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324韦波读报
新京报:飞利浦空气净化器被指售后不靠谱。
雾霾天气催火了小家电市场。因雾霾而兴起的空气净化器当然最火。但是,行业疯狂增长背后诸多问题也在凸显,“名牌”质量问题、价格飙升问题、杂牌丛生问题,消费者在忍受雾霾的同时,还不得不忍受空气净化器市场乱象。
最近消费者罗先生购买的飞利浦空气净化器让他吃了不少苦头,对于“名牌”,罗先生开始有了怀疑。
其实在空气净化器市场,飞利浦作为家电名牌有着不小的号召力。但新京报记者发现,在快速升温的空气净化器市场,消费者对飞利浦的投诉一直是业内热点。
罗先生说,他几个月前花3000多块钱买了一台飞利浦空气净化器,没用两个月就坏了。开着的时候,噪音非常大,我拿机器去飞利浦金牌维修点修,没想到师傅把问题界定为滤网坏了,但滤网是不保修的。维修师傅说要么交钱换滤网,要么不修。
不得已,罗先生给飞利浦上海质检中心打电话,但中心答复跟维修师傅一样。最后,罗先生不得不找到类似我们阳光在线的阳光重庆平台投诉,最后在重庆工商局的帮助下才找到一专业维修点。人家师傅把机器拆开一看,最后风扇上缠了一个长布条。机器就修好了。回想前后特地请了两次假,拎着机器来回打车花了差不多一百块,折腾一个月的经历,罗先生很是无语,最初选择飞利浦是感觉它是“名牌”,没想到售后服务这么不负责任。
其实,不久之前,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就披露,飞利浦、亚都、莱克、德龙等空气净化器虚标严重,无论是甲醛去除率还是PM2.5的去除率都远达不到标注和宣称的水平。其中,在除甲醛的测试中,德龙甲醛去除率只有16%,飞利浦标称99%,而实际去除率仅为53%.
有业内人士透露,随着净化器出货量逐步增加,规模效应已经让成本大幅降低,算下来空气净化器的成本主要包括模具、滤芯、过滤网、活性炭网、外壳,加起来也就几百块钱。现在连做鼠标的、做碎纸机的、做按摩椅的也来做空气净化器了。可谓鱼龙混杂,导致不少消费者只能迷信外资相信品牌,但谁知道,品牌外资也不靠谱!
目前,空气净化器市场上能够监测得到的品牌近200个,其他监测不到的更多。因为利润率高,进入门槛低。行业乱象刚好给有心人浑水摸鱼。没人监管,什么样的产品算是好产品,企业不能说清楚,专家也说不清楚,消费者就更的不清楚了。
民生周刊:县改区的地方版图。
说是在今年的广州市两会上,市委书记很感慨:“为了撤市设区,我们跑了十几趟北京,积极努力,终于跑成了。”广州从化、增城两个县级市撤市改区,从此广州直接下辖11个区,实现了“无县化”.其实,有县改成市辖区的“初衷”,是为城市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保障,减少城乡差距,但也不乏有的地级市乘机利用这一政策扩大地盘、增加财政收入,无视当地实际,强行改区。
尽管到目前为止,县改市辖区已经被中央关闸十多年,但是不少地方县改区依然暗潮涌动。除了浙江和广东外,江苏多地早已实现县改区。与此同时,在这些获批的名单之外,还有一串长长的排队名单。
那么,为什么好好的县级行政区要改成市辖区呢?
县域扩权冲动的大背景是眼下如火如荼的县改市很省直管县。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轮规模浩大的县改市运动席卷全国。1996年达到445个县级市。
对于县级政府而言,“县改市”后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城市建设费用;编制上,市比县可以多设一些机构,公职人员也可以增加工资补贴或适当调高级别等;对老百姓也有好处,算是市民城里人了。尽管“此市非彼市”.直到97年国务院暂停审批县改市,浪潮才被压住。随之拉开的是省管县改革。从1992年开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浙江、河北、江苏、河南、安徽、广东、湖北、江西、吉林等省份陆续推行了以“强县扩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对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了扩权。下放给县的权限越来越大,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了诸如义乌、昆山的知名县级市。与此同时,尴尬在一些地方出现,县越来越强,其上级地级市相对越来越弱,比如金华管的义乌。
于是,伴随经济的发展,地级城市扩张的欲望越来越强,县改区自然成了不二选择。一方面,中心城市在城镇化背景下,迫切需要城市扩容;另一方面,县域经济正好借机转型。当然,对于广大百姓来说,县改区意味着享受的公共服务会更好,尽管这些服务短期内难有根本变化。
有专家表示,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越来越受发展空间限制,必然寻求对外扩张,千方百计要突破原有市区的限制。对大城市来说,县改区是必然趋势。也有专家建议,发展比较快的地级市,可以考虑把临近的县变成区,为地区的发展留出空隙。承载城镇化的重任。
齐鲁晚报:进口宝马有国产零件,宣传和实际不符消费者可投诉。
说是作为豪华车之一的宝马,动辄几十万上百万,销售的时候称是进口整车,但其实部分零部件却是国产。对此,商家解释存在零部件在国内生产后出口国外组装的情况,但却拒绝提供相应的零部件产地凭证。有消费者质疑,这是不是欺诈呢?但先试试,目前中国的整车进口监管中,还没有法规来规范进口整车中的零部件的配置。
最近,有消费者投诉说自己在山东青岛一家汽车销售公司购买一台从南非进口宝马整车,购买时商家保证连螺丝钉都是进口的,但后来到4S店维修时却发现车载电脑等零部件都是国内生产,对此,4S店给出的解释是车辆组装地是在南非,组装厂家向全球采购零部件,包括中国的工厂,所以存在国产零部件属正常现象。
那么,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进口整车,配件却是国产的情况是否普遍存在?有类似经营销售进口整车的4S店表示,不一定,有一些配件可能是国内生产的,然后出口到国外的制造厂,但发动机等核心部件肯定是国外生产,国产配件都是按照统一的全球标准生产。
那么,进口整车中装有国产零部件是否合法呢?海关表示,海关在受理整车进口时,是看整个车辆的进口手续是否合法、产地等信息是否真实,不会拆分具体查验每个零部件的产地。通常进口整车是指在国外的汽车生产厂完成组装下线并直接进口到国内的车辆,目前我们国家也没有法律法规规定进口整车中的每个零部件必须是国外生产。尤其在全球采购的情况下,多国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很常见。
但是消委会却认为,消费者依法享有知情权,购买前,商家应明确告知消费者进口整车的真实信息,如果商家承诺所有零部件均产自国外,实际却有零部件是国产,消费者可以保留证据,到工商部门或消协投诉。
国产零部件和进口零部件的质量差别有多大?有业内专家说,为了降低成本,国外很多名牌汽车企业在中国汽车零配件厂家“淘金”,按照统一的全球标准生产然后出口,所以质量和进口的差别不大。不过,国内厂家在受到外商订单之后,一般会多生产50个至100个不等的零部件,这些多出了的零件会被国内厂家包装成其他牌子,进行销售,或者作为所谓副厂的维修配件存在。关键是,这些多生产出来的零件质量检测不是很严格,所以进口整车在维修换件时,很难换到和原装质量一样的零件,这时候消费者就要注意猫腻了。
华商报:县级医院盖9层豪华大楼,只有28名正式医生。
说是2014年医改重中之重的县级公立医院,如何能解决“医荒”问题,打破“国家的钱向下走,病人和医生却向上涌”的怪圈? 病人来了,医生走了。这几乎是国内很多县级医院最大的困扰。这不陕西的宁陕县医院大楼就很气派,但这里的医生流失已经严重影响到医院的正常工作。而下属的一些乡镇卫生院缺医生更缺病人,医疗设备静静地躺在墙角……一方面,医改推进,县级医院的门急诊人数正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医生流失、人才匮乏,让一些县级医院很艰难。如何解决县级“医荒”问题,可能会成为啃下公立医院改革这块“硬骨头”的关键。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钱,而是没人。
为什么县里的骨干医师都想走呢?一些医生认为是管理混乱导致人才流失。但院方认为,客观原因更多。有点经验的医生都想去更好的地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了,“执业医师资格证”一拿,能走的大多也走了。
宁陕县医院流传着一个故事,08年,3个毕业女大学生应聘到医院。相继取到执业医师资格证。随后,第一位女大学生被派往急诊科,由于经验不足将一个男童治病致死,后来辞职离去;之后,她的同学被派往急诊科,负责120急救,结果接病人时发生车祸,医生护士、司机3人受伤,随后也辞职了;后来,医院决定派第三个同学去急诊科,但是她害怕去急诊科,最终辞职了。
最近5年中,宁陕县医院招收的本科生,绝大部分辞职离去。本来每年有10名本科生名额,结果只能招到三四人,来了的,取到执业医师资格证后,也跳槽跑了。2013年医院给每个本科毕业生补助10万元安家费,吸引人才,结果没招来一个人。
医生少,急诊科的医生更少。按国家规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后有3年实践经验的医生,才能到急诊科工作,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急诊科之所以被很多医生称为“狼窝虎穴”是因为几乎人人都有医疗纠纷,急诊科5位医生就有4个挨过打。医生抱怨,人手太少,院方则无奈哪里还有人!某些县级医院人员匮乏甚至到了无法正常运转的边缘。其他特色科室更是只能关门倒闭。
其实,县级医院缺人在安康市乃至全省、全国都非常普遍,因为国内医生总体数量奇缺。官方权威资料显示:全国仅儿科医生就缺20万。而宁陕这样的山区小县更招不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