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评】惠民工程应该更接地气

新闻眼|来源:北部湾在线2014-11-24 16:49:00|网络编辑:孟宪静

岁末年终,又到了各地政府盘点一年来惠民工程成效、谋划来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时间节点。然而最近,一些惠民工程 “不接地气”的报道频频见诸媒体。在广西电台《阳光在线》的一期节目中,自治区政风行风评议员讲了她在调研中的一个发现:文化惠民工程的“送书下乡”活动最近受到了不少农民的非议,他们反映送书的种类单一,几乎都是种养方面的内容。同时,书送到了农家书屋后,也没有书架这样的配套设施,以至于许多图书一摞一摞地堆放在地上无人问津。

无独有偶,广西电台新闻910日前也报道了广西的另一个惠民工程——卫生惠民工程中已经实施了多年的免费婚检政策。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外来进城务工人员不能和城区居民享受同等的免费待遇,而是要先在城区医院交了婚检费,然后再回到户籍地报销。究其原因,就是目前广西各地在免费婚检上,还是采用“各管各家”、“各回各家”的办事规程。

无论是送书下乡“种类单一”,还是免费婚检“各回各家”,不接地气的背后都隐藏着深层次原因:一些惠民工程在设计时没有深入调研,没有了解老百姓的真正需求;把惠民工程当做政绩工程,只满足于做了多少事,却全然不顾及真实效果;不注重细节,在实施过程中不收集反馈,也不会根据反馈进行调整。试想,如果在送书下乡前真正去了解农民的需求,就不会片面认为农民只需要种养书籍;如果免费婚检在实施后多方收集反馈并及时调整,就不会让进城务工人员为了享受这一优惠而来回折腾。惠民工程要真正贴近老百姓需要,才能达到惠民工程的效果。否则,不仅费力不讨好,更是背离了“惠民”的初衷。

惠民工程要更接地气,就应该有科学的论证和民主的程序,不然就难免变成 “强制的善意”。 在惠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应该特别注重程序的公平公正公开,把决定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公众,而不能越俎代庖、急于求成。在众多惠民工程中,崇左市江州区正在推进的精准扶贫就非常接地气。当地摒弃了过去“怎么扶政府说了算”的旧模式,转而换之的是“扶什么村民说了算”,根据村民意愿分户制订扶贫措施。由于切合实际,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空前高涨。目前,这项“有温度、冒热气”的惠民之举正在该区1.2万户贫困户4万多人中全面展开。

江州区的做法其实不难复制,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无心复制。地方政府做惠民工程不能光凭良好的意愿就一厢情愿地实施,既要见实效,又要得民心,这是一个“态度活儿”,也是一个“技术活儿”。什么时候这两个“活儿”都用熟了,我们的惠民工程才能更接地气,就能真正惠及民生。(作者:广西电台记者阳岌、乔丽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