓悲喜两重天。丢钱18小时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首先是头天妻子在街口给一个餐厅擦窗户的时候,不小心把藏在兜里准备回家过年的6000元现金从高空撒落,被走过路过的市民纷纷拥抢捡钱,最后6000元只拿回300元。事情被当地媒体微博发布之后,不到18小时,就发生了温情“大逆转”。好心人在谴责捡钱行为的同时纷纷慷慨解囊:夫妻俩一共收到了两万多元钱,大大超过丢的6000元钱。
岁末年关,自己的血汗钱丢了,谁碰到都会觉得倒霉无助。但事情却温情“大逆转”,丢六千,被“还”了两万多。我们在感慨之余,也要对这对普通的打工夫妻刮目相看,丢了那么多钱,被人捡去了,却没有埋怨那些捡钱的人,只是责怪自己“都是自己粗心害的”,实在难能可贵。
天上掉下钱,要不要捡?恐怕很难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心平如镜,毕竟贪点小便宜也是人之常情。对于捡钱的人,我们也没必要举着高高的道德大棒把人家一棍子打死,兴许换成是你,你比他们表现更加不堪。谁都知道天上掉下来钱,不查清楚就拿了,显然是不对的。但就像谁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却照闯不误一样,这些都是生活的常态,不必太过纠结。因为虽然我们都希冀社会每一个人都是道德高尚者,但现实告诉我们,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我们更要看到的是爱心其实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只是我们的一时半会表现掩盖住爱心的光芒而已。你看,夫妻俩虽然“丢”了六千元,但在如潮的爱心之中,困难一下子就解决了,竟然收到了超出一倍的“爱心款”,虽然这些钱并不是“原来”的钱,但已经不是很重要了,让我们看到了爱,就足以温暖这个冬天了。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有品德高尚的人,也有道德品质极差的人。丢了钱,人家捡去了,很正常。如果过多地抱怨别人道德品质差,如过多的指责别人的行为,从而整天唉声叹气,甚至从此以后用“有色眼镜”看世界,似乎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开始道德堕落了,这样的心态是十分可怕的。这对夫妻丢了钱,并没有埋怨别人,这比什么都珍贵,他们由此也获得了更多的爱心回报。更让人钦佩的是,他们还打算,把多出来的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生活中有好人,也有坏人,有爱心满怀,也有恩将仇报。生活是多元化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生活充满信心,对爱心充满期待。“爱心换良心”,从自己的每一步做起,才能让生活比昨天变得更加美好。
北京青年报:官微晒记者名字,是打击报复还是拒绝监督?
说是在安徽,东至县环保局一辆公车被市民举报有公车私用之嫌后,当地一家纸媒同行上门调查采访之后不到几小时,被举报的环保局官微就发布一条微博,内容只有我们同行记者的名字。被采访记者发现并质疑,但是环保局官微既没解释、也没删除,直到10天后被其他媒体同行关注。环保局长、官微才不得不向当事记者致歉,微博管理人员推脱说是“操作失误”,已经被领导批评了。
真是操作失误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干这行这么久我是不信的。不信之余,更加担忧。被群众举报被记者采访,当地环保局非但没有坦诚面对错误,反思自己,反而把眼中钉肉中刺的记者名字挂在官微晒了十多天,直到媒体群起反应才匆忙删除。这是什么意思?你是暗示要报复?还是明目张胆要对抗?是恶狠狠地回视?此举深意,令人匪夷所思。一个堂堂政府部门的官微晒记者名字,是一种赤裸裸的挑衅,更是一直存在的抵触拒绝舆论监督的新变种。至少也是对我们媒体同行履行职责的不友好不诚挚的暗示。
不难看出“防火防盗防记者”是某些政府部门的一贯原则。在这样的思维指导下,一些政府部门回避或抵触公众、媒体记者监督的伎俩,可谓层出不穷,从关门大吉找不到领导,从不接受当面采访到挂断记者电话,从“临时工”惹事到蜻蜓点水般的自我反思,无不透露着某些政府部门蔑视监督的心态。现在,东至县环保局又有了新的创新,你曝光我,我就在官微这个阵地上晒你的名字,他们如此赤裸裸的抵触和威胁,无非就是想让我们的记者同行知难而退。
虽然最后在媒体压力下环保局道了歉,但是这样显然没有诚心诚意接受监督的心态,不知道会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自省。我想大概很难。官微晒记者名字,怀有挑衅和威胁的深意,让我们看到了某些职能部门对待监督的不屑与抵触,也预示了监督之路的艰辛和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