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州,是靖西县新靖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街),距离县城8公里,现有5个自然屯(街),有530多户,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300多人。旧州街处在县城往龙邦口岸的路边,路为柏油路,交通很便利。街道略呈东西走向,西南面、南面都是石山,依次为洋刀山、主山、钟山,东面有东山,居民建筑处在山水之间的平原中。旧州河来自鹅泉,在东山几坐山之间流过。大片的水田分布在河边。当地属岩溶山原地貌,属由石灰岩组成的峰林、峰丛山地。海拔800多米。旧州街的自然条件较好,水田较多,街道格局规正,周边风景优美,田园风光令人陶醉。旧州,有多处历史文化遗址,保护较为完好。总体来看,街道的民居、古建筑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非常和谐。
一、旧州绣球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旧州地理环境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这里群山环绕,流水纵横,田园平坦,四季如春,田园美景加上依山傍水的村落构成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山水画,显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旧州山水风光反映了靖西壮族世居地的特点,山川蕴秀,地灵人杰,正是这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靖西壮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由于历史和自然等方面的因素,旧州有着极为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以绣球为代表的刺绣工艺堪称壮族文化的代表之一。旧州,因为盛产绣球而久负盛名,年产绣球30万个,是远近闻名的“绣球之乡”, 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10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由绣球而派生出来的旧州绣球文化产业由此形成。
绣球系广西壮家人之定情物和吉祥物,是广西极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之一,原为壮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如今也被人们当作馈赠亲友之礼品,企事业单位则将其作为对外宣传,开展公关之赠品。
二、核心业务和运营模式
1、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旧州民间艺人看好日益兴盛的旅游业市场,充分挖掘自身内在的“绣球文化”潜力,在“绣球”二字上大做文章。出现了像
“中华巧女”黄肖琴等这样的绣球能人和大量的民间刺绣艺人。他们利用农闲时节制作绣球,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增收。据统计,全街从事刺绣的有1000多人,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只有8岁。每年生产绣球约30万个,年均产值400万元。
绣球主要有五大销路:一是外商上门订货;二是国内各省及有关单位订做;三是国内特别是中南地区以下的各旅游景点订货;四是本县及邻近各县的旅游公司、经营文化用品的商店老板订货;五是慕名到旧州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争相购买。
旧州街的生产经营新模式为"公司十协会十农户"。公司负责对外销售,一方面各家开设店铺,展示经营,另一方面与国内外客商建立销售网络,联系销售业务,及时将客户的意见建议反馈到农户;协会作为公司和农户的纽带,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维护农户和公司的利益,农户则按照公司协会的要求进行生产。目前,"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运转顺利,初步形成了产业化规模。
2、充分发挥当地古老的壮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获得中国绣球之乡美誉的旧州街一跃成为广西惟一的村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各种刺绣产品畅销全国,远销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泰国、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昔日作为传情定物的绣球,如今走红了市场。一年来,旧州街居民不断改进技术,生产出精美的绣球、壮锦以及各种小挂件等壮族民间工艺品,并把这些工艺品当作旅游工艺品推向市场为旧州街文化的不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靖西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大力实施文化旅游相结合,积极带领和引导旧州群众大力发展绣球文化产业的同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进行多方投入,积极打造靖西绣球品牌及绣球一条街,收到可喜的效果。主要做法有:一是开展刺绣协会活动;二是举办绣球制作培训班及绣球制作技艺比赛;三是争得区、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支持投资80万元,为绣球之乡旧州街铺上石板;四是县政府民族局拨款30万元打造旧州绣球一条街;五是改造兴建“壮音阁”戏台及观景台建设;六是维修文昌阁。七是争取区体育局投资40万元,建设了旧州抛绣球基地。八是由政府投资开通了河边路,兴建河边景台等。
三、社会效益
旧州发展绣球文化产业以来,使旧州的人民生活逐步走向富裕。加上“美丽靖西·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既提高了乡俗乡风的文明程度,又使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推动当地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这将如锦上添花,给原本秀丽的旧州山水田园再添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旧州,以浓郁的壮族风情和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展示在世人面前。
四、今后发展设想
一是提高认识,以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艺术生产规律,综合利用各种优势,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培育民族文化产业特色品牌,并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二是打破旧的文化产业发展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
三是依靠社会力量,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使民族文化产业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四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作用,继续打造靖西绣球文化品牌,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大力发展绣球文化产业,使绣球文化产业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朝阳产业”。让旧州绣球文化产业继续造福于当地人民群众,造福于全社会。
五、意见和建议
1、由于旧州绣球文化产业属于小农经济产业,尚未发展到企业型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因此,亟需国家对该项目给予经营运作方面的指导和资金方面的扶持,使其尽快发展为中等规模的企业产业。
2、对长年从事绣球产业生产制作的经营户和经营个体给予适当的贴息补助,以鼓励人们从事该产业,推动该产业的快速发展。
3、由政府投资或由政府牵线搭桥给投资商兴建投资,兴建旧州绣球文化产业经营实体(公司),注册商标,兴建生产基地(厂房),招收艺人,在培训、生产、销售方形成规范的体系,使绣球文化产业稳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