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广西·生态乡村”“道路硬化”专项活动将实现全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100%,实现具备通车条件的建制村客运通达率达85%。 许长江/绘图
“美丽广西· 生态乡村”“道路硬化”专项活动为全区农民描绘了一幅美好蓝图:到2016年底,我区“要实现乡村道路基础设施普遍改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善,道路建管养运机制基本建立,村通村提升、村通屯畅通、屯通屯保障、户通户便民,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生态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为实现这一目标,一场声势浩大的“道路硬化”专项活动,在全区吹响行动的号角。
截至2013年底,全区14354个行政村通畅率为82.64%(通沥青或水泥路)。
1
“一通二改善三提高”
解决农村出行难、乘车难、行路难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道路硬化”专项活动目标明确,即到2016年全区所有具备通车条件的建制村通畅率达100%,建制村客运通达率达到85%,20户以上自然村屯道路通行条件进一步改善,村屯内道路硬化比例明显提高。
为此,我区将实施“千村公路通畅”工程,以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建设、村际联网道路、通自然村(屯)道路建设、农村学校周边道路、屯内道路建设为重点,开展“一通二改善三提高”行动。
“一通”,即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区新增约1000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约7500公里;新增约500公里通农林场分场硬化道路。通过加快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建设,统筹推进通农林场分场道路及村际联网道路建设,进一步打通乡(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优化、整合、提升村镇道路网络资源,实现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100%。
“二改善”,即改善屯内道路通行环境、改善农村客运环境。完成5000个以上村屯内主干道硬化。优先支持50户以上自然村屯通屯道路建设和屯内道路硬化;完善道路排水设施,改善屯内通行环境,逐步建立较完善的城乡客运管理体系,实现具备通车条件的建制村客运通达率达85%。
“三提高”,即提高通村道路安全保障水平、提高自然村屯道路通达率、提高农村道路网络化服务水平。推进道路安保工程建设,改造农村公路四、五类大、中桥危桥约100座,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整治隐患里程3000公里以上,全面提升乡村道路安全保障水平。支持地方建设8000公里以上通自然村屯道路。优先支持50户以上位于主要通道沿线、重要旅游经济区、城乡周边人口密集区等重点区域村屯的通屯道路、屯内道路硬化建设。优先支持施工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经济带动性强的村屯实施村际联网道路、通自然村屯道路建设,完善道路附属设施,改善自然村屯道路通行条件,大幅度提高自然村屯道路通达率。新建约1000个建制村便民候车亭,做到路、站、运同步规划和建设,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深度和农村道路网络化服务水平。
灵川县东马村公路改造项目完成后,原来的烂泥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村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利了。周建林/摄
2
示范引领全面推进
村屯道路要“畅、洁、绿、美、安”
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及交通运输发展实际,选取部分群众积极性高、代表性强、建设需求强烈、示范作用大的建制村开展“道路硬化”示范点建设,采取“整村推进”的模式,打造出一批“责任落实好、管理规范好、工程质量好,环境保护好、制度建立好”的示范点。
示范点道路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对农村道路的相关建设标准实施,示范点内建制村村民主要聚居地通沥青(水泥)路、50户以上自然村(屯)通等级公路,村屯联网道路畅通、屯内主要干道全面硬化、道路排水设施基本完善、便民候车亭设置合理、建制村有客运班车通行,能够较好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出行需求,实现村屯道路“畅、洁、绿、美、安”的目标。
为激励示范村建设,使其发挥最大的带动效应,示范点实行先建后奖的办法,经考核被评定为全区“道路硬化”示范点的建制村,自治区本级财政在下一年度安排奖励资金,用于支持该示范点所属县(市、区)的“道路硬化”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许长江/绘图
3
科学规划严把质量关
硬化工程要建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道路硬化”专项活动提出,要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畅通美观、安全便捷”的原则,科学规划和设计,严把质量关,使“道路硬化”真正成为“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为此,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规划农村道路建设布局;通村道路、村屯道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结合不同路段地形、地质条件、行车等需要因地制宜使用不同的材料,尽量采取经济技术合理、安全可靠、施工养护方便的路面修筑技术方案。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少占耕地,少拆迁,以老路拓宽硬化为主,减少投资总量。便民候车亭做到路、站、运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实现路通车通。
专项活动方案提出,要优先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农户拥有车辆不断增多的需要。道路硬化建设应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因地制宜在山区陡岩、急弯、沿河等危险路段增设安全防护设施,提高行车安全性;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完善农村公路标牌、标线,逐步解决农村公路和村屯内硬化路肩培护和排水问题,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质量和水平。
为严把工程质量关,项目建设过程要做到“五公开”——上级补助资金和筹集资金公开,项目建设标准和投资总额公开,招投标过程公开,项目申报和审核公开,确定工程队公开;监管做到“四到位”,充分发挥各级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让受益群众参与监督,从项目议定、实施到验收,村民代表、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都全程参与,做到“政府监管到位、群众监督到位、专业抽检到位、施工自检到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全力铺筑放心路。
把绿色理念、生态理念贯穿于每条道路的硬化建设中。对原有生态环境要注重保护,道路选线尽量做到依山就势,减少填挖和对山体破坏。建设过程中尽量保持水土平衡,实现植被就近移植,避免对古屋、古树、古迹破坏。有条件的村屯可结合“村屯绿化”活动,沿道路两旁种植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效益的林木果树,“绿属公共、果属群众”,既有效加固路基、保护路肩,又为道路沿线增加绿色。通过引入生态概念,将道路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把道路建成行车安全、运输便利、路景相融的乡村生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