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小龙虾”“袋装螺蛳粉”,吃得放心吗?

新闻眼|来源:北部湾在线综合整理2015-01-21 11:19:06|网络编辑:刘艾

\

(网络图片)

如今打开微信的朋友圈寻找微商,除了不少代购以外,一些外卖的卤制品、熟食也开始走俏,如外卖小龙虾、外卖鸭脚、袋装螺蛳粉等等。

一条微信就可以下单,等待片刻,热腾腾的小龙虾和鸭脚等等熟食就送上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因为方便快捷赢得了一批年轻客户。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微信外卖食品有没有注册商标?他们的食品卫生有没有保障?仔细想想,好像也算是“三无”产品哦,吃起来放心吗?

广西电台私家车930  20150121话题:微商

930记者专程采访了自治区食药监局,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已经注意到这种新型的商品交易模式,正在研究监管措施。

\

市民:买的时候我会问微店家,如果我吃坏肚子了可以找谁

市民李先生对朋友圈卖熟食比较谨慎,“真的是朋友或者朋友强烈推荐的话,我智慧买一点点,不敢买太多,因为都是自制的,也没有什么营业执照,要是自己吃坏了又不好意思跟朋友开口”。

市民黄先生则对朋友圈卖商品非常反感,“朋友圈就应该是朋友的圈子,搞得太商业化了,我很讨厌,我要是真的买,买的时候我会问他,如果我吃坏肚子了可以找谁。”

大家对微商所卖的食品有安全方面的担心也是正常的,毕竟你连微商的厂址也不知道,如果出现了问题,去哪儿找他?

自治区食药监局:已经注意到这种新型的商品交易模式,正在研究监管政策

接到私家车930的询问后,自治区食药监局很快给予了回复。根据这份回复,确定的事情有两件:

一、关于网络销售食品问题。目前国家和自治区尚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去年已起草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并征求了各地的意见,估计不久会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

二、目前“微商”平台交易,良莠不齐,很容易产生纠纷,因此建议消费者谨慎购买,购买时索要发票,保留证据,出现纠纷时向消协或有关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如被诈骗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

微商的口碑营销,真的绝对有保障吗

陈小姐是南宁市著名微商,她的鸭脚一天能卖5000多元。因为门槛低投入少所以她毅然而然的加入微商的队伍。

“做微商不难的,你有微信号就行了,卖食品也不用办什么证件。我自己做的鸭脚非常干净,没有防腐剂,用的油也是好油,基本没有吃坏人的可能。不过有时候太远的客户我也不卖,怕路程远影响品质。”

朋友圈其实是一个口碑营销,靠的是传统的人带人的销售模式,很多微商因此也特别注意自己出品的卫生和质量。

但是目前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当下,要是真的发生纠纷,微商和消费者的利益都没法保障。

\

消费提醒

微商的出现有它的合理性,因为独特的营销模式可以给市民带来非常方便的购物体验,不过,大家在购买这些食品的同时,尽量保留购买信息,比如说微信截图或者语音等。  

目前,法律法规对于微信里做食品买卖这一块的规范,还处于空白阶段。如果大家遇到这方面的问题,可以拨打食药监部门的投诉举报电话:12331。

新闻加点料

微信“朋友圈”美食安全隐患多 浙江抽查超5成卫生有问题

自制甜点、卤味、小龙虾……依托微信等社交工具销售自制美食日渐走俏,但是这些美食的食品安全有保证吗?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期对部分微信食品进行食品卫生指标检测的比较试验显示,抽检44批次,不符合标准25批次,不符合率高达56.8%。

在抽检的25个不合格批次中,有20个批次的产品出现了菌落总数超标的情况,其他不合格项目还包括大肠菌群、霉菌、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如“呗家卤味”的不合格批次产品中菌落总数最高的达到了210万个之多(标准为≤8万cfu/g),“若凡000的蛋糕”家一款名为“芒果芝慕”(6寸)蛋糕菌落总数超出国家规定标准130倍,大肠菌群超标12倍。“紫竹悠兰高级烘焙”家一款名为“致命榴莲”(6寸)蛋糕菌落总数超出国家规定标准100倍,大肠菌群超标8倍。这在以往同类食品的监测中是十分罕见的。【详情点击】

朋友圈“纯手工”食品竟来自网店?

最近,准妈妈小王刷朋友圈时,看到不少好友在卖食品,经过几个好友推荐,加了一个“*小姐手工坊”,对方称自己的产品为纯手工无添加食品。之后,小王用45元购买了一个椰子冻。没想到,食用后,小王出现了腹泻的症状,因为不能乱服药,她只能忍着,一连跑了几次厕所。小王检查外包装时,撕掉了店家贴的二维码,看到下面竟有椰子冻的详细信息。网络搜索后,小王看到网上很多包装一模一样的椰子冻售价在百元9个左右。“竟然是网购回来再转手"坑"人的?”小王气不打一处来。当小王找到卖家时,对方坚持认为自己的椰子冻已经卖出去不少,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网络上部分自制食品卖家往往既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也没有食品流通许可证,有的甚至没有营业执照,缺乏最基本的食品经营资质。“跟网售自制食品不同,实体的餐饮店需要达到很多条件,注册登记、领取餐饮许可证,厨房、经营场地都需要达到一定标准,从业人员需要取得健康证,此外还要通过环保部门、消防部门的审批等等。”工商部门表示,市民通过微信进行消费,如果对方有真实的公司名称、具体地址,维权相对容易。如果只是朋友之间的买卖,那就属于私人交易,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将可能面临维权困难。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需提高消费安全意识,注意保存交易过程中的所有凭证,万一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扬州晚报)

朋友圈变"杀熟圈" 近6成食品不靠谱

\

消费者对朋友圈购物的评价(据《杭州日报》)

  喜爱在微信朋友圈购买商品的消费者要小心了,朋友圈有可能变成“杀熟圈”。

  近日,浙江省、温州市消保委联合召开了微信朋友圈消费评价活动结果新闻通报会,数据显示,通过对微信(微博)食品开展比较试验,发现随机抽取的熟肉制品、蛋糕、糕点等44批次食品,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有25批次,不符合率高达56.8%。另外,对运动鞋、化妆品、减肥药三类热销产品进行的“朋友圈”购物消费体验结果也不容乐观,3次体验均遭遇假货。

  购买朋友圈“私房美食”应谨慎

  “原本是想要为自己的宝宝制作一些蛋糕、面包食物,常常在朋友圈晒图,结果朋友们品尝后都说味道不错,才萌生出做‘微商’的想法。”全职妈妈“蕾蕾妈”开“私人厨房”仅半年,如今已成为日销过千元的“老板”。

  健康、私人订制、美味是“私房美食”走红的重要原因。“感觉这种朋友圈的美食不是大规模生产,因为是熟人生意,也不会放不健康的色素、添加剂,最重要的是口味比较独特。”自称“资深吃货”的白领曾莹告诉记者。

  然而记者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美食都是店主亲自制作,而是宣称亲戚秘制、好友代购等。更有一些店家大肆招录“代理商”,食品来源不明。此外,很多食品只是经过简易包装,就通过快递发往同城或外地消费者,卫生情况也让人堪忧。

  专家指出,私房美食虽然备受追捧,但大都出自家庭作坊,在卫生安全、经营资质等方面都存在着弊端。“关起门制作”的方式难以让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监管,销售的美食也属于“三无产品”,消费者还是应谨慎购买,并保留证据,以防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后难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新华网)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