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州代表热议旅游合作——
共建桂黔生态文化旅游圈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特派记者 张冠年 贵州日报记者 王璐瑶
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山水相连,同处西部,共怀发展梦想,广西和贵州有着太多的相似。
近年来,桂黔之间不断深化彼此间的互动交流,致力于寻求一条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
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本报与贵州日报曾相互派出记者分赴两省区参与“新起点·开放合作区域行”联合采访活动,并在各自媒体上同步推出《北部湾的大西南图谱——访广西新战略支点》和《“云上贵州”赶与转——看贵州大数据产业》两篇长篇通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两会期间,如何加强桂黔合作,又成了两地代表委员们的共同话题。加强旅游合作,正是两地代表的关注点。
打造桂黔生态文化旅游圈成共识
全国人大代表、三江侗族自治县县长吴永春认为,广西和贵州同属少数民族地区,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迷人,两省区之间的旅游合作应大有可为。因此,他建议桂黔两省区应整合旅游资源,携手共建生态文化旅游圈。
吴永春说,以三江为例,全县拥有风雨桥120多座,鼓楼200多座,其中程阳永济桥、岜团风雨桥、马胖鼓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与三江接壤的贵州省黎平县,同样拥有肇兴侗寨、岩洞侗寨、堂安侗寨等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文化旅游景区。“两地的旅游资源完全可以共同开发、共同保护、共享共赢。”
依托资源优势,共同打造桂黔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桂黔两地代表委员们的一个共识。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东南州州长廖飞认为,贵州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这与广西的旅游资源在很大程度上相契合,有利于将桂黔的旅游产品进行“捆绑”推向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毛南风味食品厂负责人谭梦曦同样认为,桂黔两省区生态环境优美,民俗相近,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两地应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实现旅游无缝对接,达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桂黔两地应依托田园风光、自然生态、人文景观、民族文化‘四大’特色旅游资源,共同打造旅游精品路线,建设无障碍的游客集散地和民族文化旅游试验区。”
加强互联互通,推进桂黔旅游无障碍
如何实现桂黔两地无障碍旅游?吴永春代表坦陈,目前桂黔两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同质化竞争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是在交界地区,“你打造侗寨我也跟着打造,你办百家宴我也跟着搞”,形成了无序竞争。因此,他建议双方应整合旅游资源,统一规划,联合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同时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两地的互联互通。
对此,廖飞代表颇为认同,他认为真正的旅游无障碍,是在两地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相互匹配的前提下实现的。但目前看来,桂黔旅游合作至少“行”的方面还不能完全契合。
“黔东南黎平县至桂林,至今还没有修通高速公路,这对两地发展互通有无的旅游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障碍。”作为广西进入贵州的门户,黔东南与桂林之间缺少一条便捷快速的公路大通道,这让廖飞代表感到遗憾。他认为,打造桂黔两省旅游合作圈,应重点解决两省区交通瓶颈制约问题,着力打通省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要道,共同推动旅游通道及配套交通设施建设。
“应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干线公路、景区专用道路为补充,构建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体系,重点加强旅游景区与干线公路以及旅游景区之间连接道路建设,实现桂黔无障碍旅游。”廖飞说。
今年年底,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将正式开通运行,沿线将经过广西桂林站、贵州黔东南的榕江站和从江站。这在廖飞代表看来,这是桂黔两地真正实现旅游无障碍的一个契机。
事实上,谭梦曦代表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修建连通广西贵州两省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提名地)经德胜-环江-荔波高速公路的建议。
“贵州荔波锥状喀斯特(峰林)入选第一期‘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被誉为是‘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而广西环江自然地形地貌及生物多样性与荔波极为相似,是第二期‘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建设一条连通两地的高速公路,有利于两地联合打造成规模最大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原生态旅游区,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流和资金流。”谭梦曦说。
原文链接: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40313/newgx5320e4c7-98512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