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6韦波读报
北京青年报:官员表示京津地区空气质量总体变好了。
说是最近,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在接受中国政府网访谈时表示,2000年以来,京津地区沙尘天气总体呈减弱趋势,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他同时指出,北京市浮尘天气问题尚未解决。
空气质量真的越来越好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副司长肯定是信了。可能是我们比较肤浅,难以理解副司长一方面承认北京浮尘天气问题没有解决,一方面却又说2000年以来京津地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这样的矛盾对立统一有点让人找不着北。
那么,事实又是怎样的呢?京津地区的空气质量真的像某些官员一样,用嘴一说就越来越好了呢?恰恰同一时间环保部发布的去年12月全国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区”城市空气质量明显下降。
对比之下才知道什么叫屁股决定脑袋,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说2000年以来京津地区的空气质量变好了,无非是强调自己治沙有功。但是作为国家负责环保的职能部门的环保部数据似乎怎么看都要比发展经济为己任的发改委官员的话更可信。
其实,空气质量到底好不好,是变好还是变坏,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这些年雾霾天气越来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某些官员为了摆功而罔顾事实说瞎话,不仅广大的老百姓不爱听,也严重背离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
而像这样为了摆功说瞎话的政府官员,估计不止副司长一个。某些地方官员的说法和老百姓的感受总是显得不太一致,甚至大相径庭。这也不奇怪:老百姓要过日子,而政府官员要的是政绩,要的是官帽。表面上看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缺乏监管,但其实根子出在一些官员的政绩观上。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虽然说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监管力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但最主要的,各级官员首先要纠正扭曲的政绩观,树立科学发展观,不仅要金山银山,还要绿水青山,真正注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一流生态宜居环境。惟其如此,碧水蓝天,鸟语花香才不是梦。
新京报:赢了官司却执行不了,法院说,政府拦着法律面前不一定人人平等。
说是3年前,黑龙江牡丹江市的邱先生打赢了一场欠债不还的官司,但地方基层法院却拒绝强制执行生效判决,一拖再拖,迟迟执行不了。邱先生在当地各部门来回讨说法,却被告知,是当地政府暗地里违规干预法院执行裁定。对此,法院也很无奈,执行局局长说了,法律面前不一定人人平等,政府拦着,法院不可能执行。而牡丹江市信访局干脆告诉邱先生,市委领导法院、检察院,你不服就接着告。
正所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法院的生效裁判相当于法律。即使当地政府从预防社会矛盾的角度,提出综合协调化解思路,似乎有些情理。但情理必须建立在法律评断是非,用法律方式推动纠纷解决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凭一己之力,对抗法律和规则。一切服从于法律,这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不论我们基于哪种理由和考虑,都不能逾越法律的边界。但牡丹江市相关部门如此直接、粗暴地干预法院依法独立行使执行职能,让人震惊之余也很感慨:行政干预司法为什么如此蛮横无理?法律在某些领导眼中尊严何在?这样对待法律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负面示范效果?
当然,板子光打到法院的屁股上也不公平。多年的法治节目我深深感受到现实司法生态的困惑金额无奈。人家基础法院执行局长说的是大实话:基层法院为谁服务,最后听谁的?现在法院归区政府管,还不是人家说了算!可谓一言中的。当地方法院不再是国家的法院,而是为地方政府服务、看地方政府眼色行事的时候,法律已退居二线,钱财人物都捏在人家手里,地方政府即便粗暴干预,即使于法无据,法院也不敢不听。真敢包青天,十有八九会像法院执行局长说的那样,“违背政府意志、就得去看大门”。行政化的法院和法官,同样是“长官意志”,决定一切。
因此,从根本上化解“执行难”,乃至实现司法权依法独立行使,当然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司法改革,但并不是说我们就一直干巴巴得着所有的改革措施一夜之间一蹴而就,当下无所作为。上有中央决心,又有法律规定,作为法律的化身,法院应该有所作为。
法制晚报:南昌“幽灵户口”暴露监管漏洞。
说是最近,有媒体曝光了江西南昌等全国多地存在买卖合法身份的报道。神秘中介人通过“内部人”贩卖“幽灵户口”。对此。南昌警方回应:已连夜成立由纪委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无论涉及到谁,公安机关绝不姑息,一查到底”。
“幽灵户口”顾名思义,实际上这些户口就是虚拟的真实户口,其实在中国的国土上,甚至是在这个地球上,压根就没有这样一个人,这个人的住址是别人的住址,这个人的姓名和年龄则是杜撰出来的。如果谁需要这样的户口,拿出几万元,就可以拥有,还可以办出有自己照片的身份证和户口本。这些虚拟的户口能做什么呢?人家销售“幽灵户口”的人说了,用它分期付款买了一辆40万的车,还准备办理10张银行透支卡,一张卡可以透支5万元,然后就到公安机关以死亡的名义注销。人死就当欠账也死了。不难看出,“幽灵户口”的存在是对社会最大的伤害,是社会治安的隐患,除了可以骗钱之外,还可以用来违法犯罪。想侦破必然难上加难。如果贪官污吏用来隐藏赃款,也很难查得到,因为人家手里的户口和身份证都是公安机关发的真实证件。
幽灵户口为什么能存在,了解户籍管理的人恐怕很难理解荒诞为什么会成为现实。中国的户籍管理说不上是全球最严的,但起码也是很严的,办一个户口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要经过很多关口进行审批。不信你看那些登陆了错误信息的户籍,想要更改那是难于上青天!可为什么在怎么严厉的监管之下,还能有这样的“幽灵户口”出现?其实幽灵的不是户口,而是掌管户籍的人。虽然媒体报道之后当地行动迅速,连夜开展调查,但是人们肯定会吐槽:早干嘛去了?都是哪些人如此轻易地做到普通人都做不到的孙猴子七十二变,想弄什么身份就弄什么身份吗?户籍管理那么多的监管关口,为什么都查不出来?本来应该降妖伏魔的钟馗面对“幽灵户口”都喝酒去了?
联想到前不仅,我们读报说到过得公安部宣布:公安部门自查自纠主动注销了一批问题户口,使户口乱象得以治理。但幽灵户口依然晃荡,这叫人情何以堪呢?
南方都市报:“留守儿童”自缢身亡只因爸妈不回家过年?
说是对孩子们来说,寒假应该是快乐的开始。但是就在不久前散学典礼的晚上,9岁的三年级学生小林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孩子被发现时,缢死在厕所的横梁上,警方初步认定是自缢身亡。学校调查说,当天吃晚饭时,孩子外公外婆说爸妈不回来过年,小林的情绪很低落。
真是一出让人不禁唏嘘的悲剧,也许我们会责怪孩子承受力太差。但其实,爸妈不回家过年只是像小林这样的“留守儿童”走上自缢身亡的最后稻草而已。
父母离婚各自组建了新家庭,并长期在外打工,爷爷奶奶也去世,父亲平时很少跟儿子打电话,实际上小林从小就失掉了家庭的温暖。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孩子的心中,爸妈回家过年就是自己唯一的希望。而一旦这个希望破灭了,也就失掉了活下去的勇气。
而从失望走向绝望的小林只是广大农村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个而已。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0余万,占全国儿童的20%左右。长期的亲情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时候有被遗弃的感觉,超过四成的留守儿童感到孤僻,三成以上的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卫生问题。调查表明,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与父母团聚,大多数孩子对情感呵护的需求远远大于对物质的渴望。从中不难理解,为何这个孩子会选择自杀。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容易受到伤害。除了溺水、中毒、交通事故、火灾等意外事故之外,还面临来自其他多方面的安全威胁。对留守儿童最好的保护就是来自家庭的温暖,可他们却无法感受得到。
虽然教育部、全国妇联、中央综治委等5部委曾经下发文件,要求全面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服务工作提供支持。但这样的制度对留守儿童的保护来说显然远远不够。对于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亲情,是父母的爱。快过年了,为了家中的父母和孩子,也该回家了。哪怕回家的成本再高,也要回家。当然,在这当中,我们的社会和政府除了眼下要减轻回家的成本之外,更要着眼于长久的农村留守问题的制度解决。比如加强地方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守得住人伦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