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9韦波读报
法制晚报:“政府代赔”不能成为坏账。
说是最近,青海湟中城管队长打伤孕妇,政府先赔付20.9万元;河南洛宁邮政局长撞人案,邮政系统先期垫付赔偿金115万元……但是在这些“政府代赔”之后,很少有政府追偿成功的,调查显示,湖南省2002年至2004年核拨赔偿费用1109万元,追偿仅29万元,追偿率2.64%。黑龙江省发生的61起国家赔偿案件中,只有1起得到追偿,核拨的447.9万元赔偿费中只追偿了9.4万元,占核拨赔偿费用总额的2.1%。
这就产生了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政府代赔”什么时候该代赔,事后追偿能追几年,代赔和追偿账目是不是要公开,拒赔或者官员追偿不力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很遗憾,这些问题现如今都缺乏很明确的规定。而正因为缺乏硬性的规范,才导致事后追偿有名无实,政府代赔变成政府赔偿,最后是纳税人买单!凭什么!
大家都知道,在一些公民权益被公权力侵害事件当中,“政府代赔”本来是处于人性化考虑的合理安排。避免事态恶化尤其是受害者家属遭受二次伤害。但如果政府垫大笔钱,最后却总是追不回来,或者根本就不去追,无疑让我们纳税人白白做了冤大头。“代赔”不是“代责”,公务人员明显违纪违法侵害公民权利,就应承担应有的代价。大量的“政府代赔”成了政府全额买单,有人擦了屁股,某些公务人员难怪有恃无恐,变本加厉,城管打人等等恶心循环才会周而复始,不停挑战人们的神经。
而“政府代赔”之所以留下一笔笔坏账,首先跟政府部门追偿不积极有关,因为许多时候,相关责任人都是“自家人”,有的还是单位领导,单位很难拉下脸面向当事人讨账,再加上家丑不可外扬,要单位打官司去拿回钱那是下下之选,能不选就不选,反正也不是我出的钱。其次,更重要的是制度上“政府代赔”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尤其跟单位一二把手的考评问责没有关系。没有压力,当然不积极。
因此,从根源上,“政府代赔”所处的钱不能秘而不宣,应该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为什么出,出多少,凭什么是哪个部门出,怎会追回来等等。都要放到阳光下操作。但遗憾的是,之所以不少地方政府“代赔”默契秘而不宣,因为决策目的是要维稳,操作起来当然很草率,拍板领导根本就没考虑过将来的追偿问题,这才屡屡引起质疑。只有把“政府代赔”尽快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约束一些政府部门乱花钱、乱作为,真正维护好公平与正义。
新京报:教育部归还就近入学比例,从百分之百到百分之九十,剩下10%到哪里去了?
说是最近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到2017年,95%以上的初中划片入学;95%以上的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咋一看,这样的通知没什么特别之处。但仔细看你会发现有个地方不对。从小学到初中,教育部通知要求从100%变成90%,90%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意味着还有10%不用划片入学。90%生源就近解决,意味着还将有10%的生源不就近解决。十分之一的择校生口子都是给谁留的呢?
不用想就知道,这10%不划片入学的初中肯定都是各县区最好的初中,而这10%最好初中的生源从哪里来,是选拔考试、是“点招”考试、还是共建考试?教育部的通知从另一个侧面证实的共建生的存在,证实了关系生、条子生、选拔生等等特招生的存在。
为什么会留口子呢?没有拿得到台面上的理由。每年这样特招的学生有多少?共建单位有什么门槛?没有数据说明,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于是,教育部通知当中开的口子就变成深不可测的窟窿。难免让人质疑要留给名校寻租的空间。要改革你就该彻底地来,哪怕循序渐进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态度和目的必须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毕竟,教育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平,老百姓在这个领域是最敏感的的。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尽快给个说法,不能因为组里存在而给改革大折扣,搞折中。改革的目的,也不是要指标完美、任务完成,对上级有所交代,而是要彻底让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如果教育系统没有这样的共识,社会的胡乱猜疑就难以抑制,而不彻底的改革,只能让人们失去比黄金更宝贵的支持改革的信心。教育系统应该有信心有决心有方法有魄力有规划,现在能做到哪一步、将来该做到哪一步,心里要清楚,不能别人说什么就干什么,遇到问题就绕着走,要不然折腾了半天,最后又走到回头路上。
京华时报:“审批长征图”说明了什么。
说是最近在海南两会上,有一人大代表“晒”出了自己制作的“行政审批长征图”。长达5页的A3纸张,详细记录着一个投资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办完手续,需经过30多项审批,盖上百个章,全程最少需历经272个审批日。
无疑,这样的“行政审批长征图”反映了基层企业获得审批的艰难与辛酸,诉说的是不合理行政审批制度的种种弊端。透过这个长征图,我们看到的是:审批“婆婆”数不胜数,审批程序漫长无边,审核繁琐复杂,服务收费宰人砍人……;;令人不解的是,这样的“公章旅行”在去年国务院十八大指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公章旅行” 在国务院深化改革简政放权、行政审批瘦身的大背景之下依然还在上演。说明改革之路很不平坦,更说明中央减轻行政审批负担的改革意图在某些地方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地。一些地方口是心非,该取消和下放的审批权力仍紧紧抓在手里,不外乎因为这些权力的背后有着不言而喻的实惠或猫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张“行政审批长征图”更像是是“权力寻租图” 好容易来了个味道丰美投资者“唐僧肉”,谁都会想咬几口,审批流程多了,庙就多了,烧香的也就多了,不正之风肯定就多了。前赴后继权力寻租之下,行政效率更加低。
因此,把行政审批从中央下放到地方,并不等于行政审批改革就完成了,就万事大吉了,提升行政效率、简化办事程序无疑才是行政审批改革的关键。而如何让被下放到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被某些审批部门拿去换更多的利益,导致中央惠民政策成为一纸空文。从制度和体制监督上抑制审批部门“利益至上”思维,真正把行政权力化为服务动力,还需要在现有审批权力上进行撤并与整合,进一步压缩审批部门、简化程序,彻底阻断寻租之路,让政令真正畅通,才不会让审批总是在“长征”路上漫长跋涉。
太原晚报:节后剩余烟花爆竹如何处理,消防提醒注意安全。
说是元宵过完整个马年春节就算是过完了。不少地方开始恢复禁放烟花爆竹。山西太原主城区也一样。但是有些市民家中或多或少都会剩下一些烟花爆竹,怎么才能安全处理呢?当地消防人员提醒,销售点的剩货要注意安全回收,而个人手中的烟花爆竹存储则要注意远离明火。
对于城里人来说,过了十五,烟花爆竹基本上就没有用处了,不能再燃放。不仅卖鞭炮的商家为此犯愁,就连手里剩下烟花爆竹的市民也犯愁。而对于这些多余的烟花爆竹处理,政府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行动呢?
今年因为雾霾天气,各地自发掀起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的行动,减少空气污染,响应政府呼吁。而经销商没有注意到这些,还是按以往经验进货,批发大量烟花爆竹,又卖不多少。对老百姓来说,本来想着节前越早买越便宜,买了大量烟花爆竹之后,风头转向,氛围不对,不敢燃放太多。于是最后,商家的烟花爆竹积压了,百姓的烟花爆竹留下了。
对于这些烟花爆竹,说实话很多商家自己是没办法处理的。因为销售摊点都是临时设置的,又不是固定门面大超市,基本上没有退货保障。人家生产厂家也不是傻子,谁都不肯承担这份损失。于是多出了的烟花爆竹只能被摊贩积压藏在家里或者是小仓库里,而仓库估计那都是,保不齐小区杂物房地下室停车位等等都有可能,无疑给社区安全带来了隐患。市民也一样啊,没放完的烟花爆竹,花了钱了,也舍不得丢,最后也只能无奈放在家里,同样生活安全隐患不少。
有人会说,这关政府什么事,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的确,摊贩卖烟花是商业行为,市民买烟花爆竹是个人行为。应该由他们自己处理。但是对于剩下烟花爆竹积存的量大了,就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事。有可能危害到了公共安全。所以,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不是光呼吁要求,而是更有效地避免危害后果真的出现。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城市里设立一些烟花爆竹回收点,对于商家的烟花爆竹适当的从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足。对市民手里剩下的烟花爆竹,不妨用牙刷、牙膏、茶杯、餐巾纸等等兑换到政府手里统一销毁。这样,是不是可以更好地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呢?当然,政府掏钱公益回收剩下的烟花爆竹,看起来平白无故多花了一些钱。但对于有可能因为存放危险品不当而导致的悲惨事故,这样的付出代价我觉得还是值得的。因为,安全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