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文简体 > 专题 > 笔尖走世界 > 韦波 > 文章 > 正文

杭州出台“限降令” 楼盘降价太多被约谈

2014-05-27 10:03:35来源:韦波网络编辑:张倩

20140527韦波读报

 

东方早报:安徽安庆强推火葬,多名老人为“睡棺材”自尽。说是最近安徽安庆市强推殡葬改革,引发多名老人自杀,在网上引起热议。97岁的吴秀礼在听说“6月1日殡葬改革”后开始逐渐绝食,5月12日去世。81岁的老太张文英自缢,他们都一心要赶在政策前,“睡棺材”。老太儿子说“村里只发了一张通知,没人来解释”。虽然事后当地官员极力否认出现老人因此自杀事件,但是安庆这场殡改依然引起高度关注。

安庆政府大力度推进这场“疾风骤雨”式的殡葬改革,安庆推动殡改的力度如此之大,除殡改大势、节约土地、环境保护和移风易俗等共性原因外,或与当地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有关。但由此带来的实施时间紧迫、实施方案强硬、工作方式粗暴等问题,让人心悸恐慌。

在考核指标细化尤其是火化率硬指标的考核下,安庆各地方法层层加码,包括3天之内要火化、禁止在公共场所搭设灵棚、举行悼念仪式;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封建迷信的殡葬用品等,最后发展到捣毁老人事先预备多年的棺木都成了创新举措。同时对妨碍公务、恶意煽动、聚众闹丧人员从快从重予以打击的规定等等……字里行间都冒着一股浓烈的“火药味”。

移风易俗、文明殡葬、环保节地、破除迷信,改革大方向当然是对的。通常政府政策的初衷都不乏善意,出现问题要么是“好心办坏事”,要么就是下面“歪嘴和尚念歪经”。但从安庆殡改政策本身和实施过程来看,虽然目标正确,却看不到为老百姓考虑的地方,不仅缺乏善意,而且手段野蛮,甚至匪夷所思,让人无语。

殡葬改革当然有着正当理由,但是这样蛮干恐怕很难起到好的效果。这场运动式殡葬改革,不仅扰民害民,还将给当地政府形象带来负面效应。俗话说,死生事大。后事安排,自古以来就是许多老百姓相当在乎的一件事情,这也决定了实行丧葬改革只能稳妥推进,不能急功近利。当地如此粗暴推行殡改新政,又怎能指望老百姓信服?

刘云山同志日前指出:问题源于实践,要到实践和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安庆推行殡葬改革,非但不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倒是在挑起问题、暴露问题,人为制造紧张局面,公然激化干群矛盾。

 

南国早报:祖父驾车送11名孙辈上学侧翻。说是最近一天下午,在贵港一辆电动三轮车横穿马路的时候跟一辆摩托车相撞,造成多人受伤。事情虽然不大,却把周围人吓出一身冷汗。因为开三轮车的是一个72岁的老人,而侧翻的三轮车里居然还挤着11名儿童。原来车里坐的都是老人的孙子和孙女,小的4岁,大的也才12岁。因为孩子父母都在外地务工,学校也没有校车,他只好自己驾车接送孩子们读书,每天来回跑两趟。

幸好只是一个小事故,但下次会不会同样幸运谁都不敢保证。我们可以像媒体一样谴责老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谴责监护人侥幸心理。但我们谴责之余也心知肚明。哪怕老人知道交规,哪怕老人小心翼翼,这样的事还是会继续。这样的冒险行动随时可见,也就是说,看起来的交通事故,根源确是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且不说多年前的学校合并热潮,让孩子的上学路变得艰难而又危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这个问题不是家长造成的,板子打在家长身上没有道理。如果说学校有时代和社会原因,但由此产生的弊端和问题,作为决策部门应该给予配套关注和解决才是科学良性管理。

就拿七旬祖父开小三轮送11个孙辈上学就事论事来说。首先,学校布局有没有考虑低年级孩子上学的实际需求。如果不能建太多学校,但是不是可以在偏远的地方建立一些教学点?最起码,学校布局的底线应该保证小学路程3公里以内10分钟上学圈,就像建立10分钟就医圈,10分钟生活圈一样。资源的分布决定后续交通出行等社会问题会否出现,能否解决。

其次,此前曾出现多次所谓的非正规“校车”导致孩子伤亡的事故,但时过境迁之后,接送孩子们上学放学在很多地方依然停留在原始阶段。贵港祖父难道不愿意孩子们坐着宽敞明亮安全的校车上学吗?不是,那学校有没有校车?是买不起还是开不起?还是压根就没配备?谁该负责校车的事?不得不说,政府公共服务的缺位,只会让涉及未成年出现安全问题变得更加普遍,更加频繁。祖父或者有偿接送者才会降低成本,不顾车况不顾经验,超载多拉快跑。出事不奇怪,不出事才是奇迹。

最后的关键是留守儿童问题。72岁的祖父之所以用三轮车带11个孙子上学都因为劳动力爸爸妈妈在外边打工赚钱,孩子只能交给老人。而社会上更多关注留守儿童都停留在节日里,儿童节送书包,春节送方便面,中秋节送月饼。我们却忽略了他们平时的生存状态才是最需要关怀的。

所以,到底是谁让七旬祖父不得不开着不合格的三轮车送11个孙辈上学?这是谁的责任?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批评老人,埋怨家庭,呼吁自我小心上,这样的问题还会继续在我们的社会发生。由此酿成的血的教训,我们能心安理得地说这是他们自找的吗?

 

钱江晚报:杭州出台“限降令”,楼盘降价太多被约谈。说是根据杭州市相关政府部门的规定,从今天开始,如果商品房实际成交价低于备案价格超过15%,那么将通过技术手段限制网签。什么意思呢?这就是传说中的“限降令”。也就是说,杭州楼盘降价幅度太大,开发商要被房管部门约谈,据说房管和物价将推出降价备案制度。

此前有媒体报道说,住建部一位相关司局人士表示,年初以来,住建部的定调就是“除北上广深之外,其他城市的限购政策可以自行调节,尤其是库存过大的地方。但这个说法只能是默契,上面不会明确发文退出限购,暗示各地可以自行探索调整。

果不其然,各地探索不断,全国普遍救市的房地产政策已经开始松动。杭州的救市措施其实也不让人意外,但是我们纳闷的是,杭州的“限降令”,明显是用行政之手过份干预市场,硬性规定商品房的实际成交价不能低备案价的比例,更是粗暴干预市场调节的不当做法。这种降价备案制度,说白了,就是给市场下达指令,对市场运作套上“紧箍咒”,不尊重市场规律,更让市场无法进行合理的调节。

楼市该怎么做才是宏观调控,争议一直不断。中国楼市到底是听市长的,还是听市场的?到底是总理说了算,还是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说了算?应该说,在一再经历了调控变“空调”之后,反复煎熬的我们已经提高了认识,楼市调控应坚持“两条腿”走路,政府主要抓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场能解决的就必须交给市场。如果政府真正把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到实处,满足首次置业购房者基本的住房刚性需求,实现“住有所居”楼市价格当然会回归合理利润。

遗憾的是,一方面各地保障性住房基本都只写在纸上,难以落到现实。公共需求供应不足造成的民生刚需人为火红了房地产市场,甚至现在连原本应该由市场主导的交易价格出台“限降令”,让市长去解决,让“市长”决定楼盘降价的限度。说是不想让楼市大起大落崩盘,但政府硬性规定的降幅下限,本质上是违背市场经济法则的,也不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更不利于楼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南方都市报:养老并轨,公务员将现辞职热潮?说是去年以来,“八项规定”刮走了逢年过节的购物卡,公务员曾经引以为傲的社会地位和面子也受到挑战。中部某市工商局副局长在体制内浸淫二十多年、见惯了大风大浪,却从未像今天这样想要离开这个体制。他表示:“只要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我立马辞职。既没有利益带入,又没有正面形象,你觉得我继续待着还有什么意思?”

说实话,自打改革没有回头路之后,我们都知道改革总有一天会涉及到所有的领域,养老金并轨其实算不上什么大风大浪。但是为什么体制里摸爬滚打很久的公务员却对养老金并轨如此敏感呢?

养老金并轨,之所以成为改革的焦点,不是因为群众意见大,不是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是因为这种人为把社会群体分割成不同阶层的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更是对社会主义平等原则的违背,外国不少国家,无论是官员民众,富商贫民,享受的都是同样的社会保障制度形式,都只有一个社会化养老渠道。养老金不并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文明、公平的社会架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否定。

并轨的好处谁都知道。问题是革自己的命,手里的刀很难砍下。作为不并轨的既得利益者,某些官员已经习惯身份带来的特权,突然一下子没了,难以适应。就像某些公务员抱怨节日福利被取消:“连吃个苹果都需要自己买”。其实吃个苹果都要自己买,才是社会文明公平的表现。社会主义只有分工不同,大家都在为社会的前行做贡献,无论是田间的农民,还是车间的工人,无论是高官贵干,还是普通党员,大家都付出了汗水,凭什么体制之内的人吃苹果要花纳税人的钱?凭什么老百姓就只能自己买?

养老保险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一个人都为祖国付出了,每一个人都为前行付出了,到了白发苍苍的时候,农民就只能让儿子养,官员就要让人民养?官员老头就能大鱼大肉配上降脂药,工人老头就只能清茶淡饭配上白开水?虽然这种制度形成有原因,但不等于说它就可以一成不变,社会的文明进步就是体现在从不公平变成有点公平,从有点公平变成很公平,从很公平变成绝对公平,只有这样才是一个良性的社会。

 

南方日报:东莞推出医患纠纷保险,能保得住谁?说是最近,广东东莞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东莞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规定公立医疗机构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并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自愿投保。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与国际接轨的操作方式可转嫁医院执业风险,缓解医患矛盾。

国内的医疗已经超出业务范畴成为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安定团结,急需引导和防范。东莞由此推出医患纠纷保险,当然是转嫁医院风险的好渠道,不失为好办法。但这个保险却永远成不了解决医患纠纷的主渠道,就像真生病得吃药打针一样,光靠吃保健品永远是治不好病的。对医患纠纷来说,医患纠纷保险,最多就是个保健品,它能保障医院在纠纷发生后的金钱安全,却保障不了矛盾双方的生命安全。

我们不否认医患纠纷有不明事理的患者,有钻牛角尖的极端患者,甚至还有极少数无理怀疑采取极端手段的个别的患者,但那些都是众多医患纠纷中的极少数,大多数医患纠纷基本上都是出现大的甚至造成生命流逝的医疗事故,才会导致医患纠纷升级。

而这样的医患纠纷,有保险介入之后,医院处理起来看似轻松,但实际上矛盾激化的概率没有改变。因为想盈利的保险公司只有千方百计否认医院有过错才能赚到钱,医院只不过是多了一个帮腔的貌似第三人而已。但事实上通常医患纠纷矛盾升级恰恰是因为医院不承认存在医疗事故。在这样的纠纷中,引进同样极力否认医院有错的保险公司除了搅混水之外,对化解纠纷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有人说纠纷最后不得靠钱解决吗?问题是医患双方如果能找到合理的、双方都能接受的赔偿价位,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后,保险公司也依约赔偿,但这样的医患矛盾得以化解也不是保险的功劳啊!

所以,医患纠纷保险,其实保的是医院金钱的险,真属于医院责任需要赔偿的时候,医院可以减少损失,但却保障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单方面的保障最后还是无助于减少医患纠纷的出现。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