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寻贫日记》
第二篇:扶什么才不贫
BBRTV12月31日消息(记者郑华雯 阳岌 周霖 吴霰 刘晓宇 韦薇) 特别报道《寻贫日记》,真实记录电台主播韦薇在隆林者烘村参与贫困户精准识别的点点滴滴。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天气阴有小雨
今早去县扶贫办开会,又听到了一个好消息,贫困村发展家庭农场有补贴政策,这个意外的收获让我很兴奋。者烘村距离县城不远,开车不到2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到达,刚刚到村里的时候,清甜的青菜和土鸡土鸭让我印象深刻。当时我就想,如果能让这些“土货”走进城里人的生活,或者搞好农家乐让城里人来玩,村里脱贫不是又多了一条路吗?会议一结束,我马上叫同事小黄骑摩托车搭我回村里,平时小黄那山寨手机播放音乐今天我也跟着哼唱了起来。
现在村里种植了油菜花和草莓,如果再有人能够发展家庭农场,做起农家乐,这前景我想想都觉得美好。可是谁来经营比较合适?路上我一直在想,给右手残疾的陈志木,但是夫妻俩的性格不算开朗,如果经营农家了沟通可能会有问题。给王志固一家?他家有9口人,其中三个人的眼睛都不太好,而且经营起农家乐对于有住宿需求的游客,他们家的条件也无法满足。最后我把目标锁定了黄美欢,她性格开朗,做饭做菜的手艺也还不错。
回村后,我马上赶去黄美欢的家中,一路上鸭叫、狗叫让乡村气息变得更加浓烈,我似乎可以感受到村里游人穿梭的场景。
韦薇:“阿欢,你家房子起哪里?”
阿欢:“这里。”
韦薇:“起好了没有。”
阿欢:“赶快回家杀鸡。”
韦薇:“有鸡没。”
驻村后,逐渐和村民们熟了,一下村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村民的热情。 来到黄美欢家,她正忙着拿切好的猪草过去喂猪。
韦薇:“现在这头猪长点没有啊?”
黄美欢:“长就这样了。”
韦薇:“这个好像大点了,这个有180没有。”
黄美欢:“不懂哦,有200吧?”
韦薇:“有200了?好哦。”
去年开始,对口帮扶单位在者烘村发展生态猪养殖,当时从南宁运来猪崽,黄美欢和另外几户村民尝试养殖,但最后要数黄美欢养得最好了。所以今年对口帮扶单位把15头猪崽全部给黄美欢养殖,并负责回收。
黄美欢:“就是在家养猪、要菜,比以前好一点啊,得赚钱一点。”
美欢一边喂猪,我一边把“家庭农场”的想法说给了她听,她很高兴。
韦薇:“我们种点砂糖橘也得,种植十几棵砂糖橘。”
黄美欢:“一年能结果吗?”
韦薇:“砂糖橘不得哦,砂糖橘两三年哦。”
黄美欢:“两三年才结果。”
韦薇:“种十几棵在那里,到时候围着那里养鸡。”
黄美欢:“那苗从哪里来呢?”
韦薇:“到时候我们看看从扶贫办那里呢,看看能不能要点经费解决呢?”
黄美欢:“我想养鸭。”
韦薇:“养鸡养鸭都可以啊。”
在回村委的路上,看到地里种植的油菜已经长出了四片叶子,我开始畅想着明年春天的乡村旅游。从两年前新一轮扶贫攻坚开始,对口帮扶单位就逐步把村里面的近400亩土地进行承包发展生态稻的种植,三年多下来收成一年比一年好,一些村民的钱袋子也比原来鼓了一些。但是我也有些担心,如果者烘村脱贫后,不再得到外界的帮扶,生态稻还能继续种植下去吗?没有销路村民怎么办?会不会又返贫?我决定去村委找村支书聊聊,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韦薇:“像我们明年水稻不做了,你怎么做?”
支书:“不做就不做嘞。”
韦薇:“那你想发展什么?想种一点中药?”
支书:“中药我已经种了9亩了,种了这么多得了,收入可观了,我再扩大面积。产值按照它的说明,三年一亩就是五万四;七年到八年,一亩就是11万。不叫你一亩得五万四,我算你一亩得两万都不得了了,我九亩一年都十八万了。”
村支书告诉我,这两年他也到其他富裕的村子学习,看人家种植中草药,也想回来试种。对于他的想法,我多少有些担心。这些年来,砂糖橘价格高,其他村就模仿着种植砂糖橘;生猪价格高,其他人就跟风养殖。但是等到砂糖橘上市、生猪可以出栏,不是市场遇到寒冬、就是产品遇到滞销,真正受伤的是农民。对于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到底应该引进什么样的产业才能符合实际?引进之后 ,又有谁来帮助他们把产业发展起来?月底,入户调查的分数线马上就要下来了,精准扶贫该怎么扶,这些最基层的村民该如何致富?一道道难题都摆在了面前,单纯的引进产业并不难,但是产业扶持不起来,农民对产业丧失了信心,那未来的“扶心路”可能比“扶贫路”走得更要艰难。