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论语》智慧伴我成长
说实话,当我决定把《论语》这部集中反映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生平思想的伟大著作,作为今天书评演讲的主题时,连我自己都心虚了:你是才高八斗,还是学富五车?你一普通电台主持人,有何德何能去评《论语》呢??我…确实没有……尤其是在主办方只给我5分钟的情况下。所以,今天只跟大家聊聊《论语》中对我最富启迪的两句话。
第一句是《论语·先进》中的:过犹不及。这4个字是孔子中庸思想的精髓。而中庸之道,可不是有些人以为的“和事老”或“凡事差不多就行了”这样的误读,它的真正含义是,处理任何事都要把握一个“度”,既不能过分也不能达不到,要实现事物发展的最佳状态。
两个多月前,新闻910推出了追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莫振高的系列报道。我有幸给这组感人至深的新闻配音。报道第一篇的第一句话是:“3月15号,当地上千居民送别的是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中校长莫振高,大家胸带着白花,掩面哭泣,400多对花圈围绕在灵堂周围。”
就这短短60个字,同志们,那天晚上我录了至少半小时!因为一开始录得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是按照普通新闻的那种语气、节奏、停连、重音去处理的,我的理由是,再感人也不能丧失新闻真实感。后来在跟同事的交流中我认识到,对这类人物通讯性质的新闻播音时,不能没有感情。于是我就这样播了:(现场播)……刚播完,范台就未卜先知地打来电话说:哎,千万别播得跟“十里长街送总理”似的啊……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哪!是啊,时代不同了,再真实动人的模范人物,也不能用太过的方式去表达,不然传播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我应该把前两种感觉结合起来才是:(现场播)……我想,这也许就是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吧。
自己不愿承受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出自《论语·卫灵公》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这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第二句话。
前些天,美国一名电视台女记者采访一起枪击案,有名少女目击了全过程。于是记者问少女:“伤者中枪后说了什么? ”少女说:“我只听见他说,救我、救我”。然后,她焦躁不安地说:“我想小便!”听了这话记者问:“受害者是这么说的吗?”女孩儿说:“是我要小便。”这回听明白了吧?但这名女记者实在是太专业了,根本不把人家内急当回事儿,仍继续对枪击案的细节穷追猛问……于是没过多久,少女就在镜头前尿裤子了。
这就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试问,谁愿意在“三急”之一的强大压力下,接受没完没了的采访呢?让对方先解决一下当务之急,然后再继续采访不行吗?有谁会不理解呢?对媒体人来说,把握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原则非常重要,它可以让我们带着以人文本、推己及人的心态,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论语》的智慧,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收获成长,我相信,这个取之不竭的思想宝库,同样对当下社会的每个人都有启发和借鉴价值。大家都多读书、读好书、用好书吧,当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做到这些,我们的中国梦,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