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临桂撤县改区 广西还有哪些地方撤县改区?

新闻眼|来源:北部湾在线整理报道2015-05-26 08:23:07|网络编辑:张倩

网络视频:临桂撤县改区正式揭牌 桂林市变成11县6城区

5月25日上午,桂林市临桂区委、区人民政府正式揭牌。这标志着桂林市临桂县正式撤县改区变成临桂区,桂林也由原来的12县5城区变成现在的11县6城区。

当天“中国共产党桂林市临桂区委员会”、“桂林市临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桂林市临桂区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桂林市临桂区委员会”、“中国共产党桂林市临桂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桂林市临桂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同时揭牌,这也标志着临桂成为桂林市所辖第六个城区。

据了解,临桂区位于桂林市西郊,距桂林市中心5公里,辖区面积2202平方公里,辖5个镇、4个乡、2个民族乡,户籍人口50万人。2014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5.77亿元。2013年1月18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整桂林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对桂林市临桂县撤县设区有关问题的批复》以及《中共桂林市委员会关于临桂县撤县设区有关事项的批复》精神,正式撤销临桂县,设立桂林市临桂区,以原临桂县的行政区域作为桂林市临桂区的行政区域。

感受临桂撤县改区后的新气象

临桂辖区面积2202平方公里,辖6个镇、3个乡、2个民族乡,人口50多万。临桂撤县设区是贯彻落实“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战略部署的有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桂林市区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对于保护桂林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功能和产业合理布局,促进人口、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如今的临桂新区,已经初具现代化城市的雏形,“一院两馆”已经落成启用,建设大厦、传媒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也已完成建设,交通路网、环城水系与园林绿化基本成型,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等配套项目也正在及时跟进。

  临桂区委书记何新明、临桂区代区长李绍政表示,临桂撤县设区后,正式融入了桂林市的中心城区,这为临桂区将来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机遇。临桂区将按照市委的要求,坚持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一本蓝图绘到底”,进一步加大新区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下一步临桂区将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着力提高三产比重,促使经济结构更趋合理。重点推进临苏经济产业带建设,加强秧塘、宝山等工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化工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骨干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集群集约发展。

  在临桂新区建设方面,将加强新区市政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完成西城大道、宏谋大道、万平路桥等在建节点路桥项目,同步实施路灯、绿化建设。加快推进核心区路网、中心公园、防洪排涝及景观水系等在建重大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医院、学校、公园、菜市场、商场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供水、供气、供电、环卫、排水、防洪等市政管网设施,增强新区生活服务配套能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临桂区将优先增加民生投入,优先安排民生项目,为群众谋取更多实惠,不断增进群众福祉,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传递幸福正能量。

\

临桂城区洁净的四星级菜市

经济篇——中西部百强县区的“领头羊”

在临桂,考核政府一年到头的政绩,有一把特殊的“度量尺”,那就是居民“幸福指数”。可以说,在全国,没有几个县区能把居民“幸福指数”上升到 如此重要的地位。临桂是寥寥者之一。临桂之所以敢以“幸福”论成败,是因为它有底气。长期以来,临桂都被冠以“中西部百强县区”的头衔,是远近闻名的富饶之乡。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临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215.77亿元,增长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43亿元,增长10.7%;规模工业 总产值364.2亿元,增长10.1%;组织财政收入24.3亿元,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18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 入11330元,增长13.4%;城镇化率达36.41%。2015年1至3月,临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36.95亿元,同比增长6.4%;工业总产值 67.34亿元,同比增长6.2%;规模工业总产值63.87亿元,同比增长5.73%;农业总产值10.35亿元,同比增长2.6%。一连串上扬的经济指标,让“幸福指数”直线攀升。

\

临桂区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城建篇——城乡同步打造“品位临桂”

城乡“两张皮”发展,是不少城区所面临的困境。然而,在临桂,城市和乡村的区别却不明显。笔直整洁的世纪大道、鳞次栉比的大厦和写字楼,华灯初上热闹非凡的商业圈……以城带乡、城乡“同城化”发展,在临桂已初步实现。几年前,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向西发展,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号召,临桂掀起了一股建设热潮。最明显的就是多家房地产、建设项目的争相入驻。经过紧锣密鼓的建设,创业大厦、一院两馆、国奥小区、桂林医学院临桂新校区等一批重点项目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大厦、广电大厦、投资大厦、传媒中心等多栋标志性建筑封顶,核心区路网、湖塘水系基本成型,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入驻,生态现 代化城市氛围初步显现。

环境篇——家园“美” 道路“畅”水源“洁”田园“绿”

一座座连体式的别墅,四通八达的环村水泥路,青山绿水看不尽,湖光山色不胜收。临桂乡村的巨变,得益于临桂开展的高标准新农村示范工程。2012年,临桂首先在村民经济条件好的五通镇新寨村、中庸乡下峰山村开展试点行动,推倒原来脏乱差的旧屋,重新规划建设。两个村成立村理事会和村民领导小组,分别自筹资金近100万元,经一年多的精心打造,这两个已脱胎换骨的新村基本建成。当看到两个试点村的新风貌后,周边其他村主动申请要求按照样板村进行改造建设。此外,临桂还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着重在现有基础上开展综合整治,突出特色。

目前,已建成通行政村水泥路139条,行政村通水泥路率达87.7%;完成1128个自然村屯巷道硬化,村屯巷道硬化率达80%。预计到今年年底,辖区农村将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屯屯巷道硬化”的目标。

民生篇——为居民织就一张“幸福网”

2014年,临桂实施“十大惠民工程”,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7.6%,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幸福临桂”的口号,也让这张“幸福网”的面撒得更广。

临桂是有名的“状元之乡”,自古以来,这里就形成了尊师、重教、求知的良好风尚。去年,临桂在教育方面下足功夫,全年资助学生1.85万人次,发放补助金1200万元。在医疗保障方面,该辖区完成五通中心卫生院、宛田卫生院、黄沙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在乡镇卫生院新建200套公租房。文化方面,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23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50个村级篮球场。文化馆被确定为10个国家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唯一的县级单位。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新建公共租赁住房 408套、保障性住房385套,分配入住290套。顺利完成168个村(居)委、社区换届选举工作。

【临桂概况】

史料显示,临桂建县始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素有“状元之乡”、“将军之乡”、“冠军之乡”的美誉。三国到清末,始安(临桂)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在地,故有“桂郡首邑”之称。

临桂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西郊,西南邻永福县,东接桂林市秀峰区,东南靠桂林市雁山区。临桂区是中国著名的状元之乡,桂林市政府驻地、桂林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撤县改区前临桂长期位居中国西部经济百强县,荣获2013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中国中小城市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称号。临桂工业门类齐全,生物医药、机械电子、食品饮料、化工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都比较发达。临桂也是中国商品粮、瘦肉型猪、奶牛及优良鸡、鸭、鹅生产基地区。

临桂距桂林市区仅6公里。由于地域接近,临桂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与市区的融合日益紧密,逐步成为桂林人口、产业转移承载地,两地的同城效益日益明显。2007年,自治区党委作出了“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部署。随后,市委、市政府成立临桂新区工委、管委会进驻临桂办公。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临桂新区已初具现代化城市规模,创业大厦、“一院两馆”、建设大厦、传媒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完成建设,交通路网基本成型,学校、医院等配套项目及时跟进。在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临桂新区和老城中心区作为“两带双核八组团”空间架构中的“双核”被确定下来,提出临桂新区“以建设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为核心内容”。2013年初,国务院下文同意撤销临桂县,设立桂林市临桂区,并明确同意桂林市人民政府驻地搬迁至临桂区西城中路69号。自去年7月起,市四大班子及市委直属各部门相继入驻临桂办公。

临桂景点

临桂地处旅游名城桂林市的近郊,已开发出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岩溶湿地、华岩、十二滩漂流、蝴蝶谷瑶寨、刘三姐茶园、红溪、李宗仁故居、陈宏谋宗祠、雄森熊虎山庄等。

会仙湿地    会仙湿地主要分布在临桂区会仙镇的睦洞、四益、新民、山尾、文全、马面等6个村委以及该县四塘乡的大湾村委、雁山区的竹园村委,涉及47个自然村和2.2万人口,其地域范围内有相思江、良丰河、唐代开凿的桂柳运河(又称相思埭运河)及睦洞湖等河流湖泊。宋朝以前,会仙湿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湖泽遍布、水草丰盛;上世纪50年代湿地内尚存20多个湖塘,面积约25平方公里;近代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来水量减少而开荒造田、围湖造塘等行为增多,会仙湿地湿地2012年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2007年7月国家湿地专家考察此地时提出:桂林临桂会仙岩溶湿地是世界最北的野生稻基地、也是亚洲最完善的岩溶湿地。2012年,会仙湿地公园命名为“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

华岩    华岩位于保宁乡境内,离乡政府2公里,此处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香火旺盛的庙宇胜地。华岩有大洞小洞之分,大洞建有庙宇,并有和尚住持,香火甚盛。小洞艰险幽深,有“十二重门”之称。入口处仅容一人攀登而下,宽阔之处有礼堂般大小。传说中,此处为吕洞宾修仙之处,仙人床、仙人脚印依稀可辨。

十二滩漂流    十二滩座落在临桂宛田乡洞头、合作、庙坪三个村委的交界地之内。此地森林面积一万多亩,树种繁多,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由庙坪至宛田是义江流域的源头一段,流水碧绿,水色清澄,其中有一段河流长960多米,落差十分惊险,自然形成了十二个高低不同、形状各异的瀑布,故名十二滩。

蝴蝶谷瑶寨

瑶寨位于临桂宛田乡东部,距桂林市47公里,321国道旁3.5公里。瑶寨周围群山环绕、森林密布、流水跌岩,沟壑纵横;是一个集观赏瀑布、森林探险、生态旅游、风俗风情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景区共分3个部分:⑴瑶寨风情:东宅江瑶寨共60户297人,家家户户均为吊角木楼,木楼整齐地排列在山腰之间,其规模在桂北地区绝无仅有。⑵瀑布景观:瀑布景区共分两个瀑布群,东为龙女滩,北为白龙滩。龙女滩以秀为主;白龙潭则以奇为主。白龙潭共有18级瀑布,落差最高的约30余米,最宽的约10余米。⑶森林景观:旅游区四周群山环绕、古木参天。在逐片森林中存着娃娃鱼、野猪、麝羊、猴子、寒鸡、锦鸡、穿山甲、竹鼠、熊油鱼、油丰鱼等珍禽异兽,是天然的动物乐园。另外,旅游区繁衍生息着上千种蝴蝶。

刘三姐茶园    刘三姐茶园位于临桂五通镇,距桂林市仅28公里。景区紧靠321国道,占地面积2800亩,茶园面积1250亩。茶园现有固定职工35人,安排采茶临时工80余人,主要以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及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为经营思路。茶园文化底蕴深厚,是解放初期《刘三姐》影片采茶片断外景拍摄场地,是刘三姐与莫老爷对歌的地方。茶园建筑风格独特,设有茶膳餐厅、品茗轩、亭、阁、农家古老耕作器械博物馆、农家绿色食品基地、各种土养家禽养殖场及水果生态园等。

红溪    红溪位于临桂中庸乡怡乐村,距桂林市区40公里。景区由于地处群山沟谷之中,在千万年跌宕的山泉洗刷下,在满山的丹霞彩石映衬下,整条溪流形成浅红、深红、鲜红等颜色,景区内除五彩斑斓的水景外,更有众多的森林植物景观。此外,景区还有古老沧桑而又充满活力的山村以及山野甜茶、土鸡、野菜、工艺美术品等。

李宗仁故居    李宗仁故居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爱国人士李宗仁的故居,位于临桂两江镇木田木(lang)头村,座落在气质雄伟的马鞍山下。该建筑始建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总面积4430平方米,经多次扩建,现布局有客厅、将军第、学馆、庭院及后院的阁楼,井池、鱼塘和前后对角的炮楼等,具有民国初年的大式庄园建筑风格,又保留着桂北朴实的民间格调。

陈宏谋宗祠    陈宏谋宗祠座落在临桂四塘乡横山村,有屋三栋。一进大门翘首望去,陈宏谋“进士”匾当先映入目中,匾左方刻着“雍正元年癸卵恩科会试中试第一百八名殿试第三甲九名”。第二进匾额为陈首壑“解元匾”,匾左方刻有“嘉庆癸酉广西乡试中试第一名举人”。从陈氏家谱记载和宗祠所悬挂的匾额来看,自陈宏谋起到陈毅功止的190年间,中科举者计有状元一名、翰林二名、会元一名、进士四名、解元二名、举人二十六名、贡生九名,总共三十五人,官至巡抚总督以上者四人,可谓盛极一时。

雄森熊虎山庄    雄森熊虎山庄座落在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专用公路沙塘大圆盘南侧,占地面积50多万平方米,拥有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四个虎种——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白老虎共270多头,黑熊300多头,狮子100多头及豹、蛇、猴、鸟等一批世界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最大的黑熊和老虎科研、繁殖、野化、观赏、游乐基地,也是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的教学科研基地。该山庄己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景点和桂林定点旅游景点。

相关链接

武鸣撤县设区成为南宁市最大的城区

2015年3月3日,记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看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一五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截至二月十七日)》,南宁市将撤销武鸣县,设立南宁市武鸣区。这意味着武鸣县以3378平方公里的面积,一跃成为南宁市最大的城区。这是广西首府南宁2005年城区重新划分时隔10年后再次调整,这次调整后南宁市市区范围将扩大3378平方公里,总面积达9937平方公里,人口将增加69万,总人口达344万。 【详情】

新闻知多点

撤县设区,又称县改区,地级市通过行政手段将其所辖的县(县级市)调整为地级市的城市市区。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主导“整县改市”的县制改革模式,1997年中央下令停止“县改市”后,“县改区”又被热捧。

撤县设区的条件和标准

撤县设区是有条件的,而且有严格的程序,必须经省、市政府同意,最后经过民政部和国务院同意,经实地考察方能批准。目前撤县设区,主要依靠国务院批转民政部1993年38号文件《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由于近十多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各地撤县设区的申请越来越多。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2003年民政部出台的《市辖区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允许直辖市和地级市设立市辖区,其中市区总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的城市,平均每60万人可设立1个市辖区。最小的市辖区人口不得少于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不得少于10万人。

对于中心城市郊县(县级市)改设市辖区,须该县(市)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业人口不得低于70%;第二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75%以上。改设市辖区的县(市),全县(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不得低于上一年本市市辖区对应指标的平均水平。

撤县设区的特点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县改区”有三种模式:

一是切块改区模式。即以县(自治县、旗、市)的部分行政区域设置市。这种模式在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是主要模式,1980年以后,因逐步采用整县改区为主导模式,切块模式最后仅在少数非县城中心镇得以保留。与此同时,原来切块设区的地方有不少实行市县合并,致使切块设市模式设置的市的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二是整县改区模式。即将整个县(自治县、旗)改为区。这种模式为改革开放以来所普遍采用,现有的70%以上采用这种模式。

三是多中心组合模式。第一类用于分散的工矿区、林区,如安徽省淮南市、淮北市;第二类因几个合并成一个而采用;第三类为近年来随着大量的县(市)改为市辖区而产生,如重庆市、佛山市、江门市等。

相关新闻

广东:“撤县设区”是主流

撤县设市,还是撤县设区?虽然只都是行政区划更改的“一字之差”,但从城镇化思路上来讲,两者可谓大相径庭。

从广东近年的情况看,“撤县设区”是主流,尤其是在粤东西北地区。在珠三角,“撤县设区”也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思路,一些已经完成“撤县设市”的县级市,再撤市设区的呼声很高。

粤东西北:“小马拉大车”现象普遍

在粤东西北地区,撤县改区多由地级市推动,扩大城区面积,增强对其他县域的辐射带动能力。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成为城市发展战略,获得省里明确支持,力争每市都有一个县改区,打造新的“百万人口级”大城市。近两年来,已有清新县、揭东县、潮安县、梅县、电白县、阳东县、云安县完成“撤县设区”,其他县也在紧锣密鼓推进。

但“小马拉大车”也是地级市抱怨的普遍现象。如潮州市在潮安县撤县设区后,市区面积从152.5平方公里增至1413.9平方公里,几乎是原来的10倍。户籍人口从原来的35.1万增至160.4万。梅县撤县设区后,梅州市区面积由298平方公里变为3053平方公里,也扩至9倍多。

“城区狭小的弊端是多方面的,”梅州市市委原书记朱泽君曾就此表示,一方面建设用地严重不足,搞得了城市搞不了产业,搞得了产业又搞不了城市。另一方面,环境容量小,产业难拓展,想建个污水和垃圾处理厂,都很难找到合适地带。

根据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广东将依托粤东西北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培育若干个1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大城市。

珠三角:撤县设市后又想变区

与撤县设市相比,广东近两年撤县设区、撤市设区可谓高歌猛进,带来城市城区面积的大扩容。与经济强县独立发展的意愿相比,很多城市郊区的市县,更乐于融入大城市城区“傍大款”一起发展。

最典型的是从化、增城、花都三市变区,融入大广州。三地与广州主城区的距离都较远,融入城市可得到统一规划考虑,但又不碍于自身的城市布局。在心理距离上与大城市也拉得更近,公共服务配套也将更加完善。

增城从谋划申报到撤市改区,历时10年,获批复后,当地房价应声而涨,被视作居住环境、交通配套等改善的重大利好。

(来源:南国早报、桂林生活网、武鸣信息网、百度)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