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那些事
系列报道之④【正能量】
记者调查91个微信用户,8成人会转发正能量信息
刷到“求血”、“求捐款”微信 你会转发吗?
专家提醒,最好先求证再转发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梁乾胜 实习生 唐承福
核心提示
微信朋友圈里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发布“生病求献血”、“贫困求捐款”等传递正能量的文章,会博得很多人的点赞与转发。然而,究竟什么是正能量?大家对正能量又是持怎样的态度呢?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微信用户
有8成人转发正能量信息
5月30日,一条“求血”消息在南宁人的微信朋友圈“疯转”,其主要内容是:“万能的朋友圈,好朋友的妈妈病危,现在已经确诊为TTP血栓性血小板缺失,目前确认需要百人左右的血浆救命,意思是需要100人献血……”倡议书一发出,广西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来南宁献血。截至6月2日,参与该次无偿献血活动的人数达到100人左右,共计捐血10000毫升!事实上,这并非个案。在南宁人的微信朋友圈里,这样的善举每天都在上演,《女孩卖花自筹18万手术费》、《一条微信引起一场爱心采摘西瓜》、《南宁的小文宾,爸爸妈妈等你回家》……这些消息通过微信朋友圈,汇聚成一股最强大的正能量。
其实,不仅是爱心接力,南宁社会各界利用微信朋友圈也在传播着正能量。6月7日上午,在南宁市共和民生路口附近,一名老人刚下公交车没走几步就突然晕倒在地上,交警四大队干警闻讯赶到,蹲守在老人身边为其撑伞遮阳,等待救援。约10分钟后,医护人员赶到,对老人进行了施救。这感人的一幕,被当时附近的视频监控清晰地记录了下来。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这个视频就在微信朋友圈里传播开来……
6月23日,记者在QQ、微信就“微信朋友圈生态”展开问卷调查,在调查的91个微信用户中,8成人会转发正能量。
在选择求助微信圈的人中,“问题得到解决”的仅有5.49%, “问题得到一部分解决”的占42.86%,“问题得到一点帮助”的占了34.07%;而“问题没有得到回应”的占17.58%。
在“你会转发哪一类消息调查中”(可多选),选择“求助”类的占40.66%;选择“好人好事”类的占41.76%;选择“心灵鸡汤”类的占39.56%;选择“养生”类的占35.16%;选择都不会转发的占28.57%。
理性看待
网络信息应先求证再转发
广西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所副所长姚华认为,对“朋友圈正能量”这个定义还是比较宽泛的,只要它是引发人们的正义精神,或是呼吁大家去做公益等信息,都是正能量的一些信息。但现在这种信息太多太滥了,而且有的还是商家为了扩大影响力的一种推销手段,让部分人感到反感。
“如果遇到类似‘生病求献血’、‘ 贫困求捐款’等信息,我一般不会随便转发,因为这种信息虚假的可能性太高了。如果我确认是真实的,我就转。”姚华介绍,想要确认朋友圈里传播的这些求助信息是不是真的,可以有很多方法,其中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可以把信息复制,上百度搜一下,如果你发现转发的次数很少,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假的。在转发信息的时候,最好要先证实一下,我们要理性看待。
此外,姚华提醒,朋友圈传播一些“伪科学”的文章,从内容上分析,这些信息并没有风险,而且看似很深刻,类似“心灵鸡汤”,还有一些养生类的文章,没有经过证实就被转发了。这很有可能是一些专业商家营销的手段,故意散布一些大家共同关注、议论的热门话题,引起人们共鸣,来得到大家的转发。因此,请大家不要随便转发。
编后语:
随着微信使用的越来越广,“朋友圈”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一些乱现象也在利用着朋友圈“发酵”、散播,有些骗局花样更是百变翻新,因多是熟人发送的信息,更容易让人上当。真假混合的各类信息,影响着朋友圈的正常秩序。
本报为此推出“微信朋友圈那些事”系列报道,从拉票、卖东西、谣言到正能量完结篇,透过现象深度剖析了微信朋友圈之种种现象,给人警醒,予人新知。
在微博、微信时代,每个人都在“圈子化生存”,一个又一个的圈子构成了“微”世界,但这些圈子又是互相粘连的,沟通彼此的毛细血管异常丰富。因此,一方面人人是“记者”,人人办了面向朋友圈的自媒体;另一方面,又借由“熟人的熟人”关系,将一条消息在短时间内以几何级扩散。所以,今后请大家慎用“转发”键,也是公众应该承担的治谣责任。(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