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7韦波读报
华西都市报:孩子偷拿家里大人钱,被父亲端牌示众。
这样的教育问题不止是家事。说是在成都,11岁男童明明趁忙于生计的父母不在家,偷了家中的170元钱,买了一部小型游戏机和零食。父亲得知后,狠揍了儿子,并让孩子在街上端着写有“我偷大人的钱”的牌子示众,幸好学校老师撞见,制止了家长的行为。不过,此事却在网上引发关注,网友热议家长究竟该如何教育子女。
挂牌游街示众这种一直被认为是摧残人格的做法居然被一个父亲用在自己亲手儿子身上,不禁叫人唏嘘。什么叫爱我的人伤害我最深。先打后挂牌,这种“组合拳”式的管教,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不折不扣的家庭暴力。虽然时候父亲认为管教自己的儿子天经地义,但家法也要合理合法,罚孩子挂牌游街,当然是对未成年人身心的摧残,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的孩子,更是国家的孩子,这样的管教也不再仅仅是家事,更是法律要管的大事。
为人父母我们也理解,为赚钱起早贪黑,家都顾不上,可孩子还这么不懂事,偷钱乱花,是我我也会生气。但气归气,也不该拿孩子当出气筒。的确,孩子偷钱不对,应该严厉管教,而作为家长,是不是也该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偷钱买游戏机和零食,是有贪玩、贪嘴之嫌,但这多少也折射出其孤独的生活现状。父母在外忙生计,没人陪,没人管,他们只能自己找乐子、找吃的。
世上之事自有因果,只看到“果”,却没弄清“因”就暴跳如雷、付诸武力,显然不理智、不科学,甚至违法的。虽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孩子也是块璞玉,需要雕琢,需要管教,保证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但是这样的人格显然不是棍棒拳脚牌匾“以毒攻毒”,武力劝谏加游街示众的“心灵摧残”能形成的。看起来是家事,但却关乎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所以就不再是“家庭套餐”,而是要走遵循法律法规的路线。否则就有雕刻出人格缺陷的“残次品”的危险。到时候还是社会担风险。
家长是孩子的模板和镜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这也是家风被热议、受追捧的原因。父母前面做,儿女后面学。失当的教育方式,不仅会影响这一代,还可能波及下一代……这也远远超越了家庭私事的范畴,成为国事、天下事,甚至是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
皖江晚报:为拿赔偿,公公和儿媳结婚,荒唐背后谁该尴尬。
说是最近江苏南京某社区发生了一起怪事,现实一对夫妻离了婚,几天后,妻子又跟丈夫的父亲也就是自己的前家公登记结婚。当地人说了,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当地房子要拆迁,但是夫妻两的户口已经迁出,不符合条件。妻子只有跟公公登记结婚,让儿媳的户口迁回来,才能多拿到拆迁款。
果不其然,都是钱闹的。为了钱,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哪怕公公儿媳登记结婚,有悖公序良俗,但是跟谁过不去也不能跟钱过不去的,为了多拿拆迁款,冒天下之大不韪,伦理和金钱博弈之间,“婚姻”已经成为获利工具而已。问题是,谁导致这样的荒唐出现呢?尴尬的只有这一家人吗?估
其实,公媳之结婚,目的很明显,那就是为了多分得一点拆迁款。只要假装一下,就可以得到额外的一笔钱,一家人少奋斗多少年,在最朴实的逻辑面前,人们才会把婚姻这种原本神圣的东西看成“过家家”的游戏?而社会上一再出现的假结婚、假离婚就为钱的事,这样的逐利行为固然应该受到大家道德谴责。但作为始作俑的政策制定者是不是也应该反思自己的政策设计是不是有问题?
事实上, “公媳结婚”再到“新国五条”公布后的假离婚潮,人们形象地称为“政策性婚姻”。多一套房子、多一笔拆迁款、多一个孩子,这些资源的获得难度如何,老百姓用行动做了回答。很遗憾的是,这类的政策性婚姻涉及的范围不小,比如为了多一笔取暖费补贴,北方的一些省份甚至出现“季节性离婚”。黑龙江省妇联还曾经疾呼,要“人”为单位执行福利政策,抑制“政策性婚姻”。更荒唐的是,贵州省贵阳市去年规定,每户农民只能确权240平方米的房屋面积,结果为了“一户变数户”,贵阳郊区刮起离婚热,甚至连90岁的老人也被儿女们用轮椅推着排队办离婚。事实上,眼下婚姻已经被利益严重腐蚀,市场经济让平凡生活变得更加功利。为了拆迁分房而“假结婚”,鲜明地曝出在金钱面前,感情就是一张纸,一个游戏!更是一种悲哀!
而当人们将自己的感情当成利用的筹码,当“婚姻”成为无足挂齿的小事时,我们又该怎样去反思这种“公媳结婚”现象?难道想出这些政策的有关部门和社会学者就没有一点责任了?
南方都市报:医师协会批广东卫视主持人“想砍人”微博,要求下课。
说是最近我们一同行摊上大事了。因为自己女友到医院输液被扎了4针还找不到静脉,广东卫视主持人王牧笛在自己30多万粉丝的微博上吐槽说那时刻都“想砍人”了。顿时触动眼下异常敏感的舆论,遭来部分网友的猛烈批评,中国医师协会甚至向他所在的电视台发公开信,要求王牧笛下课。随后虽然王牧笛两度微博道歉,对之前言论“深深懊悔”,向所有医务工作者和网友诚恳致歉。但医师协会坚持认为他不真诚,应该下课。
一条看似很个人的微博招致铺天盖地的批评,还危及“饭碗”。确实给我们这些媒体同行上了一课,哪怕你跟我一样,微博真粉丝不到一千,但是网络时代作为公众人物有单位的人的工作微博更应该自律。
王牧笛微博言论很不妥当,但是不是像某协会理解那样上纲上线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违背”的程度?情绪化的表达是不是十恶不赦?反复道歉,呼吁双方多理解沟通,却被某协会坚持认为“不诚恳”,道歉“是在推卸责任”。可是纵观微博内容,王牧笛到底推卸了什么责任?按照某协会的要求什么样的道歉才算是“诚恳”的呢?至于医师协会坚持认为王牧笛的言论和素养不适宜担任节目主持人,广东卫视应当责令其下课!”是不是有点“得理不饶人”,有失厚道,甚至“撒泼”的意味呢?
必须看到,网络时代情绪化表达是常态,某些人习惯斗争思维,一旦发现别人有他们认为的“不当言论”,立马如获至宝,反复转发攻击,或者向“相关部门”举报。最可恶的,还是把明显是个人的言论跟单位挂钩,呼朋引伴向单位施压,要求严肃处理,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想法比“想砍人”更加暴力。作为行业协会,维护医疗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形象和权益,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但跟其他人一样维权也要理性,更要有理有节,不能“得理不饶人”,更不能穷追烂打。
王牧笛已经道歉,但是某些医护人员是不是也欠王牧笛女友一个解释呢?这时医师协会却推说:静脉穿刺“一针见血”谁都想,但要受到血管情况和医护业务水平限制,“连扎四针”是完全有可能的。不过即便客观上有可能,不等于说真出现在病人身上就一定正常!如果说业务水平有限是客观存在的话,扎针不成扬长而去那就是职业素质和服务意识问题了。可惜对这一点,医师协会为什么视而不见呢?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这八个字不仅适用于患者和家属,同样适用于医疗机构。毕竟构建和谐正常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严于律人宽于律己啊!
新消息报:昆明制定"城市色彩"引发热议。
说是最近,云南昆明市规划局公布《昆明城市建筑色彩控制导则》(试行),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墙面主色调推荐采用浅黄色系”。引发市民热议,有人调侃,难道四季如春的昆明真的要“满城尽带黄金甲”了吗?
其实一些城市强调自己的主色调,本身没有错,因为这也是城市个性化的标志之一。如果这样的色调还能够跟城市自然环境相搭配,又能突出地方人文特点,这样的设计也不是没有道理。你看奶酪色的巴黎、橙黄色的罗马等等……他们都是很好重视“色彩”运用的典范,国内的北京、哈尔滨、广州等也对城市主要建筑做了比较好的色彩规划。
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城市是所有市民的城市,当我们决定是不是强制确定“城市色彩”以及用哪种颜色作为主色调的时候,广大市民才是最有发言权。而且这样的发言权远远不是一致同意的鼓掌,毫无异议的专家结论,走过场的听证会就完事的。
本质上,如果强调一座城市整体上要有个性,就必须允许每个建筑体在色彩上也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为了“满城尽带黄金甲”而抹杀了每座建筑的个性色彩。对于昆明来说,四季如春是它最美的名片。这里的天是蓝的,满城都是鲜花,本来就是代表春天的色彩斑斓的地方,如果硬是让建筑颜色定格在某种单一色调之上,还能不能凸显出它本来的魅力和品味,真的需要打个问号。更要打问号的是这样的决策到底是怎么弄出来的?科学吗?合理吗?必要吗?权威吗?群众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