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已经解放,我们还在打仗;全国已经开放,我们还在站岗;全国在奔小康,我们还在喝汤。 ”在广西防城港市基层经济工作者中流传的顺口溜,有趣却也真实地反映出处于广西北部湾核心区防城港市经济发展的现实境况:在经济新常态下,后发地区面临的各种条件和制约给防城港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既要抓重点,实现跨越式发展,又要补短板,全面推进小康建设。
任务艰巨,时不待我。防城港市委书记金湘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如何在新常态的条件下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防城港市的选择,就是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谋划和推进“边海经济带”。这是新常态下综合考虑防城港面临的发展机遇、沿海沿边开放优势,以及现有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等多方面因素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今年1~9月,防城港市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走在广西全区的前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部工业完成现价总产值935.53亿元,同比增长18.4%,在经济大环境相对低迷的情况下,防城港的发展保持着两位数的“加速度”。金湘军说:“这是我们后发地区的优势,也是我们的幸运。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做得更迅速,不走弯路,不按部就班。”
传统产业加快突围
随着金川有色和核电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进驻港口区,立足北部湾出海口,辐射西南腹地,利用东盟资源的防城港市经济传统优势得以进一步增强。
“建设‘边海经济带’,就是要顺应国家和自治区的区域协调发展要求,秉承点轴开发理念,沿沙企一级路——北部湾大道——边海大道 (港口至东兴一级路)这条发展基础最好、发展条件最优、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经济主轴布局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产生极化扩散效应,推动防城港市更好地融入国家和自治区的区域整体发展格局,实现自身跨越发展、率先发展。 ”金湘军说。
防城港市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区之一,发展的最大优势就在港口。而港口区则是抓住港口这一最大优势,实施“工贸强区工程”,大力发展临海临港工业的主战场。
港口区委书记姚喜心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防城港市“十百千”项目计划中的十个重大项目全部在港口区,百个重点项目也大部分在港口区。今年以来,在整个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港口区工业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三分之二;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一半;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区(含东湾)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15亿元,有望成为防城港市第一个千亿元工业园区。今年1~9月,港口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70%,港口区正在加快形成钢铁、有色、能源、食品、石化、装备制造等六大千亿元支柱产业,临港工业基地初具规模。这些数据都表明,在“边海经济带”的布局中,防城港市的港口经济将起到支柱作用,扮演主角。
据了解,在临海工业的带动下,防城港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14.8∶49.9∶35.3调整为2014年的12.03∶57.79∶30.1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39.16%上升到2014年的50.67%。预测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52%,比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44.8%超出7.2个百分点。
不过,姚喜心表示,目前防城港市港口经济的发展还不均衡,“傻大黑粗硬”,在经济新常态中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与之相辅相成的生产性服务业、物流、金融等业态还没有很好发展起来,这既是防城港港口经济的“硬伤”,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潜力所在。
金湘军也强调,如果说全国是在工业化后期进入了新常态,那我们则是工业化中期就进入了新常态,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对照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对比深圳等沿海城市的产业发展态势,防城港市港口产业存在的布局不科学、集群度不高、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大等问题,不符合经济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由此,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
与防城港市港口经济发展并行的另一个传统优势是口岸经济。防城港市与越南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通,沿边一线就有2个国家级口岸,可以说,沿边地区是防城港市规划层次最高和政策“洼地”效应最明显的区域。“口岸经济已成为防城港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防城港市口岸经济仍然存在不聚焦和不系统等问题,整体上还处于低层次、低水平和低效率状态,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有一定差距。”金湘军说。
尽管如此,防城港市港口发展面临的发展机遇叠加,特别是拥有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北部湾经济区、东兴试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六大国家战略,这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独一无二,全国也不多见。
在防城港市沿海沿边地区,有东兴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个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还有企沙工业区、大西南临港工业园、东湾物流加工园和江平工业园等多个自治区级重点产业园区。
“建设‘边海经济带’是对建市以来历届党委、政府行之有效的发展思路的创新和继承发展,也是‘十三五’甚至更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突破点和承载点,不仅要解决目前仍然存在的布局不合理、产业不聚集和轻重不平衡等问题,也必将对防城港市未来的产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金湘军说。
“边海经济”建设的后发机遇
在防城港市鑫润养殖公司200亩对虾室内工厂,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孙成波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看好那些来防城港开展工厂化和技术化的海产品养殖项目,“未来的海洋养殖,一是走生态化养殖之路,二是走工厂化养殖之路,中间形式无法存活。”孙成波说,防城港力推的这些项目,实际上正是看准了海洋养殖未来发展的方向。
“实际上我们过去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和靠港吃港上还没有挖掘出真正的潜力。因此,在海洋全产业链上,我们从一、二、三产业开始都进行了布局:一产方面,从远洋捕捞和海水养殖 (将来的发展是深海离岸养殖)到海产品深加工和海洋生物科技;二产方面,防城港提出了海空装备制造和特种装备作业;三产方面,就是搞滨海旅游和信息服务等。防城港陆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国内大部分城市是没法跟我们竞争海洋经济的。”金湘军说。
海洋全产业链的布局事实上只是防城港“边海经济建设”中,立足后发优势而产生新生力量的一个方面。防城港市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路重要节点城市,同时面临着中国—东盟合作“钻石十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广西打造“新的战略支点”、北部湾经济区和东兴试验区加快建设等多重叠加机遇。防城港想下的大棋,就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自治区“双核驱动”等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沿海沿边开放优势,在强化和提升传统的港口经济和口岸经济等优势的同时,发展旅游经济、拓展海洋经济、培育互联网经济、重视生态经济,最终形成边海联动和产业集聚的经济发展主轴。
新兴力量吹响“集结号”
利用边民每日8000元的免税商品进口额度,聚集于东兴市的一大批以通过互联网发售东南亚水果等农产品的跨境电商,日子过得舒畅。这些以20多岁年轻人为主的创业群体,用当下流行的新形势,为防城港的边贸经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边海经济带”建设中,防城港市新冒头的一些新兴经济业态,已逐渐形成了边海联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产业布局方面,传统产业还不能放松,还需继续加大力度,形成一个重要的支撑,但同时必须要开启新的业态。”金湘军说。
例如,海洋经济,防城港提出水产品深加工项目和冷冻、仓储、物流和配送等配套产业发展,与水产养殖一起,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着力发展海洋工程服务业,壮大海洋生物育种和健康养殖业,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制药产业。正如孙成波对记者所说,鑫润养殖有限公司从福建转战防城港,以建设1000亩标准化养殖池塘为阵地,创新实践南美白对虾与沙箭鱼混养技术,正是看中了防城港的优势和潜力。
再如,生态经济,“我们这里有十万大山,生态环境好,适合生长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植物,比如说,金花茶,全国的野生金花茶,有90%都在我们这里,我们要依托这个优势,把它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要保持市场的稀缺性,充分展示其附加值,做强做优做精。金花茶既不能做成花,也不能做成茶,就要做成金。金花茶的亮点在于金,不在于花和茶,花和茶到处都有,金就不多了,植物里能做成等量金的不多。”金湘军说。
事实上,在防城港,香料、药材和金花茶等都已成为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和产业发展生态化的代表产品。这些立足生态环境的新兴产业,既富裕了当地农户,又发展培育成防城港新型农业产业的拳头产品。
值得强调的是,在海洋经济和生态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互联网+”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防城港市“边海经济带”中不可忽略的新兴力量。防城港依托“IT小镇”建设,重点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北斗导航应用、网络职业教育、文化创意和大数据等互联网产业,正在完善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电子商务跨境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境外零售终端,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电子商务一体化进程,打造中国—东盟跨境电商交易中心和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