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文简体 > 专题 > 笔尖走世界 > 韦波 > 文章 > 正文

美国小伙建中国乡音网站 绘制汉语方言地图

2014-04-14 10:08:39来源:韦波网络编辑:王琳

140412 韦波读报

《扬子晚报》:男子“背母赏梨花”红网络 “孝男”:想让老人高兴。

现在正是梨花盛开的时节,魏县万亩梨园景区到处都是赏花人群。近日,有一位男子背着老母亲在梨园徒步赏花,被人摄入镜头传至网络,随即成了网络热图,引来网友纷纷赞誉。经多方查寻记者了解到,画面中的男子是邯郸市一名公务员。

对这条新闻首先我想说,孝亲无关公务员还是平民。只要当事人能对自己的父母长辈保持一份至纯的孝道,他就是一个孝子,而不必管他到底是官员公务员还是平民百姓。

报道说,由于轮椅装不进汽车,所以这名男子才在带母亲去梨园的时候没带轮椅。考虑到园里道路不平而且狭窄,再加上人比较多,于是他就背着母亲去赏花了。所以当这样的孝行仍然被一些人质疑为“作秀”的时候,这也或多或少折射出了当下孝道的某种陨落。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父母亲的扶持下走路赏花看世界的,而当父母年老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如此反哺呢?将心比心,由这条背母赏梨花的新闻出发,可以比照出不少人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在孝道上的缺失。

而即便是新闻中的这名男子,他也只是在周末回老家探望母亲的时候才背了一次母亲,这跟我们小时候无时无刻不在母亲背上、被关爱呵护相比,又算得了什么?这位新闻当事人还说:“孝敬老人不能等,我只是做了一个儿子应该做的。”是啊,人生遗憾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孝亲不能等”,至少是一种难得的孝道觉悟。可是父母对我们的爱护,等待过谁的启示吗?

所以,衷心希望“背母赏花”这样的行为不再是一种感动,而是社会生活中的司空见惯和天经地义。

《新安晚报》:养猪户去见领导回家发现猪场被拆 193头猪失踪。

最近,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城关镇养殖大户衡巧仁、王雪梅夫妇,遇上了一件让他们刻骨铭心的糟心事。日前,两人接镇里通知去“见领导”,结果领导没见着,回家却发现自家养猪场被拆了,193头良种猪不知去向。

说到这儿,其实剧情还没结束呢。报道说,这猪场也拆了、猪也不见了,于是衡巧仁夫妇找到镇上、县上问情况,大家互相推诿都说“不清楚啊”。难道这是一部叫“猪猪去哪儿了”的电视剧吗?

事实上,记者一来,真相大白。当记者前去采访时得知,这位当事人副镇长刚好升职了,现任人大副主席,难道是因为拆迁工作搞得好又加官进爵啦?面对媒体这位胡副主席说,衡巧仁的猪场属于违规搭建,当日属于正常拆除,猪被暂扣代养着,活得好好的。可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猪现在只存活了41头,这能叫好好的吗?

于是这位镇领导随后又改口说,“考虑到群众利益,这笔损失肯定会认真统计,并在下一步工作中妥善补偿,不能让群众吃亏”。可问题是,不能让群众吃亏就能放群众“鸽子”吗?这种不告知、不沟通、不清楚,其实就是对群众利益的不关心!

或许,衡巧仁的养猪场确实是违章搭建房屋。但即便如此,在拆除之前为什么不直接沟通,而非要采取这种极端方式呢?就算已经拆了,把猪暂扣了,怎么登记的,怎么饲养的,总得给村民一个交代吧?

当然,有些群众工作确实存在困难,但像拆迁这类问题中的很多矛盾,也有不少是因为缺乏关心、了解和沟通造成的。群众利益无小事,做群众工作要是能多一些真心、沟通和耐心,还会有那些本不该有的矛盾和悲剧吗?

《中国青年报》:美国小伙建中国乡音网站 绘制汉语方言地图。

一个中文名叫司圆直的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到中国的北大光华学院来任教,迷上了中国方言。后来他遇上了在中国留学,同样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同样痴迷中国方言的柯祎蓝,二人自掏腰包,在中国办起了一个保存汉语方言的网站“乡音苑”。

众所周知,推广普通话是上了国家宪法的,几十年来我国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成绩斐然。但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由于对方言保护的忽视,导致很多方言有失传的危险,特别是上海、杭州、苏州等吴方言区的很多小孩儿已经不会或不愿说当地方言了。

语言,不仅是人们的交流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各地方言传承的不仅是乡音乡愁,而且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基因,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很多方言语汇是无法用普通话表达的,千姿百态的地方戏曲恰恰就是植根于方言的——如果你用普通话或吴方言去唱河南梆子,那肯定会荒腔走板。

现在有两位热心中国文化的美国人办起了中国方言保存网站,目前已经存有300多段各地方言音频资料,但这跟方言的存量相比,恐怕还很少。而且他们自掏腰包,资金捉襟见肘,网站难以为继,这样的窘境理应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

所以,建议国家语委或文化部增加方言保护的职能,协调好推广普通话和方言保护的关系,让两者并行不悖。

两位热心的美国人感动了很多国人,也让我们汗颜。那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我们的几大门户网站,就应该履行好社会责任,可以考虑和“乡音苑”合作,也可以自开频道,借鉴人家的经验,为保护方言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一句话:博大精深的中国方言,总不能让外国人替咱们保护吧。

《消费日报》: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中国特产报违规。

中宣部等9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并通报一批媒体采编人员及假记者、假媒体新闻敲诈典型案例。这其中就有《中国特产报》。据披露,该报社数名记者多次到宁夏永宁县等地采访,以当地涉嫌存在的违规问题相要挟,违法从事经营活动并收取22万元宣传费。目前,该报因涉嫌敲诈勒索被吊销出版许可证。

曾被国人寄予厚望的舆论监督,现在被一些传统媒体和网站用来敲诈生财,这不是新鲜事,但这事现在却有了愈演愈烈的发展势头,这又是为什么呢?

中国传统媒体实行事业单位市场化运营已经30年了,大部分媒体成为自收自支的准企业,同时又很可能挂着国家机关下属单位的头衔。市场化改革本身没错,但对媒体来说,也是一种风险。媒体市场化的一个假设是:有公信力的媒体自然能赢得广告和受众。确实,一批以舆论监督和独到言论见长的媒体获得了市场的高额回报。

但对于《中国特产报》这类媒体来说,观念和体制落后,在真正的舆论监督中不见踪影,同时他们又面临着全国性日报难以吸引商业广告的困境,加上后来崛起的互联网的冲击,他们的市场困境可想而知。这样的媒体,到哪儿去弄广告呢?而上级主管单位也早就不再拨款养报了;另一方面报纸作为某个主管单位的下属,再差也不能关闭,这就导致了一些媒体走向了以负面新闻敲诈勒索的道路。

这次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痛下杀招,勒令《中国特产报》关门,就是朝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而媒体的淘汰和退出机制,也应该由此完善和真正执行。希望,法治的阳光真正照射到媒体中来,让新闻媒体成为依法满足公众知情权和监督腐败、同时又避免因自身堕落而危害社会的公共机构。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