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国爱耳日,一些“偷走”听力的习惯要改改
耳朵其实不用掏 手机不能经常“煲”
自己掏耳朵、长时间煲电话粥……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耳鼻咽喉科的医生说,这些习惯会悄悄“偷走”我们的听力。
耳屎没必要掏
除了药物伤害、病毒感染等原因损伤听力,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也会让听力在不知不觉中流失。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的瞿申红博士介绍,掏耳朵这个不起眼的小习惯,就有可能影响听力,尤其是儿童。
“家长给孩子掏耳朵的工具各式各样。”瞿申红说,火柴杆、发卡、手指甲……家长用这些东西在孩子耳朵里掏挖,稍有疏忽就容易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造成鼓膜穿孔。
耳屎的学名叫“耵聍”,对耳朵起到保护的作用,比如保护外耳道的皮肤,防止昆虫等异物进入等,如果全部掏掉,外耳道就失去了保护,细菌趁虚而入,容易导致感染,进而影响听力。因此,从医学角度看,耳屎没有必要掏。80%的人耳朵里的耳屎是干性的,随着咀嚼等动作会自己掉出来,有自洁功能。
此外,掏耳朵容易刺激耳道内丰富的迷走神经。瞿申红曾接诊过一个病人,身高超过1.9米,看起来高大威猛,可是一给他掏耳朵,马上晕倒在地。对于这类人,耳朵的迷走神经反射特别强,更不能掏。
医生建议,只要“耵聍”没有凝结到影响听力的程度,就不要掏。若确实堵塞了外耳道,可到医院由医生帮助清除。
长时间打手机损听力
现代都市人手机不离身,有人一打起手机来就是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不打电话的时候则连上耳塞听音乐看视频。一部手机让耳朵“亚历山大”。
瞿申红说,频繁接听或长时间接听电话,会对内耳听觉感官的神经末梢造成不良刺激,是损伤听力的一个原因。
美国耳鼻喉学学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研究人员将100名年龄为18至25岁的手机使用者,与50名不使用手机者进行对比实验后发现,前一组人更加不易听清某些词汇。
研究显示,连续4年以上每天接听手机至少1小时的人,辨别声音更加困难,其中右耳问题更加严重,因为大部分人接听手机时使用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