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文简体 > 专题 > 笔尖走世界 > 韦波 > 文章 > 正文

“解酒药”真能解酒吗?

2014-01-20 15:04:06来源:韦波网络编辑:王琳

20140118韦波读报

中国新闻周刊:社交网络的跨国买卖:点赞也给钱。

说是现如今,无论国内外,社交网络都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一个虚假点击的市场也因此产生:去年,光是Twitter上的虚假粉丝市场规模,就可能最高达到3.6亿美元,Facebook脸谱的虚假粉丝和虚假点赞市场,规模更是高达每年两亿美元。

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为了扩大影响或是获取商业利益,许多名人、公司甚至是美国国务院这样的政府机构,纷纷通过灰市购买虚假粉丝、虚假点赞、虚假观看次数,据美联社报道,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等城市,已经成为这一国际市场的“点击出口来源”之一。

这些虚假点击提供商运营着所谓的“点击农场”,雇佣了许多人,在各大社交网络不停点击,点赞,或是观看视频,这样,客户的社交网络影响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自从Facebook十年前诞生之后,许多用户希望扩大粉丝规模,这可以帮助他们交到新朋友、获得商业利益,增加吹捧资本,或是带来职业发展上的优势。另外,粉丝越多,社交网络本身也越高兴。

不过媒体调查发现,国际上正在形成一个虚假点击的市场,欺骗社交网络运营商,已经形成规模数亿美元的大生意。有美国业内人士透露,只要每一次点击有商业利益,很快就有人提供这一服务。据报道,最低的服务资费是每次点击半美分,即一百次点击获得50美分。

意大利网络安全专家预测,2013年,光是Twitter上的虚假粉丝市场规模,就可能最高达到3.6亿美元,Facebook的虚假粉丝和虚假点赞市场,规模则高达每年两亿美元。

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这座拥有七百万人的大城市,正在成为点击农场的聚集地。这里的社交网络营销公司雇佣大批员工,专门通过手工点击客户的网页,以此盈利。还不回被后台检测到,因为他们的帐号是真实的。2013年,调查人员发现美国国务院,花费了63万美元购买虚假粉丝。目前,数百家社交网络营销公司,正在满世界兜售虚假粉丝、虚假点赞和共享次数等。

虽然社交网络已经意识到这一现象,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无法从根本杜绝虚假点击灰色经济。这不,脸谱最近一个季度的报告显示,在全部12亿活跃用户中,大约有1410万人属于虚假欺诈账户。

有营销公司认为,一些公司注册社交网络主页止呕,担心网民访问时,看到只有寥寥十几个人关注,无形中会影响品牌印象,甚至丢掉潜在客户。于是雇人点赞购买粉丝成了最快捷的选择。

推特脸谱如此,我们身边的社交媒体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新闻晨报:上海市民一个半小时没等来救护车。

大城市背后的隐患。说是最近在上海,市民诸先生突发疾病,家人多次拨打120均被告知“没车”,最终120姗姗来迟,无奈诸先生最后还是因为抢救无效去世。为什么一个半小时,他没等来救护的120?为什么连年呼吁,120救护车问题仍无解呢?除了上海,我们身处的城市急救能力又如何呢?

事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有关负责人道出隐情:“事发当天120接线员回应‘没车’,其实并不是说没有救护车,而是人手不够。有车子没有人。因为在上海最为密集的中心城区,总共只有164名急救医生可供派遣承担急救任务,而在去年一年就有近四分之一的急救医生离职。救护车姗姗来迟确实不正常,但却是当下院前急救资源紧缺的无奈和难结的困局。

根据国家规定,每5万人要配备一辆救护车。上海虽然大概每4万人就配一辆救护车,超过国家标准。但是急救人员却严重缺乏。根据要求,每辆救护车最少需要配驾驶员急救员或担架员、急救医生各1名。但是上海的中心城区范围,原计划要有两百名急救医生才够应付。但去年一年就有42个急救工作人员离职,即便算上新招聘、实习的,也只有185个,其中有些还不能跟车参加急救任务。光有救护车,没有人手,想救人也无从谈起。有时候人手实在安排不过来,高峰时段病患还需要排队等待。缺口之下为了救人,很多时候急救科的主任、副主任也得亲自出马,甚至自己当驾驶员、担架员参与救急。

人不够就招人啊!但是想招人说得容易。急救医生是医院里工作强度极大、加班加点家常便饭的岗位。许多医学院毕业生对此望而却步,即便在岗的急救医生也经常因为常年超负荷工作累得纷纷走人。而且急救工作风险大,医生随时都会面对特殊病人、恶劣环境,心理压力猛增。然而,这些急救医生的收入待遇却无法体现自己的技术和劳动价值,既吸引不来医学院毕业生,更留不住人才。“招聘门槛高、风险高、劳动强度高,收入低、晋升机会低、出路低,三高三低之下,不仅招不到急救医生,反而人才流失率很高。甚至从2000年起,上海急救中心就已经招不到上海本地的急救医生,只能跑到外省去挖人。

除此之外,本来就有限的急救资源很多时候却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导致急需救助的人无法得到及时救助。2012年上海急救车出勤59.45万次,其中非急救任务占到40%以上。不少患者实际上是把120当廉价高效出租车来使唤,有时还提出种种要求,导致不少急救任务被迫延长周转时间。长期下来,就变成恶性循环,无休无止,急救资源缺口越来越大。


新华视点:“解酒药”真能解酒吗?

说是春节临近,喝酒应酬在所难免,各种解酒药也开始“供销两旺”。像什么“千杯不醉”“千杯不倒”等等等等……但是记者调查却发现,市面上的解酒药多数未经过临床验证和国家审批,有的甚至连保健品批文都没有,却还是以药品的名义进行宣传销售。专家表示,解酒药效果并不靠谱,甚至可能对身体产生危害。

解酒药销售到底有多火爆?上淘宝一搜就知道!100多家网店,近2000件此类商品,价格从十几元到数百元不等。而且各个网店生意十分红火,大多数一个月销量动辄成百上千,其中销量排名第一的“中药解酒千杯不醉”解酒药30天内已售出3000多件。

对于解酒药的效果,卖家当然都是信誓旦旦。一家网店客服就说很肯定地说,店里的产品“酒前20分钟服用就能提高酒量,一般白酒可提高三成左右,啤酒可以提高四、五成;酒后服用能快速醒酒醒脑,绝对不会宿醉,不会影响第二天工作。但是这种药有没有经过国家权威部门审批呢?客服不说了,只说自己的产品100%纯中药,不是厂家生产的,是自己配的,都干了16年了。

网上如此,实体药店也一样,基本上不少药店都把解酒药放在显眼的位置,有的甚至设置解酒药专柜。很多销售人员都说,春节临近,购买解酒药的顾客也越来越多。好几种解酒药都卖脱销了。

那么,这些脱销的“解酒药”真的管用吗?两年前频繁应酬开始就用解酒药的周先生就说,吃了解酒药也没感觉能多喝,该醉还会醉,酒后吃了解酒药好像也没有很快醒酒,最多就能起个心理安慰的作用。

其实淘宝网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所谓解酒药,在国家食药监局官方网站都没有找到任何药品甚至保健品注册的信息。不少药店里的解酒药也都没有“国药准字”批文。

对此,有专家说,目前市面上热销的解酒药大多未经临床验证和国家审批,效果并不靠谱,还有可能对身体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不能迷信解酒药,喝酒时要量力而行。否则容易造成酒精中毒,肝、肾功能损伤等。


新京报:地方债,关老百姓啥事呢?

说是最近,国家审计署为中国地方政府截至2013年6月底,负有偿还责任、负有担保责任、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余额近18万亿元进行摸底,并警示“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但是,一旦失控,这近18万亿地方债务,将会为中国老百姓带来什么切身的影响?地方债到底关我们每个老百姓什么事呢?

这不元旦前,从北京会河北唐山乐亭县老家过节的张岚被刚刚乔迁之喜的姨父一家迎宾打扮惊呆了。当天天气预报西北风3-4级,最低温度零下7度。姨夫紧裹着大衣给他们开门。怎么这么冷?咋不开暖气呢?姨父无奈的说,小区入住率要达到30%以上才能达到供暖要求,整个小区6百多户,现在只住了7户。没办法,只好继续将就了。

其实类似这样的住房高空置率在中国很多小城市已经司空见惯,08年之后,愈演愈烈。“鬼城” 名单越来越长。鄂尔多斯、河北唐山、辽宁营口、宁夏海原、贵州贵阳、浙江温州等等。

背后原因是地方政府因为要承担大量经济建设任务,在现有分税制体系下,任务大过能力财力,为了完成业绩,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卖地”来寻求安慰,这就是俗称的“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其实就像鸦片,一旦上瘾难以克制。吃惯了就戒不掉了。审计署公告显示,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中有37.23%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偿还。超过1/3。

在中国,大规模地方债开始于2008年的4万亿刺激计划,一般以5年为期,也就是说去年今年,地方政府将有大量债务到期。眼下却又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速下滑,为了还钱,地方政府只能加紧卖地,去年上半年地方政府所收取的土地出让收入达16722亿元,同比增长46.3%,相当于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总额的46.1%。而普通购房人,将是地方债务的实际买单人。

信贷高速增长往往带来流动性过剩,热潮涌动的地方举债投资必然加速通货膨胀。而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证明,通货膨胀往往是政府化解债务的不二法宝。2010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6%,政府债务在GDP的比重4年内下降了20%。马克思说:“通胀是对内的掠夺。”如果不能更有效地化解地方债务,普通老百姓将在日常柴米油盐的支出中通过降低生活质量为地方债务埋单,还要通过在银行缩水的储蓄,年复一年的为银行利润服务。

当然,目前地方债务规模处于可控范围,风险是否爆发,关键取决于中央政府能不能通过各种方式有效的化解债务,不要分摊到地方老百姓头上。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