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暗访】“私人救护车”为何屡禁不止?

新闻眼|来源:北部湾在线综合报道2015-01-12 09:38:23|网络编辑:孟宪静

BBRTV1月12日消息 提起救护车,我们第一反映就是白色车体、闪亮的警灯,飞驰的速度,还有就是承载着救人的使命。去年12月份,有市民向广西电台新闻910反映,在广西一些医院门前停着不少“私人救护车”。这些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新闻910记者进行了暗访调查。

医院外“私人救护车”泛滥  司机称运送路上没人管?

1月12日 新闻910  新闻早高峰

记者接到听众的反映后,在2014年12月10日来到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前。经过询问,记者在医院大门口不到几百米的距离外,找到了七八辆“私人救护车”,记者以想拉亲人回百色老家为由头,和其中一位司机陈师傅进行了攀谈。

记者:“到百色要多少钱呢?”

司机:“200多(公里),我们车费去到那边就是1300块钱,我们拉病人回去都是1300,护士的话,她是护士要的,不是我们要的,她要400块钱,加起来就是1700块钱,带护士去的。”      

按照陈师傅给出的价格,“私人救护车”每公里的收费大概在6块钱左右。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陈师傅等人使用的“私人救护车”都是用商务车进行改装的,后面安装上担架床、氧气瓶。

记者:“有什么营运证件吗?”

司机:“这个没人查的,没事的。”

记者:“也就是说没有办理是吧?”

司机:“没有办理,他不会查,车上有病人他不会查的,人家查车他负不起这个责任的,就算查到看见车上有病人马上放走的,这个没事的,我们做几年了从来没被查过,查过都是放走的,这个没事的,车上有病人他担当不起的。”

这些所谓的“私人救护车”不只存在于南宁市的医院。12月下旬,记者在百色市附属医院外调查时,同样发现了“私人救护车”。记者现场与一位姓杨的师傅进行了交流。

“我们也不是一天做一天不做(的那种状态),我们是长期都会做的,我们做三、四年了,我们有五个车。”

病患为何不选正规救护车  哪类病人养活了“私人救护车”

听了记者的暗访调查,我们发现,这些所谓的 “私人救护车”生意应该不错的,像百色的杨师傅就有5辆车,可以看出这里面的利润空间相当大。病患家属为什么不去申请正规的医院救护车,而偏偏会雇佣这些“私人救护车”呢?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1月12日 新闻910  新闻早高峰

一年前,市民林女士的爸爸在医院接受救治时,已经是癌症晚期,医院已经下达病危通知书。但是根据林爸爸的遗愿,在离开时一定要回到自己家里面,由于身体原因,老人已经不能坐着,林女士只好去申请救护车将老人拉回去。

林女士告诉记者:“就是因为没有申请到(救护车),就去外面请了私人的车回去,有床,但是好像没有氧气,就是有凳子给家属在上面坐,回去比较方便。”

像林女士一样申请不到救护车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呢?记者在暗访中,一位在某医院开救护车的司机梁师傅这样告诉记者:“医院没有这种送病人回去的(服务)。”

对于医院为什么不送病患转院或回家?一个“私人救护车”的司机也给出了答复。

司机:“如果你找那个真正的120,找一个星期你都找不到,除非你是熟人,院长才找得到,他们一般都不送,一般都只有接过来。”

记者:“医院不送的原因是什么啊?”

司机:“他本身车就少,像医科大就只有10辆8辆救护车,这么少的车它肯定不出车,出车的话,万一人家打电话去哪里接,他没有车去,应付不过来的。”

据记者调查,一般使用“私人救护车”的人群主要有三种,第一类是危重病患者,需要尽快急救急诊的;第二类虽然不是危重病人,但需要专业车辆解决交通问题,比如像做了腰椎、劲椎手术后的病人,最后一类人就是像李女士爸爸一样,放弃治疗,但想要临终回到家的患者。

那么,需要救护车却申请不到的原因又是什么?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副主任文育平告诉记者,根据国家卫计委提出的《院前急救医疗管理办法》建议,每五万人就要配备一辆救护车,但是现在南宁市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副主任文育平说:“南宁目前的状况,我们的救护车只能满足急危重的病人,对于那种不涉及到生命的,可能目前还没有办法,因为医院救护车也有限,意味着医院的救护车,他只能满足急诊需要,满足不了康复病人要回家(的需要),就产生了这个矛盾。”

“私人救护车”无明确监管  专家呼吁应该交由市场运作

看完了南宁医疗急救部门的介绍,目前南宁市的救护车还是可以满足急救医疗来使用的,但是病患若想享受一些“个性医疗”的需求,还是一个难题。正是这样一个市场空缺,才让“私人救护车”火了起来。这些“私人救护车”在广西是否有监管?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1月12日 新闻910  新闻早高峰

说到救护车,我们想到的第一个监管单位就是卫生部门,记者针对“私人救护车”的问题发出采访函给自治区卫计委,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是这样回复记者的:“像您的采访函,我给我们业务处室那边看了一下,他说这个问题我们没有办法接受采访,那个私人救护不是由我们来监管,它是非法的,非法不属于我们卫生、计生部门的事情,这种按理说是交通部门来抓,没有办任何证件的,办证件这些他不属于医院管理,没有纳入我们卫生、计生这块。”

随后记者又把情况反映给了南宁市交通稽查大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私家车改为营运车辆首先要进行调查取证其是否有参与非法营运。

记者:“像这种改装后的车辆办理什么手续才可以营运呢?”

工作人员:“对营运车辆来讲,营运车辆如果从事客运,应该有旅客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另外它涉及到改装这一块,也不是我们交通部门管,是交警部门管。”

经过记者的多方联系,最终也没有确定“私人救护车”到底是由哪个部门进行监管。而记者在网上查询发现,一些外省在整治“私人救护车”时,都是联合卫生、交通、交警、公安等多部门进行联合执法的。

2013年3月,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深圳市急救中心成立“医疗转运队”,探索建立专业性非急救医疗转运队伍,并将社会医疗机构的资源纳入该平台,来满足病患对个性化医疗卫生的需求。

本台评论员韦波认为,“私人救护车”监管跟其他管理一样,部门越多,越到具体问题,往往越容易缺位。但这并不是“私人救护车”医疗转运服务黑车泛滥的借口,“因为从根本上说,作为重症病人生命中转站的救护车不仅仅需要充分的硬件,更需要特别培训过的医护人员。在市场客观需求面前,貌似谁都管其实谁都不管的多头管理模式亟待整合加强规范,并以市场为导向,在加强监管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引导社会资源投入,满足非急救型群众个体医疗卫生需要,才能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把好关、服好务。”

【在线编辑话你知

不只是广西,全国多地都普遍存在这种“私人救护车”、“山寨救护车”、“黑救护车”泛滥的情况。

乌鲁木齐:喷上标记,就干起“救护”营生

说起“山寨救护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车辆管理科科长唐凯显得很无奈,“这些车装着警报灯、贴着红十字,老百姓分不清,常常是被骗了才来找我们。”记者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的几家大医院走访,各医院住院部的卫生间,尤其是ICU重症监护室内外,都能见到一些名片。名片上写的是24小时救护车服务,车上配备有氧气、吸痰器、呼吸机、心电监护、注射泵等。还有一些干脆直接将联系电话打印在车体上招揽生意。

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楼外,前后停靠着两辆车,乍一看像是随时候命的急救车。前面一辆是昌吉牌照的中型金龙客车,后面是一辆“新R”车牌的面包车,两辆车的车身四周都印着“红十字”标识,并打着“急救”字样,装着警报灯,车尾部的车牌下方红色贴条上有两个明显的手机号码。【详细】

浙江台州现“私人救护车” 价高安全性低打击难

“医疗救护车,24小时服务,车内备有:双水平呼吸器、豪华担架车、氧气、吸痰器等……”记者了解到,目前台州存在一批“私人救护车”,要价高,安全性低,属违规运营,但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场需要,打击整顿存在一定困难。【详细】

鸡泽县医院急救车无牌照 患者搭乘黑救护车转院

记者在邯郸市鸡泽县医院院内看到,该医院一共有6辆救护车,其中两辆崭新的大型依维柯急救车,一个有牌照,一个挂着“急救120”自制牌子,另外有4辆小面包急救车手续不全没有牌照,上面标有“鸡泽县医院急救中心”字样,全都悬挂着自制的“急救120”牌子。现场一位患者家属弓先生表示,在这里住院的人都知道,县医院的救护车不敢驶出本县。他的亲戚11月3日需转院到北京,医生就告诉他们,大救护车不能动,因为“烧不起油”,小救护车手续不全,不敢驶出县城。一旦患者需要往省市转院,只能搭乘“黑救护车”。鸡泽县交警大队表示,由于是特殊车辆,他们陷入了查也不是,不查也不好的尴尬境地,目前已经将此情况向县政府部门报告。【详细】

这些“私人救护车”,你敢坐吗?

事故不断隐患众多 “山寨”救护车的歧途

案例一:“私人救护车内无专业人士陪护和指导 病人转运途中险丧命

2013年4月13日,40岁的黄先生因消化道内出血,住进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在此期间,他的肝、肾、肺等多处脏器出现并发症,好几次生命垂危,万幸的是,最后都被医生抢救了过来。眼看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家人想把他转院到杭州,接受后续治疗。于是,黄先生的妻子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不久,一辆120救护车出现在医院门口。车上的医护人员小心翼翼地把黄先生抬上救护车,并给他戴上呼吸面罩。可谁也没想到,几分钟后,黄先生突然呼吸困难,随即体内大出血,又被紧急送回医院的ICU抢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黄先生的妻子一查才发现,这辆救护车不仅是呼吸机有问题,车辆和跟车的医护人员都不是温州市急救中心的,而是来自温州华侨骨伤科医院。华侨骨伤科医院是一家民营医院,该救护车根本不具备承担院前急救、院后处理任务的资质,平时只负责接送本院无生命危险的骨伤科病人。简言之,这是一辆山寨救护车。

拨打120急救电话,为什么叫来了一辆“黑救护”?黄先生的妻子赶紧报警。随着警方调查的深入,一条山寨救护车倒卖接送病人信息的灰色利益链条浮出水面:原来,120急救中心的4名工作人员为获得提成,将急救信息倒卖给山寨救护车,涉案人员有调度员、跟车医护人员、驾驶员等共7人。【详细】

案例二:“私人救护车”行车安全无保障

2014年10月11日,乌鲁木齐一救护车在向河南转运重症病人的途中,在连霍高速甘肃段侧翻,致5人殒命,3人受伤。

2013年12月初,贵州就发生一起惨剧:一辆贵阳牌照的无标识“救护车”,载着病人途经贵毕路黔西路段时,被一辆迎面驶来的货车撞上。山寨救护车上的1名病患和1名家属当场死亡,另有6人受伤。

车上的病人原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救治,由于病情危重,家人准备将他转送回黔西。正在商量时,一个担架工凑上前说可以帮助联系救护车。亲属与对方谈好3080元的转运费后,有人上车给病人输液后就离开了。出发时,车上没有医护人员。

这起事故,交警认定事故责任人是货车司机,由于事故车辆是黑救护车,家人无法维权。医疗救护车属特种车辆,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公安部门登记注册,才能参与医疗救护。而山寨救护车属个人违规运营,无合法手续,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受害方权益将无保障。(来源:浙江在线)

 “私人救护车”为何屡禁不止?

1、医院“内鬼”牵线院外救护车

那些挂靠正规医院的“救护车”是如何联系“病源”的?当记者百思不解时,一名医院保安出现了。他以为记者要找挂靠救护车,主动告诉记者,医院的救护车是不会送人的,但自己可以帮忙联系到“属于”医院的救护车。

记者询问哪里有“私人急救车”,一名医院保安避开摄像头,从口袋里掏出来一大把小卡片,拨通上面的一个手机号。

“这边有个去库尔勒的活,你赶紧来一趟。”保安很“热心”地说。

挂完电话,记者想记录下卡片上的电话,保安说,只需要留下他的电话就行,还大方地让记者看自己的工作证。“我在这家医院工作很多年了,帮很多人联系过救护车,你放心好了。”保安说。

“万一送人的路上出了问题怎么办?”

“不会的,他们已经和医院合作7年了,从来没有出过事情。”

“医护人员是哪里的?有从业资格证吗?”

“都是这家医院急救中心的专业护士,这点你不用担心。”保安向记者保证。

随后,记者来到了另外一家三甲医院,因为探视较为严格,记者并未进入院内。不过当记者在门口咨询起“私人救护车”事宜时,一名保安也热络地说,自己可以联系到属于医院的“私人救护车”。

帮忙介绍这类生意,在医院都不是秘密,很多医院的保安都在做,当然,他们也利用自己的身份,让这些发名片的人在探视时间里进入住院部继续扩大“生意圈”。其目的是从中抽取提成。【详细】

2、不仅缺救护车,缺的更多的是急救人员!

记者了解到,相比车辆的短缺,急救人员的短缺是更大的难题。一名驾驶员、一名医生、两名担架工,这是杭州大多数急救站点的人员配备情况。可近几年,急救医生的人数越来越少。急救医生的待遇较低,职称晋升较难,且工作强度大、作息时间不固定,招不到医生,救护车再多也无益。

2014年7月,杭州市急救中心在官网上挂出招聘公告,公开招聘4名急救医师。而2013年10月和11月,急救中心曾两次向社会发出招聘公告,但都无人报名。

目前,山寨救护车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急救人员的资质归卫生部门,改装车辆归公安交警部门,运营定价归物价部门管理,一旦涉及“黑救护”营运赢利的具体行为,卫生部门没有执法权,主要是由运管部门来监管。多头管理、交叉监管一定程度上导致监管不力,非法营运的山寨救护车屡禁不绝。(来源:浙江在线)

专家观点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公共救护车资源过度集中和优质资源短缺,导致救护车管理效率不高,服务供给不足,特别是在外地转运服务上显得力不从心。有关部门应发挥联动作用,完善法律法规监管体制,加大对非法运营的黑救护车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医疗急救行业的监管。同时,大力发展和规范急救服务,不断完善医疗急救网络,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来源:浙江在线)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