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军的屡屡进犯,武陵镇滕村村民没有屈服,奋起抗战,大家团结起来狠狠地打击入侵的日军,保卫家园。为铭记历史、弘扬爱国情怀,滕村村民把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六日定为胜利节。
9月1日,记者来到武陵镇滕村,村里雄伟的滕村抗日胜利纪念门引人注目,纪念门上写着“纪元四五勇杀倭奴惊敌魄 念昔二六捍存桑梓振邦威”22个大字。今年85岁的蒙强,是当年村民英勇抗击日军的见证人之一,据老人回忆,当时,宾阳地下党组织为响应中共中央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的号召,成立了南区抗日委员会,并于1944年冬在炎仓庙秘密召开进步知识青年、开明人士及群众武装队伍约四百多人的抗日动员大会。会后蒙强的父亲蒙雁烈和村民蒙宗豪商量,成立腾村抗日领导小组,蒙宗豪任组长,蒙雁烈任副组长,蒙宗高、蒙乃宽等村民为核心力量,并多次召开小组扩大会议,进行周密部署。
武陵镇滕村村民蒙强:(村民)首先做准备,筑围墙,拿刺(根)来围着围墙底部,池塘外面、大门口外面统统围上(刺根)。
1945年2月,驻扎在宾阳县城的日军向滕村发出通知,要求滕村向日军进贡物品,同时要给大桥镇红岭日军驻地送去10个姑娘,面对日军无理的要求,村民们决定坚决抵制。
武陵镇滕村村民蒙强:我们就决定打了。那时候商量我也知道的,商量的事都是在我家里,基本上我家每天都有人来,都是来说这些(抗日)的事。
老人回忆说,日军得到消息后,3月10日马上组织了两百多人的部队向滕村发起进攻,滕村村民闻讯后,马上敲锣关闸,迅速奔赴到预定的位置。
武陵镇滕村村民蒙强:实际上第一次(保卫战),我们村只有9条步枪,(依靠)9条步枪就和他(日军)打了。
当日军来到离村约四十米远时,守在书房屋楼上的村民蒙有珍眼疾手,快扣动扳机,率先打响了第一枪,一名日军当即毙命,其他日军立即被吓慌了神,停止不前。过了一会,日军见没有动静,便派出了10多人继续进攻试探虚实,当日军冲到离总闸门还有3米远的地方,村民蒙雁烈一声令下,大家步枪、火药枪一齐开火,冲在前面的日军士兵被击毙,其余狼狈退回。
武陵镇滕村村民蒙强:打的时候,(和日军)离得很近,不是说离远的打,第一次打的时候,最近的都不到10米。
战斗中,日军利用迫击炮和机枪对村里进行扫射,多次组织进攻都未能攻入村内,再加上周围各村群众前来参战,日军不敢再进攻滕村,中午时分打了几发烟雾弹作掩护,偷偷窜近村边拖走了尸首和枪支,仓皇退回武陵圩。
武陵镇滕村村民蒙强:第一次(保卫战)的时候,(战斗)打响了,附近的群众,各村有枪的,都在外围帮忙,只是没有进我们村而已,所以那时候各村都很团结。他(日军)失败了,就撤走了,他也把那些死尸拉到武陵圩烧掉了,受伤的就扛走了,听老人说,他们(日军)受伤的就扛有二、三十人走。
1945年4月18日,日军不甘心失败,又纠集了一百多名士兵从芦圩向滕村进犯,上午七点左右,日军在杨山村集合,部署入侵滕村路线,当日军靠近到龙井闸门时,蒙雁烈果断开枪,一名日本军官应声倒地。
武陵镇滕村村民蒙强:日军沿着道路排着队走,他(蒙雁烈)就问,你们看(日军)哪个肥,不知道谁说的,他说后面倒数第二个最肥,那个最肥是吗?我父亲第一枪就打响了,就打倒了那个(最肥的日军)。其他的日军全部扑倒在田里,只看见手肘,因为他们还拿着枪
为了击毁日军机枪,滕村村民用廖寨村村民援助的猪儿炮远射,枪声、炮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了整个阵地上空。在村民猛烈还击下,日军死伤70多人,从此日军闻滕村色变。
武陵镇滕村村民蒙强:那些日本鬼统统站起来跑到外面的山岗去了,到那里他们就安全了,但是他们也没敢走,他们也不敢站起身,一仰头就被打,到最后,那时候田里的禾苗也有小腿那么高了,他们就沿着路的两边,爬着撤退,不敢站着走,那些田被他们爬得就像被犁耙过一样,都爬光滑了,就这样撤退了。
日军败退逃走时,副村长蒙玉居率村民追击,不幸中弹牺牲。这次战役,滕村村民共打死了13名日军,缴获日军六五步枪一支,子弹数发,指挥刀一把,手榴弹2枚和一批日军日用品。自此以后,滕村村民为了纪念抗战胜利,缅怀抗日英雄,决定将每年的“正月二十六日”定为抗日胜利节,每逢节日家家户户设宴摆席,唱大戏,教育滕村的子孙后代牢记这段光荣的历史,传承先辈们的保家卫国的情操。
作者:曾德好 蒙文韬 陆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