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文简体 > 专题 > 笔尖走世界 > 韦波 > 文章 > 正文

丈夫因妻子怀孕逐户敲门要邻居停用wifi

2014-04-17 15:42:56来源:张涛网络编辑:王琳

140417 韦波读报

《南方都市报》:河南信阳官员称赞拆迁工作人员是“最可爱的人”。

【韦波读报视频推荐】官员自夸变自打耳光

http://www.bbrtv.com/2014/0417/158743.html

近日,河南信阳市浉河区政府官网刊登的一篇讴歌拆迁工作的文章,浉河区委书记称拆迁工作人员是“最可亲、最可敬、最可爱、最可歌、最可颂的人”。与此同时,有网友发帖称,在浉河区的这次拆迁中,他家遭野蛮拆迁,父母被打倒在地,他曾就此事上访,被接回来拘留在信阳第一拘留所。

一边是浉河区委书记热情讴歌拆迁人员为“最可爱的人”,一边是被拆迁户发帖称遭暴力拆迁,这中间的是非曲直我们暂时还不明白。但拆迁人员是不是“最可爱的人”,恐怕有待商榷。

近些年来,不时传出暴力拆迁的丑闻,有的还危及人命以致引发群体事件,严重妨碍了社会和谐。地方建设和发展是硬道理,就拿这个浉河区来讲,没有拆迁何来“大美浉河”呢?但拆迁也要考虑民众利益,如果以不容商议、不容置疑的态度出现,哪怕最终拆除了民众的房屋,也拆除不了民众心中怨恨的疙瘩。民众也不是不支持地方建设、地方发展,总想借拆迁敲竹杠,关键是个人利益不能过分让渡给集体利益。

再从拆迁人员角度讲,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干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拆迁工作吧?但因为上面有死命令,如果不配合,就会被搁起来甚至丢掉饭碗。所以,面对拆迁,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从这个角度说,拆迁人员的确也不容易。如果拆迁人员在做具体工作时,能站在被拆迁民众的角度想问题做事情,赞扬几句也未尝不可。但赞扬也要实事求是,尤其不能为了粉饰太平而人为拔高,那样反而会起到相反的宣传效果。

而如果浉河区在拆迁中真的出现了网友反映的野蛮拆迁行为,那就更应该对官方的溢美之词予以质疑甚至谴责了。所以说到底,谁是“最可爱的人”,还得由民众说了算。

《成都商报》:千家上市公司去年招待费62亿降一成。

【韦波读报视频推荐】国企招待费归零 “其他”费用暴增

http://www.bbrtv.com/2014/0417/158738.html

截至目前,共有159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3年年报,其中1049家合计花去招待费62.35亿元,同比下降10.9%。但管理费用明细中的“其他”科目却出现明显上升。如中国铁建的“其他”一项从22.4亿元增加至32.26亿元,一年暴增了9.86亿。

在公众的监督压力和八项规定的严厉实施下,去年上市公司管理费用中的“业务招待费”在财务报表中的下降趋势明显,这样的变化似乎在向人们传递可喜的信号。

不过,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在招待费出现趋势性下降的同时,管理费用明细中的“其他”科目却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而且这样的企业与招待费下降的企业比例几乎持平。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企业年报是列举式,总有一些多而琐碎的费用无法归于具体分类,从而统一纳入“其他费用”,但通常来说,这些费用多为临时性的小额开支,不可能成为管理费用中的“大头”。但在现实中,“其他费用”往往扮演着喧宾夺主的角色。以中国铁建去年年报为例,公司净利103.45亿元,管理费用中的“其他”类科目竟然高达32.26亿元。这样的不正常现象,难免让人怀疑,年报中秘而不宣的招待费,是不是已经被归入到“其他费用”中来掩人耳目了?无独有偶,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预算中的“其他支出”居高不下,也被质疑为这背后藏匿着不宜公开开支的“筐”。

所以说,招待费整体下降当然是可喜的,但“关前门”也要“堵后门”,防止“其他费用”变成招待费的新马甲。有必要完善相关规定,要求政府、央企和地方国企在公布其他费用时,必须有详实的说明。这部分钱究竟花在哪里,要给公众一本明白账。同时,强化预算和年报的严肃性,通过审计严查科目之间的人为挪用流转。

《燕赵都市报》:丈夫因妻子怀孕逐户敲门要邻居停用wifi。

“现在住的那栋楼有家人,貌似他家媳妇怀孕了,然后说wifi有辐射,影响他媳妇的健康,逐家逐户敲门叫我们不要用,今天已经敲了4次门了……”近日,这条看似吐槽邻里关系的微博,却意外地成为当天的微博热门话题,很多知名媒体也纷纷转发。

wifi其实和手机信号并没有本质区别,都属于微波,目前还没有真正有力的科学依据表明它会破坏人体DNA或蛋白质结构,从而影响胎儿发育和孕妇身体健康。而且,我们明明可以在网上看到大量相关科普文章和报道啊,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对这些信息都不知道呢?

因为网上不只有科普知识,大量谬误也在横行。这条为了防辐射,居然要“叫停”邻居家WiFi的新闻,就足以证明这些谬误的强大能量。

除了这个,一些家庭生活常识也常常谬误横行。就拿饮水来说,人类自然饮水几千年了,到了现在突然冒出一些专家说,健康生活需要每天喝足八杯水,然后人们开始注意自己的饮水习惯了。但不久又有另外一批专家说,饮水量应以自己的生理感觉为准。这下好了,喝了几千年的人类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喝水了。

所以说,科普是需要权威的。如果大家对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本身抱有怀疑态度,甚至是不信任,那科普就达不到目的。我们曾经大力呼吁专家学者、甚至科学家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但现在不但一些科普没有成功,科学权威的光环反倒褪去不少。

这不仅要归咎于一些所谓专家学者只为谋利的违心之言,也要反思科普活动本身是否科学。科普就是要普及那些已有定论,或者说得到了科学界公认的科学知识。把没有定论的,只能限于科学领域探讨的问题带到公众领域,是科普的大失误。因为这只能导致各路专家的论战,损害科普权威,让公众不知所从。

《法制时报》:浙江启动张氏叔侄冤案追责。

【韦波读报视频推荐】浙江启动张氏叔侄冤案追责

http://www.bbrtv.com/2014/0418/158766.html

近日,浙江省政法委政治部副主任朱巧湘称,调查组将对“二张”错案原办理过程中公、检、法各部门办案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严肃依法依纪追究责任。这其中就包括了案件的审核人——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预审大队大队长聂海芬,她曾被称为“女神探”。

如今含冤十年的“张氏叔侄强奸案”得到平反,客观上是司法机关对事实和当事人权利的尊重。但仔细了解这一案件的平反始末不难发现,虽然“疑罪从无”原则被认可,但要想真正推翻原有审判,恢复冤屈当事人的人身自由和名誉,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因为显然,平反一起案件,要比审判一起案件难得多。司法机关不仅要面对社会公众的种种质疑,还需要走过转变自身心理上、工作上、面子上这一关。更何况,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甚至不健全,司法监管也不够透明、到位,而且受害家庭疲于奔命,公众专业水平也不够,最终可参与性和干预性自然会比较低。

之前,浙江高院院长齐奇表示,将对这个冤案中的“女神探”内部处理,也说明法律本身对平反冤假错案有很多空间或争议。在受到公众舆论质疑后不久,启动追责调查,应该能促进相关法律完善,司法机关各司其责,相互制约和监督。

总之,对制造叔侄冤案的“女神探”追责,应当成为具有特别象征意义的司法实践。这不应该是追究某一个人责任的问题,而应该是对司法制度、司法监督的一次较真。通过调查和追责,让司法问题和漏洞更加清晰明朗,从而修正各个司法环节的制度,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公民的权利都得到尊重,也确保司法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和透明。

《中国青年报》:66.5%受访者有自拍习惯 三成人会晒在网上。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3499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5%的受访者有自拍习惯,其中28.0%的受访者经常自拍,31.1%的受访者会将自己的自拍照发布到网上。受访者中,男女比例各占一半;45%是90后,30%是80后。

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的段子:当男朋友被车撞倒后,女朋友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叫救护车,而是先拍男朋友的照片,再自拍一张自己的流泪照发到朋友圈。段子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也反映了现如今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随着社交网络和科技产品的发达,自拍和晒照片逐渐流行起来,而这并不能说就是一种“病”。自拍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不可否认会有一定的自恋倾向,但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晒照片是把自己的情感在虚拟世界继续传播,传播对象也不像以前那样具体化。而人的心理都希望别人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愿意晒出来的照片无非是能够给别人展现自己的美好生活的,这是一种乐观心理的表达,同时也方便让自己周围的人了解自己的最新动态。除了这些,很多人也会选择晒一些搞笑的照片,这样也可以逗别人一乐嘛。

所以,晒照片本来就是一种分享,但是当自拍开始泛滥,晒照片开始失去底线之后,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就大了。比如有些社交网络为了赚取访问量,甚至没有下线的晒出自己的大尺度照片,炫富的也比比皆是。这种过于炫耀展示和炫富的心理就会带来攀比之风,更是往病态的方向发展了。社交网络的传播面太广,对于这种有辱社会风气的自拍和晒照片,就需要进行有力的网络净化了。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