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7韦波读报
人民日报:国务院部署加快建设诚信社会工作。
说是最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并原则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这意味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有了“时间表”、“路线图”,诚信社会变得更加清晰可期。
虽说当前社会诚信状况总体是好的,但是作为市场经济的两个重要核心之一,信用缺失依然还是国发展中突出的“软肋”,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债骗贷、学术不端等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无良奸商的毒食品、毒工厂,麻木不仁的见死不救,恩将仇报的“救人反被讹”等极端事件频频冲击社会道德底线,销蚀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信任。如何切实改善社会信用状况,成为人们的普遍诉求。
谁都知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从制度层面构建信息共享机制、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合力、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又需要在操作层面全面推进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而从中国特色的行为生态出发,所有的社会角色当中,政府“以身作则,带头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提高决策透明度”无疑是重中之重。
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风向标”。如果政府带头不讲诚信,很难想象其他一些企业会诚实经营,最终只能导致人人自危、相互忌惮,社会风气一塌糊涂。相反,如果政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讲诚信、履承诺,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必然会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
而且,政府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不仅仅是市场经济和发展的必须,更是践行群众路线,赢得公众信任的重要途径。2013年新一届中央政府以亲民务实的作风,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为各级政府带了好头,也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和效率,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更好做到“放”“管”结合的必要条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润滑剂”、“助推器”。各级政府应该按照中央的要求,以身作则带好头,引领社会诚信建设。
半岛都市报:小学生致信市长:林志玲广告伤害我身心健康。
说是最近,一名自称是“小学生”的网友在山东泰州市长的网上信箱留言说:我是靖江的一个小学生,靖江文峰大世界的外墙上挂着一幅林志玲的广告,我每天经过这里,都会忍不住看她深深的乳沟,晚上经常想起这个画面,也会自渎,学习成绩下降得厉害,请市长帮忙。随后市长信箱回复说这个广告没有违反法规,不能撤销。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很可乐!其次怀疑这话是不是小学生说的,而且还说到连大人都不知道的市长网络信箱上去。
但是乐完之后,仔细想想,谁留的言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问题是否存在。我们找了一下,所谓“小学生”说的林志玲的广告确实很让人血压瞬间升高。尚有理智的成年人都差点把持不住,小学生能受得了诱惑吗?别以为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其实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知道得多。再仔细看看不管是现实还是网络,各种暴露广告无处不在。每个城市从来不缺少满地的包小姐、性病治疗,以及各种性感女神的产品广告。在成人世界里,这些见多不怪,拥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是对于人生观、世界观都还未成型的孩子们来说,广告上、电视上各种暴露画面正影响着和塑造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更容易导致早熟、早恋。有资料甚至说,我国19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平均5%-10%的男孩和3%-8%的女孩有过性经历或者性体验。
更重要的是,市长信箱回复这些广告称“不违反不违规”所以没办法整治。但是所谓的不违法不违规,那些信息内容到底有没有伤害未成年身心健康,似乎都是我们成年人用自己的眼光去判断的,到底跟现在孩子们的成长尤其是没有太多抵抗力的心灵发育是不是相适应?对未成年人心理发育的呵护我们和社会到底应该要做到什么程度?红太狼打灰太狼我们就说暴力,要删除。可网络上现实中情色眼球促销却日益火爆?这不是很矛盾吗?孔老夫子说,食色性也。那么这样的本性在现代社会转型加快,信息日益复杂,人心日益多样的大背景下,孩子们的成长现状到底怎么样?有人研究吗?有科学结论吗?是不是影响未成年身心健康,该由谁说了算呢?
春运大幕拉开,话题热度不减,“购票难、挤车苦”各种吐槽,让“嘴上的春运”甚至比“车轮上的春运”还要热火朝天。其实,喧嚣的质疑声中,我们别忽视了那些美妙的声音,它是回响在候车室中温馨的提示,它是您回家路上的默默坚守。我是韦波,和谐春运,让我们换位思考,倾听春运里的好声音。
京华时报:“一票难求”铁道部表示暂无解决时间表。
说是最近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胡亚东表示,目前解决“一票难求”没有时间表。他称,一票难求的问题不仅仅是运输能力,还涉及到旅客的选择问题,是一种市场行为和旅客选择行为,“春运时要把每一辆车的潜力都挖掘出来”。
这样的说法一出,很快嘘声一片。因为铁道部对此的表态旧账太多了,07年说到2010年将解决春运一票难求问题;09年又说2012年基本解决;2011年又换了个说法2015年一票难求将成历史……现在更好,干脆一句“没有时间表”万事大吉。旅客也犯不着掰着手指头数日子了。你说我是画饼充饥,这回我连饼都不画了,看你还怎么说?
其实,我们催铁路部的调侃态度,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服务,畅通运力。因为我们也知道眼下的“一票难求”确实是个“无解”的难题。“中国式春运”之所以蔚为壮观,是很多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比如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体制、地域资源失衡等造成大家不得不在文化传承民俗亲情下集体流动;经济现状又让大多长途旅客选择火车,才造成每逢年关,春运压力大部分无可避免地向铁路聚合。这时铁路运力不足、线路布局不均,建设落后等等问题也会被放大,最后成为舆论漩涡。但要说用经济手段市场行为迫使大家走向其他被压出来的运力。我想对于短时性、周期性、节点性的春运来说,让铁路去消化这种井喷出行需求,本就是一种奢望。平时总不能让铁路都空着吧。既然自己一家搞不掂,一票难求难以解决,为什么铁路部门又跳出来空口承诺,抬高公众的预期呢?最后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其他在一旁看笑话的运输部门,更要看到的是公众对“一票难求”调侃背后的真正诉求:不是要求买票难明天马上“无影无踪”,而是督促涉及部门、机构能够拿出诚意,真抓实干,努力工作,消除沉疴。比如,改进12306的某些设计,让它跟公平购票的诉求无缝衔接;更实效打击黄牛等等……
说到底,就算“一票难求”难解,但是春运平安及时回家的承诺难以实现也不应该。但愿铁总以及其他运输部门能在舆论质疑声中,读懂背后的民意,也以切实的便民利民之举,舒缓公众在春运大背景下焦虑的心绪。
大河报:200元存款剩7.8元,大爷愤怒了。
说是最近杨先生向媒体反映说,自己12年前在银行存了200元钱,最近去查,发现余额只剩下7.8元!杨先生没想到存了十多年,不但没赚到一分钱,反而把老本儿赔进去了。
估计银行业很欢迎这样的新闻,因为它包含眼下所谓要向公众普及的国际金融常识,更要颠覆人们所谓落后的传统观念:存钱可能不是银行要给你钱,而是你要给银行钱,存款有风险,百姓须谨慎。
外国银行都是这样的,国际惯例如此!面对不约而同一起巧立名目收费的所谓N家商业银行,想存钱的老百姓有且只有一个选择:挨宰!
于是在大氛围之下,无奈的人们只好自己给自己台阶:奈何不了银行,只能怪自己了。很多人会反过来说,杨先生“凹凸”了,现在银行都收费了!早就规定了!
要我说,银行不是不能收费,作为市场经济下典型的契约关系,谁给谁钱,要看具体服务内容,只要符合公平交易的原则,客户就该付钱给银行。
但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公众都不知道存款会被“扣钱”的规则,否则,杨先生这样的人就不会存在了。而且存款不增值反而缩水并不是个别现象,全国很多地方很多人都有过类似“逆天”的遭遇,其中原因是从传统的免费到收费,180度转身的银行业显然没有及时履行好自己的变更服务协议、收费的告知义务。虽然杨先生存钱的那家银行负责人解释说,06年收取小额管理费时,已经在营业厅公示了!但是,几十年的不收费是贴一两个月的告示就能普及和改变的吗?而且,选择这种不声不响的间接告知方式,却有意无意不跟客户面对面直接提醒,客户不到最后一步都不会知道。这不是在积极、有效地提醒客户,而是怕“惊醒”客户存款流失嘛!
因此,存款12年损失殆尽在所谓现行规则下可以理解。但是背后的诡异和矛盾的变迁却让我们深思,银行必须解释清楚其收费的合法依据,这关系到银行现有制度是否合理、合法的大问题,是关系到全体公众权益的大问题。契约自由原则、合同信用原则都告诉我们,任何试图通过修改法律和游戏规则以有利于自己、推卸责任推卸义务、甩包袱争利润的做法,最终付出损害的是契约的神圣性、法律的权威和某些部门的形象,付出的是比金子还宝贵的信任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