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4韦波读报
京华时报:甘肃舟曲承认泥石流“拦渣坝”存质量问题。
说是四年前的2010年8月8日凌晨,位于舟曲县城东北部的三眼峪暴发泥石流,当时刚建完的4道大坝被冲毁,不仅没能发挥作用,反而带来更大灾难。附近村民说,灾难发生前,已发现工程质量问题,但找到县环保局和县政府反映没有用。如今虽然环保局工作人员称事情已经过去了,不便和领导联系,但是这个豆腐渣大坝依然让当地村民如鲠在喉。虽然事故致1700人死,可舟曲县政府表示泥石流发生时大坝还没有完工,工程建设合理、合规。至今没有一个县领导对此承担担责。
所谓天灾人祸。天灾我们无能为力,但人祸必须尽力避免。可某些地方明明是人祸却硬要说成天灾,表面上看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保住利益群体。但从根本上来说,却是没有把生命当回事,没有把群众当成亲人。因此,在不少人眼里1700个宝贵的生命因为一场事故消失,追究责任是必然的,但最终仅仅追究;了施工方的责任,县领导没有一个人担责,这是怎样的荒唐?难道县领导一点责任都没有吗?从常识从责任政府的角度看,答案显而易见。
群众多次反映为什么没人理。已经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无动于衷?计划投资900万最后到施工方手里缩水只剩一百多万,其他钱到哪去了?这些问题的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令人深思。更令人警惕的是,事发之后当地县领导行政干预给施工方定罪,当成转移民愤的“替罪羊”,从而推卸了自身责任。如此偷梁换柱,最后还真的没有一个县领导承担责任,荒唐之举还“梦想成真”了!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身边的一起事故,最后同样定性是司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看来,同样的潜规则之下,注定其他人的责任都是可以推卸的。还真立功一大片,追责个别人!可这样真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吗?能够避免无辜的百姓再次付出血的代价吗?
新京报:网曝山西长治交警支队长有8个身份证 当地调查。
说是最近,有网络爆料书说,山西省长治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樊红伟有8个身份证。随后山西省公安厅纪委工作人员表示,公安厅已成立工作组调查此事。
一个执法部门的领导干部一人有八张身份证,现在仍上班,如此大张齐鼓地变脸,还真是让人亮瞎了眼?是什么工作需要让他必须要拥有那么多的身份呢?这么多的身份只是副局长利用工作之便以权谋私办着玩呢?还是背后隐藏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不是简单的管理漏洞问题,也不是简单的公权私用,只有那些拥有众多身份的人才办有众多的身份证。八个证究竟干什么用了,变脸背后一定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
究竟是谁为樊红伟办理了8个假身份证,明知违法为何还要办理?是慑于领导的权威还是碍于领导的情面?假身份证的用途究竟是什么?是为了买房方便还是为了存款方便?樊红伟多次被举报,最后都被樊红伟花钱摆平了,为他打气撑腰的除了被查的山西省纪委书记之外还有没有其他领导?为什么他被举报后照样升官?人们有理由怀疑其背后还有后台或靠山。
毕竟时至今日,举报者依然举报无门,只能在各大网站论坛发帖,可见樊红伟反举报能力很强,而且每次都能逢凶化吉,至今依然正常上班,在党中央强力反腐的大背景下,这样的现状不免让我们让人担忧。
人民日报:国家规定“公务出行原则上不买全价票”。
说是最近,为了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规范公务机票购买行为,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出通知要求,购票人应当做好公务出行计划安排,尽可能选择低价机票,原则上不得购买全价机票。
说实话,公务出行原则上不买全价票的规定是对中央相关精神的具体落实,应该值得点赞。但无奈,老百姓对原则上这个词是在太熟了。根据以往经验理解起来恐怕跟政策制定者有所出入。
首先,话说原则上不能买,但是不是原则下就可以买。多年的现实告诉我们,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原则上”,就一定有“原则下”;有“一般”,就一定有“特殊”。原则上往往带来的不是刚性的门槛,而是为所欲为的尾巴,有了这句话,公务出行就有了堂而皇之的“自由裁量权”。“原则上不得购买全价机票”,可万一遇到偏偏都是“原则下”的事怎么办?总得灵活处理嘛、、、于是原则成了空架子,全价买机票成了常态!不服你查账啊,看是你调查花的人力物力财力多还是我原则下花的三公经费多,最后你也调查不出什么大问题。
其次,原则上不买,其实也可以买。“原则上”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家都早就心知肚明。不买算你模范遵守规定,买了的也没有违反规定,当然不会受到处罚,更不会涉及帽子、位子和票子。再加上上级睁只眼闭只眼,一切都万事大吉;即便有人举报投诉上级过问,最多也就解释解释,磨点嘴皮子,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一切安然无恙。
原则上带来的问题就是因为原则不仅难以把握,而是往往对领导没有约束。看是约束一大批,其实成了有解释权的领导手中权力,既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表面上是要求他人执行“原则上”,而实质是给自己留下执行“原则下”的空间。
所以,财政部民航局发出这样的通知偏偏留下了“原则上”的尾巴?岂不知,尾大不掉?
新京报:北京推出公厕查询服务,上厕所也“高科技”。
说是最近,“北京公厕查询”正式上线,人们用手机就可以到附近厕所的位置。还可以优化最近公厕路线。跟导航一样,整个查询过程不超过10秒。
俗话说,人有三急,急起来老天爷都没办法,这时候“摇一摇”,不仅“高科技”,而且还能解决“内急”, 无疑为人们寻找公厕提供了一种新鲜的途径。
但是,这样的高科技只是暂时提高了人们找厕所的效率,却没有解决上厕难的根本问题。治标不治本。因为要解决城市里如厕难,最关键的还是要靠增加公厕数量,同时做好配套设施和配套服务比如制作更多的引导牌。需要政府能够更多投入,真正把住建部所要求的人均公厕数量落到实处。毕竟,如厕是人的基本需求,如厕是否方便也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这可比找厕所软件关键多了。
再说,手机“定位”厕所,看起来很美,但是最需要的老人、孩子等等群体,用得上多少呢?更何况导航软件都不靠谱的今天,同样原理的找厕所软件是不是真的能解燃眉之急,按图索骥是不是能更加方便地方便还是增加更多的不方便?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所以,对于“公厕查询”上线,在报以掌声的同时,还需看到其背后的不足和短板,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补强。比如,对于无法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体而言,则有必要进一步扩充公厕数量,并安装明显的指示牌,让这部分人即便不用手机,也能快速“定位”公厕位置。既让市民更“方便”,也能让政府的工作更有的放矢、更切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