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30韦波读报
光明日报:南京老太太摔伤,110、120扯皮,救人需要家属到场。说是最近一天下午,在江苏南京,有一60岁老太太想翻越防盗门时不慎摔伤,动弹不得。路人报警之后,派出所民警很快赶到现场,但是不敢随意搬动,于是呼叫120。120赶到后,医生却说按120规定,要等家属赶到才能让老太太上车。民警说120不动他们更不敢动,就这样老太太在地上整整躺了一小时,家属赶到之后才抬上救护车,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不少人纷纷吐槽120,别人可以犹豫,救护车怎么能犹豫呢?正所谓救人如救火,时间就是生命。一拉警报大家都会让路,红灯逆行等都不算是事,这就是法律赋予救护车辆的特权。可是所谓家属不在不能抬上车的规章制度,让亟待救助的病人白白浪费一个小时的时间。这算哪门子救人呢?要是这一个小时当中出了问题谁负责呢?120太死板了!但是也有人说,现在老人摔倒可不敢随便扶,扶出什么问题你可担不起。专业的120急救医生都不敢出手,你还逞什么英雄?!所以这种情况民警不敢随意搬动伤员没错,120规章制度要求等家属赶到才能上车也不是没有道理,不然后边出现纠纷闹事、拒绝支付抢救费用等问题医院也担不起责任。规章虽然冷漠,但也是对现实的无奈。
是,你无奈我没办法,可为什么没有人想过地上的伤员是什么心情呢?等家属来,要是伤员没家属呢?要是家属赶不来呢?围观那么多人,就没有一个能伸出援手的?警察不是人民卫士吗?医生不是白衣天使吗?这么多人围着伤员就是没有救死扶伤啊!
也许面向大多数的制度在具体个案上的公平正义即使不合理,但作为制度的执行者,医生和警察只能替制度“背黑锅”。而防范这个防范那个、避免这个避免那个的制度出现的根源还是在整个社会的失范和互不信任。
见死不救,可能会被谴责,可谴责不会有损失;万一冒风险救人,却可能会被赖上罪责,损失巨大。在不履行道德义务没坏处、履行道德义务不但对个人没好处,还可能导致权利受损的情况下,即使有良知的人肯定也会陷入纠结,不救人于心不忍,救人有可能摊上大事!所以,要营造救与不救无关道德和义务,无关权利与法律,只与自我认可的价值、意义和内在良知有关系的道德境界,才是解决“好人难当”的治本之道。
新京报:国家统计局最新收入数据。说是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去年涉及16个行业门类的87万家法人单位不同岗位的工资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全部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5676元。
数据上今年亮点不少。比如,首次发布不同岗位平均工资数据;统计的范围更广,细化项目更多,分区域、行业、登记类型等等。
遗憾的是,尽管统计方式、方法有了长足进步,但仍没有走出“被增长”“被平均”的怪圈。统计学告诉我们,平均数并不能代表大多数。个体指标的差距越小,才能越充分显示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反,个体指标的差距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小。如果我们把平均数当成大多数,就会使人们错误地估计形势,只看到职工工资逐年增高,却看不到工资收入远在平均水平之下的多数人。
根据去年的数据,达不到平均工资水平的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制造业、建筑业,而常年高居“平均”值之上的大家更熟悉:电力、热力、燃气、水生产和供应、金融等行业。显而易见,因为制度的因素,造成了各个行业工资相差悬殊,从而也拉大了就业人口的工资差距。
数据只是一个客观指标,但让我们担心的是一些地方管理者有意无意把平均数当成大多数,不少管理思维就会从平均数去考虑问题、做决策,影响制度安排和日常行政行为。有些甚至还片面地认为,就业人员工资提高了,在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支出与消费,就应按照平均数的水平来做出计划和安排。殊不知这样的管理模式思路最后只会加重平均水平之下那些人员的刚性经济负担,让他们的日子继续紧巴巴,幸福指数难以提高。
所以,认清“平均数”不能代表“大多数”至关重要,尤其是决策部门,不要只盯着平均数,而要看大多数。一个亿万富翁和一群“穷光蛋”的平均工资所得数,是毫无意义的,由此得出的公共服务安排只能脱离被服务的现实需求。
广州日报:打工皇帝唐骏建议毕业生就业“找关系”。说是最近,有“打工皇帝”之称的唐骏就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在中国,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离不开“关系”两个字。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会经常通过熟人关系介绍到相关单位工作,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就业方式,因为这种“关系”是独有资源。
“关系”在中国确实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大家心知肚明,人人表明谴责却有背地里千方百计发现发生关系。
遗憾的是,虽然青年导师的唐骏说了实话,但是在油二代风波沸沸扬扬的时候,这样的建议肯定无法被人接受。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9.7%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职二代”,89.6%的受访者认为“职二代”普遍存在伤害了就业公平性。
绝大多数人不认可“职二代”,意味着,绝大多数人并不认同通过关系找工作。这是因为有关系的永远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人没有关系,准确地说,是没有找工作可以依赖的关系。少部分人通过关系找工作,无形中减少了其他人的机会,是对大多数人的不公。
但现实告诉我们,每个人面前的经常会出现的两难选择,在秩序还没有完全形成、潜规则盛行的情况下,当一个并非那么正当的机会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是恪守理想主义而置之不理呢,还是出于现实主义抓住这个机会呢?如果一部分人坚守了价值,另一部分人却利用潜规则获利,这是不是又是一种不公平呢?
人终究是生活在现实中,我想大多数人最终的选择,终归会是现实主义的,要不要找关系的问题,并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好关系,而尽可能不伤及公平。对于那些有关系的,其实不用着急找,关系就在那里。对于那些没关系的,关系并不是说找就能找到的。
关系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一生随形,无声又无息出没在人间,吞没你在网里,你无力抗拒。甚至中国人自己所理解的“关系”在英文没有哪个单词能够对应,只能直译汉语拼音“guanxi”,中国文明之玄妙可见一斑。
深圳晶报:国企招亲戚,回应都是临时工。说是最近,广东惠州一家小型国企员工爆料说公司24名在册职工有8人是领导亲属。对此,公司回应,这8个员工跟公司4个领导之间确实有亲属关系,但1个是组织调动,剩下7个都是临时工而已,属于正常招聘。领导表示,亲属员工进来之后为了避嫌,很积极很争气。
你看,领导亲属怎么了?!说你行你就行,临时工也能曲线救国。前几天跳出了一个志愿者,还以为临时工的风光就要被新词给抢了。没想到姜还是老的辣,临时工的江湖地位摆在那儿,不是谁轻易能够撼动的。你看这一家小型国企,8人的领导亲属,就有7人扛起了临时工的大旗,临时工的队伍是威武雄壮的,临时工这一番号,是永不磨灭的。这是国企吗?这不明明是家族企业吗?瞎说,人家家族企业也没见这么大比例亲戚进来的,太难管了。动不动就是亲爹大舅子什么的,谁拉得下脸训话批评呢?
开工作会议跟家庭聚会差不多,这跟国企现代化管理格格不入。是,即便这7人都是正儿八经的临时工,可临时工也是一份工作,也很重要,公司领导都说了,“没有这些‘临时工’,并且不招新人的话,公司会瘫痪了。”但是,需要人干活需要临时工并不等于说这些临时工必须是领导亲戚。为什么不能从外面招聘?为什么不避嫌?
虽然领导一再宣称“这些亲戚进来很争气,为了避嫌都是很积极干活”,但是组织程序、国企招聘规则还要不要遵守?而且招这些亲戚只经过公司领导班子集体讨论,职工们是在董事长公布今年经营方案的时候才知道这事的,虽然领导说临时工只拿六七成工资,但是未来可以期待啊,干得好可以转正,至于怎么样才算干得好,当然也是领导集体讨论,你说一堆临时工的父亲、舅舅、哥哥们能讨论出什么样的结果呢?果真是曲线救国的好方式。但是如果我们的国企里面塞满了这样的临时工,出了问题还有人监督吗?还存在制约和制衡的力量吗?国有资产的安全能得到保障吗?
果不其然,有4个亲属在一起工作的董事长已经被检察院带走调查,临时工背后的猫腻很快也会被人发现。
京华时报:北京原交管局局长贪腐被调查,此前北京公安连续辟谣。说是最近北京纪检监察网通报,北京纪委称: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原局长宋建国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这也为两年前的一篇媒体报道画上句号。两年前,我们的媒体同行报道说,宋建国涉嫌利用职务之便,在购车摇号工作中,存在徇私舞弊行为。但是,就在报道出来的当天下午,北京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连发三条信息澄清辟谣。这样郑重的官方解释,群众当然深信不疑,但是事实并没有被官方的连续辟谣所掩盖。看来,宋建国控制摇号,为自己谋取利益,除了自己的职位便利,方便操作,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否则怎会在媒体报道后,出动官方微博来为其辟谣。谣言可怕,但是动用官方替贪官背书辟谣更可怕。由此暴露出来的用人管人缺失的责任更应该值得深思和追究,否则,被伤害的只有组织的声誉。
华西都市报:“丢枪”交警被双开,依法还是迫于舆论?说是跟女下属开房,枪支暂时失控的四川泸州合江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最近被四川公安厅派出的工作组决定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这可比当地公安局定调“枪支没有丢,只是暂时失控而已”只给与轻描淡写的行政记过处分严厉得多,也算是给舆论一个明确的交代。
但是在欣喜于舆论力量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思考,这样的处理结果,到底是依法处理还是迫于舆论压力而已呢?从事发后当地先停职,几天后又复职只给个记过处分,一个月后被网友曝光还振振有词积极辩护,大有不治病救人誓不罢休的之势。现在上级直接出面双开,轻重差别巨大的两个处理结果,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舆论压力。这当然是监督对腐败违纪的胜利,但却不是类似事情应有的法定处理逻辑。因为迫于舆论“从重”和没有舆论的“从轻”都是不可取的,只有秉公处理,彰显法制公平公正才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